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服务前置”吸引更多毕业生留青!“金三银四”招聘季,在青高校“很热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6日讯 时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季。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统计,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规模再创新高。不仅如此,受出国留学受阻转而国内就业以及2020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挤压,叠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2021届高校毕业生们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青高校毕业生的去向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中国石油大学招聘会

招聘企业数岗位需求数同比均有大幅上升

相较于去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今年春天,各个高校校园着实“热闹”了不少。

3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一气儿安排了10场线下宣讲会,从海信集团到中建一局,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释放求才信号。而在3月20日,山东科技大学举行的2021年春季校园首场大型线下招聘会上,760多家企事业单位带着3.1万个岗位前来招贤纳士,涵盖了本硕博各学历层次,吸引了全校7000多名毕业生到场。

“综合来看,今年的就业市场明显好转,不管是招聘企业数还是岗位需求数,同比去年都有了大幅上升。”山东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刘亮亮告诉记者,相较于去年校园招聘“转战线上”,今年的招聘形式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就业市场明显活跃不少。

“不过选择多,不代表就业难度低。”刘亮亮说,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少企业想要高素质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但考量到企业运行成本核算,势必会更加倾向“性价比”高的求职者,“也就是同样的薪酬待遇,企业希望能招到综合实力更强的求职者,这也就给求职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2017级毕业生辅导员金莹莹也告诉记者,学院200多名应届毕业生中,考研仍是学生们的第一选择,其次是考公,但真正能考上的只占到一小部分。“不过今年的就业也明显有了新的趋势,就是学生们对于民营企业和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认可度在逐渐上升。”金莹莹说道。

“相较于大型国企、央企的‘稳定’,我更看重企业的创新性和自己在企业的晋升空间。”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大四毕业生路瑷菲在采访中说道。“只要企业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相对完备的企业管理规范,有畅通的个人发展渠道,企业性质并不是最先考量的因素。”青岛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大四毕业生张熠也表示。

高校、人社部门提前启动服务

为了迎接提前到来的“春招”,各高校和人社部门提前启动各项服务工作,部分毕业生也提早签下中意的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吕国营介绍,去年12月份,学校就积极筹备组织了全省规模最大的一场线下招聘会,660多家企业进校园招人。刘亮亮也在自己的微信视频号“刘老师聊就业”中,不断呼吁毕业生们要提前做好准备,“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链接学业和职业的就业中去,尽快落实就业岗位。”

研二学期一结束就开始着手找工作的山东科技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研三学生李华昭,已经确定了与青岛海尔生物医疗有限公司的就业意向。“我本身研究方向是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跟青岛的海尔、海信等企业也很吻合,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想留在青岛。”李华昭告诉记者,因为着手早,整个求职过程比较从容,“目前,我也陆续收到了格力、美的等公司的offer,但综合考量下来,我还是想留在青岛。薪资待遇方面,青岛的岗位稍占优势,再加上我本科、研究生都是在青岛读的,人际关系圈子也比较稳定,要比我‘单打独斗’去广州降低不少成本。”

“从历年的经验来看,就业签约又快又好的毕业生大多在校期间定位早、专业强、实践多。”青岛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马青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做好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从市人社部门到各家高校都在提前布局、提前谋划、提前启动。“目前,我们联合全市21所有毕业生的高校成立工作小组,建立起人社服务微信群,定期推送精选岗位信息和人才政策,目前21个小组群涵盖了全市930多位高校辅导员,形成了就业信息传播矩阵,便利就业政策的实时发布和岗位供需的实时对接。”

高新区携手山东科技大学成功举办2021年首场“青有独钟 赢在高新”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

事实上,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早在去年秋招前就陆续发布了致2021届毕业生的一封信,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打造起就业信息传播矩阵,除了学校官方公众号推送外,还为毕业生组建专门就业服务微信群,将单位招聘、指导活动等信息直接推送到群里,确保学生及时高效获得各类信息。围绕毕业生网申、简历、单群面等求职能力的提升,岛城各高校也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小课堂”,对毕业生进行专题培训。

在此前山东科技大学举行的线下招聘会上,为了让不能返校的毕业生也能参与招聘,毕业班辅导员在现场架起手机,做起招聘岗位的现场直播。“就业主要还是依靠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我们也希望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毕业生做好后勤服务。”该校一位辅导员老师告诉记者。

青岛打好人才留青“前战”

对于人才的争夺,是城市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砝码。在今年毕业生春招期间,城市间“抢人大战”的战火也蔓延至高校校园。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线下校招会上,除了用人单位,总能看到多个城市人社部门带着岗位需求和政策宣讲“组团”前来。记者3月20日在山科大的校园招聘会现场看到,除了青岛各区市人社部门外,烟台、济宁、东营等地人社部门也在招聘会现场摆起“人才引进政策宣传处”摊位,招徕青岛毕业生。“各地人社部门带团来学校‘抢人’已经不是新鲜事儿。”吕国营告诉记者,“非常明显的一点感受就是各地对于人才的渴望越发强烈。”

“我们希望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更希望能有更多人才选择留在青岛。”青岛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华慧表示,“当然,这就要求在全覆盖、无死角的人才政策宣传推广外,让在青大学生们真正‘沉下来’,了解青岛企业,感受在青的工作生活,心甘情愿留下来。”华慧表示,为了更好地“留住”人才,从去年起,青岛上线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前置”,让青岛的高校毕业生们在实习见习中了解青岛的企业。

“这个由我们牵头创建的青岛市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吸纳了540家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大部分是企业自主申请,我们审核批准后加入的,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前期我们对高校学生的需求调研,精准对接后引进平台的企业。”华慧介绍道,目前该平台已经累计发布了3.6万个岗位,实习实训人数达到6488人。

为保证平台上企业和岗位资源的质量,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该平台上入驻的企业进行“动态管理”。“我们会根据实习、见习学生对企业的评价打分,以及实习、见习学生的留用率对企业进行评级,评级与实习实训基地企业的补贴挂钩,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性。”华慧表示,不仅如此,平台数据还与就业社保、劳动监察等信息实现联动,一旦发现有劳动关系等方面的企业“违规”行为,也会在第一时间监控发现,保障实习、见习学生的权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