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日报专版聚焦:业界大咖浮山湾畔“论道” 助力更多“金花”迎春绽放

青岛日报2021年3月27日1版

2021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暨“青岛制造”品牌发展大会举行

新老“青岛金花”共同发布《中国品牌青岛宣言》,青岛品牌联盟正式揭牌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6日讯 今天上午,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2021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暨“青岛制造”品牌发展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以“新金花 新动能 新品牌”为主题,来自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及知名企业家齐聚浮山湾畔,分享制造业品牌建设实践,探索“十四五”期间品牌建设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这是2021年青岛在线下举行的首场大规模的高端盛会,充分展现了青岛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重塑青岛制造新优势上加速奔跑的姿态。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刘利华,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等出席。

刘利华在致辞中说,品牌是一国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牌建设,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品牌,是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国产品紧紧围绕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向中国品牌转变,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异军突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产业转型升级新机遇,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是畅通“双循环”、培育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刘利华说,青岛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品牌经济城市,造就了一批“青岛金花”品牌。相信青岛会坚持以质量提升夯实企业品牌基础,以创新驱动支撑企业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青岛品牌的美誉度,加快优质品牌走出去的步伐。

青岛制造业金花企业共同发布《中国品牌青岛宣言》。 傅学军 摄

论坛上,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五朵金花”和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共同发起《中国品牌青岛宣言》。宣言倡议“青岛金花”企业共同行动起来,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做好金花文化传承和新时代金花内涵延伸,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行业标杆典型,共创品牌建设“青岛金花”模式。企业将共同从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建设青岛品牌共同体联盟,共同打造品牌生态圈等全方位入手,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青岛制造品牌新优势。

青岛品牌联盟正式揭牌。联盟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青岛金花企业、新锐品牌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共同发起,将搭建创新合作与对接平台,培育产业生态结构,营造充满活力、健康有序、合作共赢的互动交流氛围,构建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推广青岛制造品牌,提升青岛制造品牌价值。

主题演讲环节,陈学东、熊梦、上海证券交易所原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博祎、海尔智家中国区三翼鸟总经理李远海、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海琴、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君等围绕品牌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青岛金花”成果展同期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观海长廊举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 欣)

青岛日报2021年3月27日4-5版

业界大咖浮山湾畔“论道” 助力更多“金花”迎春绽放

浮山湾畔,精英汇聚。

3月26日,在2021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暨“青岛制造”品牌发展大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制造业品牌建设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话题分享交流,建言献策。

制造业品牌建设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而品牌是一国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造业要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就是畅通双循环、培育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论坛以“新金花 新动能 新品牌”为主题,汇聚专家智慧,为青岛发展建言献策。

嘉宾从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创新路径、工业强基、工业互联网时代城市产业转型、能源革命下的新机遇等角度展开探讨,观点精辟、见解独到,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难得的思想盛宴。

青岛制造业品牌建设也由此翻开新篇章。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海琴:

创智造强国“青岛样板”


2020年,青岛顶格推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卡奥斯在青岛的落地成果体现在海尔报表里就是全球收入增幅达4.7%,赋能青岛市2993家企业,新增工业产值117亿元,带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11%、批发零售业增长14.3%;在推动上下游延链强链补链方面,卡奥斯吸引22家供应商落地青岛,这其中,当年启动基础建设的有18家,带动上下游企业产值增长380亿元;平台直接吸引投资20亿元,为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带来投资570亿元。

2021年,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战略使命还要继续往前推进,推出了“工赋青岛”专项行动方案,核心是打造工业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特定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特定领域的行业平台、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园区平台。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这一行动共包含12项任务,40个项目。其中卡奥斯牵头20个项目,参与建设12个项目,并通过卡奥斯的BaaS系统实现数据的汇集和增值。

首先,在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上,我们会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共建,把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体验中心建在青岛,把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落户青岛。综合服务平台领域是卡奥斯要助力的重点。以往企业级的应用和政府的服务体系往往没有直接关联。我们在青岛打造的这个模式,就是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把这两方面联动起来,使得企业在一个平台上,一方面可以非常方便地得到政府已经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工业级服务。这一平台包括281项服务和1万多项具体的应用,可以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第二是建设特定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承接了其中的高端家电、生物医疗、智慧物流、智能家居四个平台的建设。对应的链主企业海尔智家和海尔生物已经上市,日日顺和少海汇的有屋已经进入上市进程。我们也将和海尔之外的链主企业共建平台。未来,在智慧城轨、橡胶轮胎、智能充电、智慧港口等行业上,我们都希望和企业重塑行业上下游,打造出相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和体系。

第三是建设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园区。人们以前觉得工业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很多概念都很新,不知道要怎么做。这就需要有一个实际载体,通过示范园区来实现,让企业感知到工业互联网的完整体系。

卡奥斯的设计理念是以用户体验增值为中心,通过增值分享构建起新物种自涌现、自进化的开放生态体系,实现全球引领。依托这个理念,卡奥斯现在已经形成“1+X+N”的模式。

未来,我们希望实现三个目标,即创造出一个世界级的模式、在工业互联网上成为国家名片、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

海尔智家中国区三翼鸟总经理李远海:

场景品牌直击行业痛点


作为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的诞生是海尔创业37年品牌演进的探索成果之一。

在2020年这不平凡的一年,在行业全面下滑的局面下,海尔智家全面逆势增长。市场规模逆增3%,市场份额达23%,同比上升3%;高端市场份额更是强势增长了50%。强劲的增长能力背后是智家体验云平台开辟的全新赛道。依托这一创新平台,海尔智家颠覆了原来一台台单独销售的模式,提供了打破产业行业界限销售的整体解决方案。

现在,在智家体验云平台上,每天有120万用户交互感受,有3万多的b端客户经营自己的销售体系,有3万多员工提供服务,还有1万多家生态方和海尔智家一起提供了千余种场景解决方案。这一平台,为海尔在高端品牌、场景品牌、生态品牌的引领上提供了驱动力。

在高端品牌指代的产品层面,海尔的卡萨帝在各个品类中占据第一阵营,也探索出了独一无二的品牌升级路径——从高端品质到成套方案,从智慧场景到生态平台,持续为用户做服务和迭代,培育终身用户。

基于这一探索路径带给用户的体验,海尔智家正式在2020年首创了场景品牌三翼鸟。

问世即引爆。三翼鸟表现出了显著的场景高溢价能力,客单价突破22万元。打破产业、行业的界限,给用户完整解决方案,三翼鸟要做的就是爆款的场景,以“1+N”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交付体验是完整一体的。这是对行业痛点的迎面直击:彻底解决了现有的劣质低价同质化、东拼西凑不互联、无服务无法升级等困扰用户的问题。

三翼鸟探索从全屋来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比如解放阳台这个独立空间,让阳光进入家庭,让生活更加温馨。原来大家都把家电放在最后购买,现在三翼鸟在往前走,改变家里的布局,从风道怎么布管、水道怎么布局、智能如何实现,和家居行业一起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让三翼鸟服务能力飞升的,是海尔智家从2006年开始的智慧家庭操作系统探索。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个总指挥,它应该了解到每个用户家里的情况,主动感受到用户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海尔智家已经研发出了行业首个“智家大脑”,引领行业进入有“脑”时代。

要做爆款的场景,三翼鸟凭借的不是海尔智家一己之力,而是开放平台打造生态给用户全程的呵护、一体的服务。这不是简单的加法,应该是乘法。我们希望带用户走进沉浸式的体验,用户就是设计师,用户的家庭每个都是唯一的,需要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我们串联了所有的节点,深度挖掘用户的诉求和需求,给用户设计建设一个家,以及打造一个真正的智慧家庭融合、共赢的泛家居生态圈。这就是三翼鸟的探索。

上海证券交易所原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

青岛要有雄心成为世界品牌之都


高质量双循环有几个支撑点,一个是高质量的产品供给,为消费、为生产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促进转型升级;同时,通过高质量产品的发展,来形成高质量的金融资产,在促进实体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同时,促进金融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为什么这些年中国金融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的资产质量不高,市场回报率过低。因此,转型升级的质量尤为重要。中国有的企业是全球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但不是高质量企业。比如建筑机械行业,美国不是基建大国,但是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技术是最高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产量和手机销售量,但仅仅是搬运工而已,手机行业80%的利润被苹果公司赚走了。

有人说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差距在于技术,其实还有文化和组织能力。

高质量有三个维度,一是文化与制度维度,二是组织、管理、技术与产品维度,三是财务绩效与金融维度。这就要求宏观中观微观所有要素、所有层面上,实现全员、全方位、全链条、全系统的绩效,协同配套、扎扎实实地全方位创新,通过全面优势的构建来从容走向海外,由目前的低端无品牌制造大国和低端品牌大国升级为价值链、创新链、产品链高端代工强国和品牌强国。

从微观角度来讲,一个全球领先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公司治理方面都需要领先。在劣质产品、落后工艺、糟糕的企业文化和粗劣的组织管理的土壤上,不可能结出丰硕的制造转型升级之果,包括出色的智能制造之果和全球领先的企业与产品品牌之果。

要从多个维度来重新构造微观经济大厦,夯实文化基础、制度基础、组织能力基础以及坚实的技术基础,形成强大的品质和产品力、创新和技术力、价值和销售力、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在这个金字塔结构中,底部是文化、制度和硬件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基础研发、应用研发、商业型研发、科技投入以及整个社会的营商环境、创新文化。这些方面不仅要推进经济改革,也要推动科学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形成全球领先的制造体系和全球领先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以及全球领先的品牌。

青岛被誉为中国的品牌之都,这是第一步,下一步应该成为世界品牌之都。中国企业应该成为全球强企,成为全球创新的第一、知识产权的第一、品质的第一、价值链引领的第一。因此,青岛仍然要花大力气进一步补短板、提能力、强基础,苦练基本功,来实现质的飞跃。期待未来青岛有无数的海尔、无数的海信、无数的青啤不断涌现。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博祎 :

品牌竞争的实质是产业生态竞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品牌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全球产业链由制造国际化竞争转向品牌国际化竞争时代,“中国制造”品牌必须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

我国制造业必须向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典型标志的高端化方向发展。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改造,减少人参与简单加工制造过程的环节,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绿色化已经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重要壁垒,资源利用最大化、能源消耗最小化、社会影响无害化要求十分急迫;服务化,通过“产品+服务”延长价值链条。

构建高质量生态体系将是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除了需要企业和产品本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研发生产的物质要素之外,还需要有高质量的供应链、价值链,以及高质量的产业基础和市场,更需要高质量的企业家群体和产业工人。

青岛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首先应坚持新时代品牌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新的文化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以颠覆性技术为基础的未来产业,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为核心,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点落在围绕主导产业培育的新生态上。

其次要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迭代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和前瞻地布局未来产业。

青岛要抓住“一带一路”和上合示范区重大机遇,加快制造业品牌走出去,探索自己的品牌体系。当前,在国际知名的品牌评价认证体系中,我国话语权还有待提升。青岛要为中国制造品牌建设探路,可以思考和探索如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彻到制造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中。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

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


2016年工信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制造业单项冠军”遴选等一系列工作,五年来共遴选出5批340家示范企业和256项单项冠军产品,培育企业96家,通过树立标杆、示范带动,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青岛有14个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金花企业基本都在其中。青岛在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方面,体现了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工作网络体系,效果非常明显。

制造业单项冠军概念和德国赫尔曼·西蒙教授提出的“隐形冠军”类似,但有所不同。单项冠军是指长期关注制造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要在全球前三。隐形冠军指产品占据国际市场份额前三或本大洲第一,收入规模不一定很大,并且不为一般社会公众所熟知。

前五批单项冠军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四方面突出优势。一是经济效益好,利润率达7%-21%,远高于制造业3%-5%的平均水平,近三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21.9%,示范企业近三年平均利润增长率18.2%,分别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6.1倍和3.1倍。二是市场占有率高,主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在全球前三位,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主营产品出口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近30%,其中轻工、电子器件行业超过40%。三是发展潜力大,凭借长板优势实现井喷式、裂变式增长,通过研发原创性技术、采用全新商业模式,并把握细分产业领域,从价值链高端切入,最终掌握战略制高点。四是创新能力强,在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方面都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平均研发强度5.14%,研发机构拥有率97%,分别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5倍和7倍,研发人员占比达20.4%,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2倍多,平均拥有有效专利609.6项,平均发明专利254.7件,远超一般制造企业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先进制造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数量一直较少,其主要产品细分多是传统制造产品,而技术含量高、涉及先进制造关键领域的单项冠军还较少,特别是一些前沿技术产品,如电信核心技术产品、新材料产品、数控机械产品、先进机械设备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汽车自动化产品、仪器仪表、生物医药产品、集成电路产品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差距。

从区域分布来讲,东部地区占到了74.8%,其次是中部地区14.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项冠军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从省份来看,排在第一的是浙江,第二是山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

走出共性技术研究的“死亡之谷”


未来15年,中国制造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制造业高端向发达国家回流,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低端行业进行追赶,形成了双向挤压。此外由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纵向分工趋短,横向分工区域化聚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很复杂的局面。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工业基础、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等方面差距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顶层设计,工业基础研究重视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协调,整机、系统、成套设备与工业基础发展相脱节。其次,工业基础研究前期积累不够,后期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再者,产业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不够、科技与经济融合不足,形成“死亡之谷”现象。另外,中国企业本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尚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日本的大中型企业80%以上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不到20%;中国企业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仅占全国基础研究投入的4%,发达国家是10%-15%。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重视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例如德国和日本都制定了本地产品标准和法规,不允许进口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保护民族工业品牌。二是促进科研与产业紧密结合,发达国家建立了很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就是介于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计划+市场模式。三是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德国每年拿出500亿欧元用于应用研究,其中三分之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四是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五是重视生产工艺的创新,德国对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研究经费的比例为4:1,而中国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和工艺。六是重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的投入。七是重视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相互合作,日本整机企业积极参与零部件企业的发展,通过参股或投资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八是建立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例如双向制教育为德国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力,为德国制造保证了品质。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工业强基与质量提升,需从宏观政策环境、研发机构建设、优秀人才培养三方面协同发力。其中,在宏观政策环境上,聚焦工业基础领域“卡脖子”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施策,形成可持续推进机制。在研发机构建设上,鼓励企业加强产业技术基础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央企成为产业链“链主”。在优秀人才培养上,大力培养优秀企业家、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君:

“3060”时间表加速充电行业洗牌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公布了“3060”时间表,这是一个涵盖能源生产、能源运输、能源消费角度的全新赛道,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提出了全新方向。

过去中国依靠化石能源提供能源。但面对当下环境要求以及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源生产端发生了巨大变革。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有极大发展空间。国内相关技术不断成熟、投资成本大幅降低。比如能源运输,过去国家建设特高压由西部向东部输电,叫“千里送鹅毛”。但如今,光伏和特高压相结合已经带来发展拐点。分布式能源应用也类似。未来在工业等场景,自发自用就地消纳会成为绿色能源发展新的未来。

在未来能源消费变化中,电动汽车既是最大的民用端,但也能反哺需求端。

到2030年左右,中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20%,更远的未来或将超过50%。带来的能源变化显而易见。例如,一辆电动汽车按每天充电和放电30度电计算,一亿辆电动汽车是30亿千瓦时的电量。而到2030年,中国电网总装机容量规划是35-38亿千瓦。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如果发挥巨大网络价值,可以将电能快速瞬间存储。这就将催生新能源产业革命。现在的“弃光”“弃水”等,可能就找到了巨大的存储空间。

如何让新能源和汽车间产生联系?靠充电网技术、微电网技术以及和大电网之间的运输价值。今天大家都在讲工业互联网和能源互联网,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新交通”将是未来工业互联网的最大场景。

充电网不是普通充电桩。充电桩解决不了规模汽车群充电问题。特来电充电网体系起到了平台链接价值,联结车主、车、电池、后方能源,实现了车与车之间的自动充电,车与充电网之间的交互,形成了相对物理隔离的充电体系。通过规划设备、物联网、数据网的架构体系,高端云和数据服务、链接扎根的技术体系,实现了群管群控的充电技术体系,解决了当下大规模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实现有序充电,削峰填谷,实现了车与网、与人之间的高效连接特性。

未来的新能源和新交通会产生一个双向融合的新业态和新生态,汽车和充电网、能源网之间会产生高效黏性和链接价值。基于这个思考,特来电在充电网基础上链接了变配光储充放数基“八站合一”,开拓了目前国内能源互联网的新场景,为国家新能源、新交通、新基建大背景下配套系统建设,提出了新思路、新模式。

面向未来,特来电规划的应用场景是将工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能源大数据融合到一个网内,链接互联网车主、电动汽车、电池、外部新能源接入系统等。

站在未来角度,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下,充电行业一定会出现洗牌,可能会有三家或五家来共享新能源能源充电市场这个大蛋糕。

青岛制造业金花企业共同发布《中国品牌青岛宣言》。

中国品牌青岛宣言

品牌兴,则城市兴;品牌强,则企业强。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是畅通“双循环”培育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发展和壮大中国品牌,迎来了新的发展使命和机遇。

青岛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品牌是青岛制造业的特色和显著优势,造就了海尔、海信等一批“青岛金花”。 当前,青岛正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企业,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为此,我们郑重倡议:“青岛金花”企业共同行动起来,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做好金花文化传承和新时代金花内涵延伸,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行业标杆典型,共创品牌建设“青岛金花”模式。

一、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青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加快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锻长板,全力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实现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不断扩大行业话语权和品牌国际影响力。

二、深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全流程应用,形成协同设计、云制造、虚拟制造等新制造模式。积极对接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拓展工业互联网在动态仿真、智能装配、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质量检测、产品追溯等领域应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加快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推广先进质量工具方法,增强质量创新能力,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围绕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消费需求,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应用新消费场景,提质发展跨境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在线消费等消费新业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四、建设青岛品牌共同体联盟,共同打造品牌生态圈。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设计公司、新闻媒体的协同创新,共同组建青岛品牌共同体,构建开放、包容、多元的品牌生态圈。以平台思维和生态思维创新打法,改变推介青岛名品的单一思维,加强与国内一流电商平台的合作,集中培育、宣传和塑造青岛品牌生态,展现青岛“品牌之都,工匠之城”蓬勃生命力。

青岛品牌,点亮中国。让我们携手共进,奋发有为,讲好品牌故事,做强自主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与青岛同行,与中国同行,与世界同行!

青岛制造业金花企业

2021年3月26日

产品长廊,见证青岛制造品牌腾飞

在2021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暨“青岛制造”品牌发展大会召开期间,主会场外的品牌产品展上,25个青岛制造业新老金花的展台一字排开,吸引了不少与会嘉宾驻足,让这条长廊不仅成了展示平台,更成了洽谈、交流的平台。

亮相海尔智家展台的,看似是两台外型酷炫的空调,但其实是两位能够管空气、管生活、管家电的智慧语音空气管家。这是海尔智家旗下高端品牌卡萨帝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21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现场发布的银河系列新品,搭载了智慧AI语音空气管家的银河空调,不仅可以实现语音操控、回答简单问题,而且具有AI感知决策的能力。换句话说,这台空调,可以像人一般拥有“五感”,能感知室内空气状态、室外天气状况、空调状态、用户角色、全屋设备,从而做出智能提醒与决策;还具备声纹识别功能,可以识别出儿童声音,调整风力。银河空调在让用户健康“新呼吸”上也毫不逊色,净氧新风科技、五重过滤净化、倍速增压和温度补偿技术、自清洁和双极离子空气除菌技术等,让用户随时呼吸到健康、新鲜空气。

海信带来的是其重磅推出的首套高品质成套家电系列——璀璨套系一代产品,覆盖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四大品类,外观上采用新中式的统一设计风格带来超高颜值,同时在智能体验、服务一体化上极致统一,充分体现了成套家电并不是产品的简单拼凑和堆砌,而是要满足当前高端用户对家电设计一致性和服务一体化的高品质需求。

青啤展出了“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超高端新品以及冬奥冰雪罐产品。其中,青岛啤酒“百年之旅”独一无二的琥珀原色酒液,从珍稀原料选取,到酿造技艺打磨;从酒体琥珀原色的锤炼,到世界级设计师包装设计;再至消费场景的精心打造……青岛啤酒用多层面的“独一无二”,赋予了“百年之旅”的稀缺禀赋。15款造型各异的青岛啤酒冬奥冰雪罐十分亮眼,将冬奥会15个官方竞技项目巧妙呈现于罐身。

从被盖茨先生称为“生命之桶”的疫苗保存箱ARKTEK,到采用多项保鲜、温控、抗菌等先进技术的S+PRO系列冰箱,澳柯玛的展示正是“互联网+全冷链”战略的一个缩影。澳柯玛展示了行业首台-60℃超低温冷柜,冷冻能力是常规冷柜的3倍,通过细胞级锁鲜存储,完成了对冷柜制冷技术的又一次颠覆性创新。

双星集团充分展示了智慧生态、智慧轮胎、智能装备、环保新材料的“三智一新”战略,一块显示产业互联网平台数据的大屏幕,背后是双星搭建的“智慧生态”,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作为“智慧轮胎”的代表,高端产品金刚狼采用全球独有的金刚胎体技术,采用新一代防弹衣材料,胎体强度增加了20%以上,使得抗撕裂性和抗撞击性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此外,利用双星的智能装备制造平台、发展城市建筑固废处理和智能矿山运输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以及利用双星的废旧橡塑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开发的环保新材料也纷纷亮相展台,成为动能转换的代表案例。

在海湾化学的展台,不仅可以看到一瓶瓶的原料产品,还能看到儿童玩具、汽车内饰、儿童游泳圈、地板等产品。原来,这些医用树脂、儿童玩具、家装环保地板、汽车用品、PVC弹性体、塑料合金等产品,都是海湾化学采用乙烯法替代电石法生产的高端聚氯乙烯系列产品的下游应用。海湾化学的聚氯乙烯产品已经打破国外垄断,完全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明月海藻则让参观者再度刷新了对海藻的认知。海藻功能食品、海藻健康食材、海藻清肠养护食品、海藻化妆品……一系列由海藻活性物质开发而来的终端产品,让人不由得感叹在青岛企业的创新下,海洋还将带给我们多少惊喜。

在这条长廊里,青岛品牌展示了一个个产品,也展现了一个个正在蓬勃生长的产业生态。它们,将共同构成这座品牌之都的未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

论坛发言由 杨 光 周晓峰 孙 欣 整理 本版摄影 傅学军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