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72年,一座英雄冢,三代守墓人!青岛解放前夕一名女战士在这一地慷慨就义

2021-03-31 07:43 青岛早报  

青山有幸埋忠骨!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解家河社区里,有一个流传了72年的感人故事——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前夕,一名在山色峪(山色为一个字,音同“水”,下同)被敌人抓捕的解放军女地下交通员在此英勇就义。她生前为了不连累解家河当地村民,从未想过逃跑,反而鼓励乡亲们好好活下去,因为“解放军就要来了!”

解放后,因为找不到女烈士的家人,解家河村民在当地用“崂山红”花岗岩为她修建了“烈士墓”,第一任村长高球先和村民们都认为,这个嫚儿是村里的大恩人,并由他承担起守护墓地的职责。这一守,就是72年,延续高家三代人至今。

3月30日,青岛早报记者与因这个故事而成立的“老兵寻根小组”成员一起,再次来到这处无名烈士墓前,与高家的后人一起,祭奠这名无名女烈士。“从我爷爷那辈开始,就想帮她寻找亲人,至今也没能完成,但在我们心里,早把这位女烈士当成‘姑姑’看待了。”高家第三代守墓人高玉珍说。

拿着自己母亲尚在世时的全家福,高维胡希望守墓之事能代代相传。

现场

“老兵寻根小组”祭拜烈士

“2015年7月份,我意外得知,在解家河社区的山上有一座无名烈士墓。随后,7月7日,我和6名老战友相约来扫墓,听居民讲述当年的故事后,我们深受感动,从那一刻就自发地成立了‘老兵寻根小组’,我们的寻根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3月30日下午,在得知这支“老兵寻根小组”要再次为无名烈士扫墓后,记者与他们相约一同去现场。

从市区出发,走滨海大道,通过仰口隧道后右拐进入一条山路,随即抵达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解家河社区。“72年前,就在青岛即将解放的前几日,在这个很闭塞的小山村里发生了一起轰动全村的大事件——一位解放军女战士被活埋在村里的山林中。”“老兵寻根小组”的组长、原海军潜艇学院副院长段治辰告诉早报记者。说完这句话,随行人员的心情顿时异常悲愤。老兵刘俊科,眼角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走过蜿蜒的小山路,大家一起来到大五岔山下。山脚下就是居民高维胡的房子,他们祖辈在此居住。高维胡已经驼背,但是精神矍铄,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几年没见,没想到这里变化这么大。原先的扫墓小路也整修了,谢谢你高大爷。”段治辰拉着高维胡的手说。

一行人顾不得停歇,沿着扫墓小路爬山。高维胡老人走在最前面,一段石阶路倚着山势而上,中间因为山坡比较陡,又变成了土路,小路两侧栽种了一些杏树、樱桃树,在步行了一会后,大家终于来到了无名烈士墓前。

两棵松柏矗立在墓旁,一块“崂山红”花岗岩墓碑上醒目地写着“革命烈士之墓”,落款是“一九五四”。坟上添了很多新土。“这座墓、墓碑是我爷爷带人立的。我父亲每天都要上山看坟,这是昨天父亲给添的土。”高维胡的女儿高玉珍说。无名烈士墓的四周环绕着一圈松树,旁边紧挨着还有一个墓,是高维胡父母的合葬墓。

海尔宁真小学老师高玉璋曾经专门走访了社区一些老人,他对于那段历史很有研究,“72年前,这位女英雄被俘押解到我们解家河,她白天帮着村民干活,晚上被关押在祠堂里,为了保护我们村民,她没有选择逃走,在青岛解放前几天被敌人活埋在这里。”当高玉璋讲述了这段故事后,所有人再次陷入沉默。

青山有幸埋忠骨。“老兵寻根小组”的4名老兵:海军潜艇学院原副院长段治辰、海军潜艇学院训练部原副部长程健、潜艇学院原政治部副主任刘俊科、海军江西路干休所原所长崔玉起,在无名烈士墓前站成一排,他们面向无名烈士墓庄严敬礼,并献上了一束鲜花。

这些有着几十年军旅生涯的坚强老兵,眼里含着泪水,久久地伫立在墓前向烈士默哀、致敬。

致敬

寻找故乡家人 告慰烈士英灵

“6年前,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祭奠这位为着解放事业英勇牺牲而又不知姓名的革命烈士。当时,我们就相约,要竭尽全力寻找英雄的家园,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以彰显光明、弘扬美德,继承先烈遗志。”段治辰告诉早报记者。

“女英雄,我们又来看您了。6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您的亲人,一直在查找您的名字。”段治辰说,这几年来,7位老战友动用了各种关系,试图寻找女烈士的家人,并查出她的名字,“虽然还没有找到,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们将通过青岛早报,继续寻找下去。现在能掌握到的线索,就是她有一个弟弟,按照年龄推算,如果尚健在,他也得90岁左右了。”

在6年前,老兵刘俊科第一次来扫墓时,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散文诗,“战争没有让你走开,你以青春少女的身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地下工作,让你的姓名像一棵树,长在了丛林深处……那些强盗的二狗子,埋下了你青春的躯体,而你的精神却长成了参天大树……风穿行在树木之间,把你的故事送到民间……一位叫高球先的汉子,为你修起了一座坟茔。立碑刻字:革命烈士之墓……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和老伴死后不进祖坟,就埋在你的坟墓后面,为你挡住后面来的风风雨雨……你曾说过,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我举起难以放下的手臂,向烈士的忠烈致敬……”

无名烈士墓四周开垦出一片林地。松柏青翠,似乎在低声倾诉。山风低回,似乎在诉说慷慨往昔。

“6年前,我们来到这里,是您们全家人在守护这座无名烈士墓,6年后,我们再来,还是您老人家在守护这座无名烈士墓,我们也要向您的父母致敬。”在给无名烈士扫完墓后,段治辰又带领老战友们一起向高维胡父母的墓敬礼。

“冰根玉叶名千古,自是花中第一香……这首诗其实是形容兰花的,但我想送给女英雄,她的事迹高洁清雅,精神值得我们后人传颂。”老兵崔玉起拿出了自己刚刚创作的兰花图,亲手交给高维胡,代表“老兵寻根小组”感谢老人祖孙三代看护无名烈士墓的义举。

讲述

女战士为守护全村慷慨就义

除了高玉璋专门调查无名烈士的故事外, 6年前,市史志办原副主任杨学军也曾到无名烈士墓前祭拜,他也是“老兵寻根小组”的成员。作为一名史志工作者,他专门赶到解家河社区调查此事,并且写了一篇材料。

回想起当初的这段往事,杨学军告诉早报记者,无名烈士的事迹让他感动至今,“那篇材料我是一天时间一气呵成,我是含着眼泪写完的。”

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三代人甘愿护墓持续72年呢?是什么样的故事,让整个村庄的人们一直在传说呢?是什么样的故事,让7名老兵下定决心,要寻找无名烈士的家人呢?

女战士在山色峪一带被捕

杨学军说,当初他调查时,社区的很多老人都说:“这个嫚儿真仁义、真敞亮、真对乡亲们好,她是共产党员!”直到现在,村里人在谈到这名女烈士时,张口就称她女八路。虽然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已更改名称,但当时的父老乡亲因为消息闭塞,并对八路军充满感情,村里人都习惯称呼这名女烈士为“女八路”。

根据杨学军的考证,“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女战士大约是当年4月下旬被‘青保’的大队长于承芳,在大山以西二三十里的山色峪抓捕的共产党地下交通员。‘青保’是当时青岛保安总队的简称,抗战胜利后改编为青岛保安旅,乡亲们说的‘青保’大队长于承芳,实际上是当时青岛保安旅二团的团长,他的岳父家就在解家河村。”杨学军说。

杨学军考证了解到,1949年的4月中旬,我解放大军已对青岛形成包围之势,青岛的解放指日可待,国民党军心浮动、风声鹤唳。于承芳可能是考虑到这种形势,没有把这个女战士押到青岛,而是绕路交给了他的小舅子、解家河村公所的高先友代为看押。高先友不仅在村上有钱有势,而且倚仗于承芳的势力在青岛有自己的商号,在村里作威作福,村民都敢怒不敢言。

“我如果跑了,就会连累你们”

“老人们回忆,这个女战士在村公所里被关押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高先友怕她逃跑,每天指派4个人看守,并对看守人严加训斥并以危及身家性命相威胁。当时,解家河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是国民党‘青保’的抗日游击区,‘青保’一直阻拦八路军进入崂山地区抗日,多次发生摩擦。为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大局,避免更大的武装冲突,八路军胶东军区组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主动撤出崂山,所以解家河一带没有共产党组织的活动。村里的父老乡亲发现,这个女战士是一个很清秀、很亲和的女孩子。”杨学军说。

根据老人们的回忆,当时,这名女战士诚恳地对看管的人说:“你们不用怕,我是不会跑的。我如果跑了,就会连累你们全家。我现在就是能跑也不会跑。”每当夜深人静,高先友等人不在时,她就讲共产党、解放区的事情,还唱“解放区的天”等歌曲。看管的人吓得不敢听,求她小点声。她说“没关系,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与你们无关,有事我自己顶着。”

鼓励乡亲们要好好活下去

很快,女战士的真实情况在小山村里就悄悄传开了。乡亲们对她由神秘和恐惧,转为同情和崇敬,有了一种很强的亲近感。村公所安排各家派饭,当时家家户户都很穷,可是轮到谁家都是尽其所能做出最好的饭菜。山里人的善良、厚道和真挚深深地感动着女战士,她鼓励乡亲们要好好地活下去,解放军正在向这里打来,咱穷人的天快亮了,这世道就要变了!

杨学军介绍,然而,尽管乡亲们和这位女战士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近,可还是没有从她的嘴里得到一点她的真实情况。因为于承芳说她是跑“三区”到山色峪的八路交通,乡亲们才知道她是来自即墨东北海阳一带的解放区。人们很快明白了,她之所以不透一点口风,是怕泄露了秘密,被于承芳、高先友这些人钻了空子。村上老一代人深深铭记并传给后人的线索,只有这位女战士说过的两句话:在山色峪住过3个月,家里还有一个弟弟。

杨学军从村里老人处了解到,在青岛准备逃跑的于承芳送信给高先友,要他杀人灭口。临刑前一天晚上,女战士从村公所被押到了靠近山林深处叫黑龙涧的自然村里。看到看管她的人惶恐不安,这位女战士反而安慰他们说:我要走了,你们不要害怕。我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会伤害到你们。她从容不迫地梳洗打扮,还整理好自己身上的衣服,没有一丝的慌乱。

女战士黎明前慷慨就义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高先友就带着六七个人,把女战士架到了北侧大五岔的山梁上。这一片山上当时很荒凉,很少有人上来,正对的东北方向可以眺望到仰口的大海。

“在当年的村民看来,高先友要在这里杀人,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想做得隐蔽一些。在这个小山垭口上,他提前安排人挖了一个坑。女战士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在黎明前的一片昏暗苍茫之中,这位女孩子昂然地站在这里,面向仰口和更远的北方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那里,就是她来自的地方——三区根据地,也很可能就是她的家乡,那里有她的爹娘兄弟和首长、战友、亲人,她是在默默地向他们做着最后的告别。”杨学军感慨地说。

“可能是惧怕女战士临终前的怒斥,心狠手辣的高先友先是用镐头,也有人回忆还用了石头,突然砸在她的头上,然后把砸晕的女战士推进坑里……”杨学军说。

村民一代代地怀念着她

“女战士究竟是哪一天被杀害的,没有人能说得确切。但是,乡亲们都记着那是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前的几天。”杨学军说,在山里人看来,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生机勃勃、无限光明的季节。然而,这位不知姓名和来历的女战士,在即将实现她梦寐以求并为之浴血奋战的美好理想的时刻,却在这个陌生的、无人知晓她的山村里,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并且至死也没有向敌人乃至同情和热爱她的乡亲们,透露一点自己的情况。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70多年过去了,仿佛一切都随着时光飘逝,然而解家河村的父老乡亲,却依然一代又一代地怀念着她、赞美着她。“她的生命如其青春年华一样,美丽着世代人心。表面上看起来,她在这里是那么的孤寂、凄惨和无助,但实质上她却是十分强大、充实和有力量。她不仅让这方深山僻壤里的父老亲身感受到什么叫共产党,也给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乡亲带来了希望,如同一只掠过春寒料峭夜空的美丽报春鸟。而且,这里终究会有她的亲人、她的战友、她的爹娘!”杨学军感慨道。

感恩

一家三代人义务守墓72年

“我还要讲一个守墓的故事,延续了72年。”杨学军说,在活埋女战士的大五岔山之下有一户人家,就是高维胡一家。从他已经过世的父亲高球先开始,一家三代人72年来自觉地为女战士守护着墓地。还有一位就是高玉璋老师,他从儿时受长辈的教育影响,一辈子从教为师培育学生,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和祭奠这位长眠在村里山岗上的女英雄。

杨学军介绍,高球先出生于1912年,早年务过农,经过商,闯过关东,在村上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高球先为人厚道、乐善好施,就是讨饭的上了门也是热情相待。他帮助过不少穷苦乡亲和无依无靠的老人,还在十几里山路以外的北宅救助过一个年幼多病的孩子,并认为干儿子。不仅是在村里,就是周围十里八村都知道他是一位有德之人。1949年村公所关押这位女战士时,高球先和妻子常淑兰都十分同情,担心这个女娃凶多吉少、性命堪忧。

常淑兰不仅热心肠,而且敢担当,她多次找机会接近这位女战士“拉呱”,想打探一点诸如“家住哪里”的底细。女战士也看出来这位常大婶是位好心人,但她还是没有说出实情,推脱说“走到哪里、哪里是家”,最后只是悄悄地告诉她,自己还有父母和一个弟弟。

青岛终于解放了,女战士说的共产党很快来到村里。德高望重的高球先被选为村上第一任村长,还当过村民兵团长,妻子常淑兰是村上第一任妇女主任。当过多年村干部的高球先虽然一辈子没有加入共产党,但那位女战士英勇无畏的共产党员形象却始终令他无比崇敬。他和乡亲们以及后来的村干部,一直想帮助这位牺牲在村里的女战士找到家。可是,因为线索太少,这位女烈士又是做地下工作,保密性很强,所以虽然多次派人到山色峪等地调查,但始终没有一点线索。

“找不到烈士的亲人,我们就是她的亲人。”1954年,高球先等村干部和乡亲们在女战士牺牲的地方修起了坟墓,在周围种上了松树、柏树和槐树,立起了一块“革命烈士之墓”的石碑,经常去培土扫墓,逢年过节就上山来祭奠。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高球先的年纪大了,没有为女战士找到亲人,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1996年,84岁的高球先临终前与老伴商量:这个嫚儿是咱村的大恩人、大英雄!说啥也不能让孩子孤魂野鬼似的无依无靠,咱老两口以后就陪在她的身边吧,不要入祖坟了。老伴常淑兰欣然应允。于是,仙逝的高球先和十几年后随他而去的老伴常淑兰,紧紧地靠在女战士墓的后边合葬在一起,如同爹娘把自己的女儿拥在温暖的怀抱之中。

在临终前,高球先还嘱咐两个儿子一定要看护好烈士墓。“当年,女战士为了不连累我们全村人被害,我们有义务来守护她的坟,我们要报恩,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和大哥高维乐每年都要去扫墓,大哥去世后,我继续每年去扫墓。”高维胡告诉早报记者。

“有一年正月十五下大雪,俺父亲一大早就上山,结果还在山上摔倒了,幸亏没有大碍。还有一次清明节下大雨,俺父亲还是坚持上山扫墓。最近20年来,俺父亲连我们村都没有出去过,每天有空就上山。”高维胡的女儿高玉珍说,祖辈们对于这个烈士墓的长久守护让他们后辈十分感动,大家都自觉地加入到守护烈士墓的行列中。“在我们心中,这位女烈士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家人,我们把她当成了‘姑姑’看待。”

老教师高玉璋也整理了无名烈士的事迹,他还向自己的学生讲述这段故事,连续多年带着学生们去给无名烈士扫墓,“这份红色记忆,不应该被忘记,我作为一名教师,有义务和责任,让更多的孩子知道这个故事。”

72年来,原本的一片乱石岗被整理出一片平整地,墓地四周种植上了很多松柏、果树,小路也不断被整修。高维胡还是每天坚持上山看护无名烈士墓。他告诉早报记者,当年父亲的嘱托,他会坚持下去,自己的儿女也会坚持下去。

互动 >>

一起帮无名烈士寻根

今起,早报将与“老兵寻根小组”联手帮无名女烈士寻找家人,您对这段红色故事有怎样的感受,如果您知道无名女烈士的身份线索或有寻人办法,请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或者“老兵寻根小组”热线18661788505联系我们。(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陈勇 摄影 记者 杨博文)

责任编辑:荣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