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11人当选3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来看他们的事迹!

2021-03-31 15:1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31日讯  今天,青岛市文明办公布了2021年3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共有11人当选。

根据评选结果,青岛威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作松、平度市崔家集镇孝和养老院护理部主任穆亚丽、平度市崔家集镇孝和养老院安保部主任李进获助人为乐“文明市民”;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平度发展事业部自营车驾驶员郭书亮获见义勇为“文明市民”;城阳区流亭街道杨埠寨社区工作人员胡梅霞、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李家石桥社区居民崔西武获诚实守信“文明市民”;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公厕维修班长王向先、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职工郭召丛、莱西市河头店镇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金辉获敬业奉献“文明市民”;即墨区潮海街道考院村村民王泽玲、市南区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居民贾世瑞获孝老爱亲“文明市民”。

他们当中,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家,有陪伴失孤失依儿童健康成长的暖心夫妻,有高速路上率领乘客参与翻车事故救援的优秀驾驶员,有即使腿脚不便也要远赴100多公里外还清26年前工人欠款的诚信市民,有创新方式带领村民致富的好书记……他们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青岛这座文明之城的文明风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2021年三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

【助人为乐】

01王作松

人物简介

王作松,男,1966年8月出生,青岛威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要事迹

为开学保驾护航,无偿捐助口罩3万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而孩子们复课后的防护工作更是牵动着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对于疫情防控而言,口罩最为关键。为尽力帮助学校复学做好防疫物资准备,2020年4月28日上午,王作松带领青岛威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环秀中心校捐赠了3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为环秀街道各学校开学复课准备工作送来了重要的战疫物资,展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大爱精神,用自己的善举,温暖了整个环秀教育。

疫情发生以来,威达一直想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尽企业的一份社会责任。当听到教育系统开学复课已进入备战阶段,尤其是在了解到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学校的口罩储备非常紧张时,立即组织员工加班加点,赶制出三万只口罩,如期送到学校,以解教育疫情防控燃眉之急,在全社会弘扬了支教重教兴教的良好风尚。在环秀学子复课的关键时期,王作松的爱心义举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赞许。

青岛医疗团队驰援武汉,威达凌晨打响物资援助战。根据国家卫健委统一安排,2020年2月9日清晨,青岛市集结26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两支医疗队出发援助湖北。为了给医护人员准备御寒“战衣”,青岛威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与时间赛跑,打响“援助战”,凌晨1:30,王作松接到青岛医疗队支援武汉急需冬装物资的通知后,立即带领人员清点准备,公司物流中心迅疾于凌晨四点将第一批、第二批应急棉服分别送到青大附属医院、青岛市立医院相关负责人手中,为奋战疫情出一份力,为青岛护卫队加油。此次共为医疗队白衣战士们无偿捐助价值约13万元的冬装282套。此外,自疫情肆虐以来,王作松领导的威达还为街道办事处等奋战在疫情防护一线的值守人员捐助冬装380套,累计捐助价值174800元。

国之有难,匹夫有责。疫情之下,王作松不计成本,将名下公司威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制作学生装的生产线转产改为制作隔离衣:36天建成1600平方米无菌净化车间、2020年3月23日青岛第一件本土医用防护服下线、2个月获得欧美出口资质……企业迅速实现转型,不仅填补了青岛市医用防护服生产领域空白,更创造出了疫情抗击的“青岛速度”。展现出企业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扶贫扶智不间断,爱心多次播陇南。为扶贫工厂提供原材料、给工人提供技能培训、向学校捐赠5万元、捐赠棉校服1000套、开展为期两年的一对一资助帮扶……这是威达和陇南之间的一幕幕“东西协作”的暖心瞬间。

2020年8月,陇南连续出现暴雨,引发暴洪、泥石流等灾害,造成巨大损失。青岛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伸出援手。8月18日,王作松作为爱心企业家之一,代表企业向该校全体学生捐赠棉校服1000套。9月23日上午,王作松带领青岛威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为孩子们带来1000套价值16万元的校服,带来2000公里之外“微尘之城”青岛的真切关爱。

青岛威达体育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王作松的带领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发动捐款,扶持地方教育和其他公益行业的发展。2020年通过移风镇政府给紫云县板当小学捐赠校服套装1040套,合计金额约30万元。他表示,希望这些捐赠能够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也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知难而进,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长大后成为祖国栋梁之才。除此之外,青岛威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还持续为甘肃陇南的扶贫工作出资、出力,2019年8月28日至8月30日,王作松与市北区教体局领导一行,共同前往甘肃陇南市西和县荣益达商贸有限公司和荣益达洛峪扶贫工厂,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并于同年9月6日、7日,为该县扶贫工厂捐赠1吨衣服布料(价值约5万元),用于西和县扶贫工厂技能培训,并配发500套服装的面辅料、样板、工艺要求、技术标准等,用于其生产加工。

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心企业,王作松带领威达长久以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贫困地区和学校捐物品、献爱心,全力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累计捐助2500余套服装,5万余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共计44万余元。

02穆亚丽、李进夫妇


人物简介

穆亚丽,女,1982年2月出生,平度市崔家集镇孝和养老院护理部主任;李进,男,1983年8月出生,平度市崔家集镇孝和养老院安保部主任。

主要事迹

2020年4月份,穆亚丽加入了“青岛手牵手圆梦慈善服务中心平度志愿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加入志愿团后,她严格按照《志愿者手册》对帮扶的孩子进行了走访。穆亚丽和爱人李进是平度市明村镇片区的负责人,目前明村镇一共有8位失孤失依儿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跟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扶其心、扶其志,陪伴每一个失孤失依儿童健康成长成为两人共同的心愿。

穆亚丽和李进首次对接的诺诺是个孤儿。诺诺的父亲在2010年因车祸去世,妈妈又于2016年因病去世,年幼的诺诺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记得第一次走访时,我就非常喜欢这个13岁的女孩,个子已经比我高了,文静有礼貌,但孩子却不敢直视我们,两只手握在一起来回揉搓,有些胆怯,这让我们都十分心疼。回家的路上心情有些沉重,想到原本她也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却被命运夺走了双亲,因此变得沉默寡言、孤僻,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她,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尽最大努力帮助她。”穆亚丽说。

在后来的走访中,她和爱人带着青菜、鱼、肉跟孩子一块做饭,教她包饺子,陪伴孩子过生日,时间充足的时候带着孩子逛超市,陪她买需要的学习用品,后面考虑到大姑娘也该来例假了,穆亚丽又给诺诺提前准备好卫生巾和黑糖,并告诉孩子一些生理知识和生理期的禁忌事项,渐渐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孩子也慢慢敞开心扉,与二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每次他们走访结束后,孩子的大爷总是给李进发信息,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面对感谢,穆亚丽说:“其实我们也十分感谢诺诺她们一家对我们的信任,咱也没给孩子做什么,她们一家却把我们视为亲人。每次来走访时大门总是敞开等着,听见车到了一家人总是迎出门外。”现在的诺诺阳光开朗、勤奋好学,和奶奶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在学校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诺诺的改变更加坚定了夫妻二人做志愿者的信心。

对接诺诺成功后,他们又主动打听村庄是否还有需要帮扶的孩子,他们先联系村支部书记了解基本情况,跟村干部约定好走访时间后,穆亚丽和李进先去走访摸底,若符合对接条件后,再报给市团。经过努力,瑞瑞和小雨这两个孩子又确定成为我们的帮扶对象。瑞瑞的父亲失踪、母亲远嫁,小雨的父亲有肢体残疾、母亲有精神残疾。在没有志愿者对接前,夫妻二人每月坚持走访,按时组织孩子参加市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孩子由原来的孤僻、不愿见生人逐渐变得积极乐观,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两人的心里也乐开了花。每次市团有活动,李进总是心甘情愿当穆亚丽的司机,二人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念心灵更加贴近,成为彼此心目中的灵魂伴侣。“爱人比我更用心,每次走访之前,都是他在用心给孩子们准备礼物,给孩子买青春期类的书籍,给在校住宿的孩子买睡衣……干这项工作,多亏了他的支持。结婚15年,每次到生日、纪念日或者是出差的时候,他也总是记得为我挑选礼物。”说起爱人,穆亚丽充满了感激之情。

2020年暑假,市团举办了最后一期失孤失依儿童立志营活动,在回家的路上瑞瑞小心翼翼地提出:“阿姨,你可不可以做我的妈妈?”穆亚丽欣喜答应,她认为孩子这是敞开心扉接受了自己,自己又多了一个儿子。到达瑞瑞家时,瑞瑞把自己的爷爷和奶奶叫到门口:“爷爷奶奶,我有爸爸妈妈了,这是我以后的爸爸,这是我以后的妈妈。”两个老人喜极而泣,不停的抹着眼泪。“想到第一次见到瑞瑞的时候,孩子拿着手机在玩游戏,叫他的时候,他只是抬头瞥一眼,失去父母关爱的瑞瑞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长大,孩子的冷漠像一把利箭穿透了我们的心。自从对接他后,我们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惊喜和感动,看到瑞瑞由沉默少语到现在的善于表达,由面无表情到现在的笑容满面,由厌学自闭到今天的勤奋努力……一路走来,孩子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

2020年7月份的一天早上,穆亚丽在学习“百日成长”的课程时,瑞瑞爷爷送来一捆韭菜:“瑞他妈,你上班没有时间,你婶子已经择干净了。”说完放下菜就走了,看着这一大捆被择的干干净的韭菜和老人蹒跚的背影,心中满满的感动。中秋节的前一天瑞瑞爷爷又送来一只自己养的大公鸡,不善言辞的他重复着以前的话语:“瑞他妈,你上班没时间,我都给你收拾好了……”

据穆亚丽回忆,2020年的生日是她人生中最难忘和最有意义的生日。她下班回到家停电动车的时候,丈夫李进站在门口,乐呵呵地对她说:“亲爱的,家里有贵客,快快…”进屋的那一刻,穆亚丽有些惊讶,客厅里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站在茶几边,孩子很有礼貌地叫了一声“阿姨”。李进介绍说:“这是聪聪。”穆亚丽这才想起来这是在两个月之前的“暖冬行”走访中,刚发现的需要对接的孩子,穆亚丽走访结束后跟他爷爷说电话联系,没想到他们今天也来了,心中涌起阵阵暖意。等进到房间后,穆亚丽惊讶地发现丈夫把自己对接过的孩子们叫了过来,“上个月因为疫情不能走访,我确实想他们了,我跟孩子们抱在一起,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看到丈夫和孩子们为自己准备的蛋糕上插着一张“最美妈妈奖”的奖状,穆亚丽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没有进入“手牵手”志愿团之前,穆亚丽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生活在“黑暗”里的孩子,她也没想到平凡的自己还可以这样为社会做些贡献,她表示,“这项事业没有退休,能干到老。”面对在走访中发现的越来越多的失孤失依的儿童,她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把爱传递下去。等孩子们长大了,也希望他们从自己手中接过爱的接力棒,去帮助更多的人。”

【见义勇为】

03郭书亮

人物简介

郭书亮,男,1973年12月出生,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平度发展事业部自营车驾驶员

主要事迹

“2021年1月20日下午3点多从平度发往青岛车号鲁UH9756司机师傅在高速上率领车上乘客救援高速上翻车事故,师傅反应超级快,技术老练,发生事故的车辆里面有4人,车辆侧翻,发出白烟,师傅把我们带到安全区域,招呼车上年轻人一起跑过去解救事故车上人员,待人员安全救出确认过无人受伤后我们上车继续向青岛出发,司机暖心话语:谁也不想出事,能帮一把是一把,为这位优秀的最暖最帅司机点赞,竖大拇哥,祝师傅工作顺利,平安喜乐,此刻我们已经抵青,祝万事大吉,一路顺风!”近日,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平度发展事业部收到的这份表扬件揭开了一段客车驾驶员与乘客齐心救人见义勇为不留名的故事。

2021年1月26日,工作人员调取了车上的GPS行车记录和监控视频,还原了留言的真实性。

1月20日下午3点45分许,郭书亮驾驶车牌号鲁UH9756的客车执行“平度—青岛”的运行计划,当运行至即墨路段时,他眼看前方一辆小货车突然整个车翻滚了几圈后重重的侧翻在高速路中央,刹时间货车零件散落一地,冒起滚滚白烟。紧急时刻郭师傅沉着冷静地躲过侧翻的事故车辆将车停在了事故前方的应急车道上,停稳后开启双闪。同时,他召集车上年轻力壮的乘客与他一起前去施救。

经过郭师傅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侧翻事故车辆里的4名人员被全部救了出来,现场施救乘客拨打了救援电话,在确认四人伤情没有大碍后,郭师傅便悄悄和其他乘客返回车厢,继续执行运行计划。

因为事发突然,大家都忙着进行紧急施救没有留下什么视频或照片,唯一一位记住车号的热心大姐在事发后5天给集团网站留言,大家才了解到这件事情。

从发现险情到救援结束,郭师傅一直保持着沉着冷静,事后向他了解情况的时候,他说道:“遇到这种事情我当时第一念头是首先要确保我的乘客安全第一,我再去施救,所以我先将车停到事故前方安全的位置。现在“服务质量大提升”的百日竞赛还在进行,我们一线员工“行驶”在社会上,一定会多做好事,发扬我们交运人的社会担当。”说完郭师傅憨厚地笑了起来。

平日里,郭书亮总是面带微笑、正直热情,“安全第一”是他的行车根本,他曾获“2014年度交运集团三星级员工”“2015年交运集团三星级员工”“2015年交运集团劳动模范”“2016年度交运集团三星级员工”“2020年交运集团第四季度文明人”等荣誉称号,是青岛城运控股交运集团的“明星人物”。作为一名驾驶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师傅,他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沉着冷静的态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赏。

【诚实守信】

04胡梅霞

人物简介

胡梅霞,女,1971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城阳区流亭街道杨埠寨社区工作人员。

主要事迹

2021年2月7日下午一点左右,胡梅霞与女儿一起外出回家,经过杨埠寨社区C区南门时,意外发现门口石凳上有一个黑色夹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叠现金,多张银行卡和身份证等证件。女儿说:“妈妈赶快问问是谁落在这里的吧,咱站在这里等会,万一有人回来找。”胡梅霞对女儿说:“是啊,失主一定很着急,咱们等一会吧。”母女两人站在原地等了将近20分钟也没有人来找,于是立刻将包交到了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清点了包里的物品。这时,失主武先生已到李村,这才发现包不见了,着急的武先生找到社区超市电话,让超市老板出去看看外面是否有一个包。

当天下午,超市老板得知包让胡梅霞捡到了,通知了武先生并将胡梅霞的联系方式告诉了他,下午两点半左右,失主武先生从李村急匆匆来到杨埠寨社区居委会办公室,激动地话都说不出来,失而复得的心情可想而知。他连连感谢,激动地说:“当时我正准备去李沧办事,途径杨埠寨社区C小区时,因为鞋带开了,就把包放下系鞋带,起身便忘记了,一直到了李沧,我才发现包不见了,多亏让您捡到了,换成别人我的包也许就找不回来了。”

社区工作人员让失主武先生当面点清了包里的物品,里面有16张卡、3张身份证,6700元现金,全部都在,武先生激动地说:“钱没了可以再赚,可是证件要补就麻烦大了,这还用过年嘛!”武先生连连致谢,胡梅霞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武先生说:“我一定要做一面锦旗向您表示感谢!”

胡梅霞自担任社区工作人员以来,牢固树立文明、诚信理念,用真心和热情对待每位居民。胡梅霞表示,她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诚实守信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更应该在工作生活中多做好事,弘扬社会正能量。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胡梅霞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为社区和居民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让诚实守信更加深入人心。

05崔西武

人物简介

崔西武,男,1940年3月出生,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李家石桥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2021年1月22日这天,家住西海岸新区的崔西武起得特别早,81岁的他醒来后的第一眼,就望向卧室书桌上的那本保存了26年的《工资账》。20多年来,崔西武经常在家中翻看账本,就在这一天,他要把自己26年前欠下工人们的工钱一一还清。当天,已经靠轮椅出行的崔西武,在侄子陪伴下,搭乘出租车跑了100多公里,先后到诸城市桃林镇上曹家沟村、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两地,根据自己账本上的记录,找到工人们,将当年欠下的工资结清。

崔西武的《工资账》也有了新的内涵,里面不仅记录着账目,更记载着“诚信”二字。崔西武家位于城中村内,虽然是两层的楼房,但从斑驳外墙看起来也应该有多年的历史了。家中的陈设很简单,没有新家具,都是多年前老式摆设。在卧室的衣橱旁,一个方桌算是他的书桌,上面摆着一本《工资账》和一个放大镜,书桌前亮着的一个节能灯泡,是家里看起来年代最新的东西。

崔西武年轻时高中毕业,最早在原胶南塔山乡老家做大队会计,后来负责村里的建筑队。1995年,他自己带着工人建起了现在自住的房子,一座二层小楼,周边的邻居、朋友们看到他家施工质量好,就都来找他帮忙盖房子,一时间邻居、邻居的朋友、亲戚们都找来了,他也乐意帮忙,除了原本村里那帮工人们,又从周边村找了些懂施工的工人一起干。

“当年很多家都是工程干完了,尾款不结了,剩下个几百元或1千元左右不给结,到了老崔这里,也没钱给工人们去付尾款了。总共欠了工人们大约1万元,这笔钱在那个年头也是笔大钱了。”当时自己家里也不宽绰,这笔钱就这样拖了几年,后来老崔身体也出了问题,就又拖了下去,直到今年,老崔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坚持坐着轮椅要去把欠款还清。

此后他开始了打工维持生计的日子,这些年陆续在学校干过保洁,在园林公司当过小工,还曾在孩子们支持下开过小卖部……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过去,崔西武始终没有更宽裕的钱来还账,加上这几年他身体不好,不能工作赚钱,这些账就这么拖下来了。

漫漫还钱路。春节前夕,诸城市桃林镇上曹家沟村里,赵连光正地里忙农活时,收到了妻子打来的电话:家里来客人了,据说是来还钱的。“没有人欠我钱啊,从哪里来的呢,还是个坐着轮椅的老人。”赵连光有些懵,骑上电动快速往回赶,路上在村口遇见同村村民也告诉他,有个坐着轮椅的老人刚在村口打听他家。“这是崔老板吗?这20多年了,崔老板老了,80多岁了吧,但你气质没变。”“这是小赵吧?20多年了,小赵也已经变成老赵了,你也得60多了吧,胖了一些。”一番相认后的寒暄,两人拉着手坐下。这时,赵连光才明白,“崔老板”这是坐着轮椅来找当年跟着他干活的18名工人,送26年前欠下的工费尾款。村民解素合回忆,当年大家被崔老板安排在李家石桥盖居民楼,都是二层的小楼,没有机械化作业,楼板都是人扛上去,就这样大家伙干的热火朝天。“崔老板待我们好,管饭都是管饱,记工分很公平,不会像后来接触的个别老板,会偷偷给我们少记工分。”解素合说,当时大家都很信服崔老板,谁家里有困难要用钱,去找崔老板提前支取一点,他也很痛快。

“只是没想到,那年春节前,崔老板没钱发工费了,我也是后来了解到,很多上家都欠着他的工程尾款不给。”赵连光说,当时崔老板也跟大家说明了,他暂时遇到困难,等有钱后就会给大家发下来,并且给每个人算好账,给他们很正规地打了欠条。

这张欠工费名单里的18个人中,就有李世录、周善刚、孔庆中、李进山、赵春堂5人先后去世了,崔西武走的时候请赵连光把这些钱转交给这5人的子女。把钱还上,把事情交代好,崔西武要离开了。看着这位拄着拐杖,身穿藏青色衣服,戴着一顶帽子,步履蹒跚走向轮椅,被推着上到出租车上离去的老人,赵连光等几名村里老人的眼眶湿润了。“希望大家别怪我现在才还钱”。对于当年那些没拿到手的工程尾款,崔西武曾尝试打官司讨要却没有结果,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连同他做建筑老板的梦也放弃了。

“很感谢,这些老乡们这些年没来找我要钱,但我还是知道自己必须还,哪怕钱不够,也得多少给人家一些弥补。”崔西武说,他和老伴精打细算过着日子,期间也断断续续地还了一些钱。今年算算账,手头上能宽裕一些了。

【敬业奉献】

06王向先

人物简介

王向先,男,197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公厕维修班长。

主要事迹

勇担当,连夜“粪”战攻克难题。位于西海岸新区武当山路的商场底层公厕经常发生堵塞冒溢,虽然多次疏通,但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2020年1月初,公厕再次发生堵塞冒溢,粪便、垃圾、污水伴着恶臭充斥着半条街,公厕不得不临时关停,因为临近春节,如厕人数众多,为了给市民营造清洁优美的环境,王向先决心带领团队彻查原因,根治问题。“根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向先连续两天泡在商场负一层停车场里,研究公厕整体结构和排污管布局,并对多条排污管进行试探性拆卸和取样,最终发现堵塞的原因在于铸铁排污管内壁锈蚀产生毛刺和起鼓,同时因为管径较细,导致各种垃圾在管线内沉积成团,造成排污不畅。

为保证改造进度同时减少疏通工作对市民出行影响,王向先临时调用了垃圾车和水车,利用中午时间,对公厕内部污物进行清理和冲洗,并用高压疏通车对排污管进行高压水初步清理;在半夜11点商场停止营业后,开始对所有污水管线进行拆除、清掏和盐酸除锈清理。当王向先彻底疏通管道,带着满身的粪便和臭气从地沟里爬出来的时侯,已是早上七点多......这只是王向先工作场景的一部分。

带队伍,节能降耗提升品质。大家都说工人有力量,但是王向先深知工人只有得懂了技术,才会更有力量!公厕维护工作,看似简单,可维修涉及的材料就有几千种。身为一名高级电工技师、高级管道工和高级绿化工,王向先十分注重团队成员的技能培养,在他的带领下,团队14个人,虽然平均年龄50岁以上,可涉及公厕维修的上下水、电气焊、木工、泥水工等十八般武艺,样样拿得出手!

王向先团队早先就开展过一次成功的垃圾点专项试点提升行动。经研究对比,王向先发现,老旧破败的垃圾点周边砌筑围墙方法简单,效果持久,后期无需重复投资,于是带队铺设排污管线,砌筑砖墙,铺设大理石地面,并对墙体进行彩绘美化,一改昔日污水横流脏乱差的面貌,极大提升了城区环卫品质,改造后的垃圾点也成为新区的建设样板,在全区推广。

后来,他摸索出了一套被称为“王向先模式”的技改工作模式,即“晴天搞维修,雨天搞技改”。先后总结出了一系列小发明小创造。比如提升环卫作业电动三轮车电瓶使用寿命。电动三轮车使用频率较高、载荷量大,蓄电池充放电次数较多,电瓶有效使用寿命仅为1年,电瓶更新成本较高。王向先对此进行了反复试验,根据电瓶内介质化学反应科学原理,在电瓶使用到6个月时,通过添加电解液、高压充放电等技术手段,恢复电池极板活性,从而保证电瓶容量,延长使用寿命。经实际计算,新区4000组环卫电动车电瓶使用寿命平均延长30%以上,每年可节约电瓶更换成本36万元;开展果皮箱维修攻关,在没有工厂专业化场地和工具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就因陋就简,对果皮箱进行拆解和结构分析,购买方管、铁板等原材料自行研究加工工具,并对严重损坏的果皮箱局部构件实行废物利用,通过切割、焊接、修补、打磨、喷漆等工艺,实现翻新。经对比,维修翻新后的果皮箱实际使用效果与新果皮箱基本相当。2020年翻新数量达1000多个,节约成本120余万元。

冲在前,家人支持无怨无悔。青岛上合峰会期间,为保证新区公用设施完好率100%,王向先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期间他的母亲生病住院,都是托付给妻子和妹妹照顾,他只能在半夜工作结束后,赶到医院看望。

2020年6月30日,他的父亲刚刚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已经扩散到多个器官,面对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王向先深知父亲需要当儿子的悉心照顾,他也深知父亲的那句“你去忙吧,我没事” ,是多么希望儿子能在身边陪陪他。这期间,年仅11岁女儿在足球训练中手臂摔伤断裂,也住进了医院,一老一少都住院,一下子压在了王向先这个顶梁柱的身上。虽然公司领导给他开了“绿灯”,可是他更知道新区公厕维护工作自己最熟悉一时也离不开人,不能因为“小家”耽误了“大家”!现在每天晚上王向先都会回家照顾父亲,弥补自己多年来“欠下的”陪伴,他也不想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再留下遗憾……

朋友们经常这样问王向先:“你每天在下水道里钻上钻下,一身的臭味,家人不嫌弃吗?”“是的!我最大的尴尬,就是害怕跟别人握手,又脏又臭怕讨人嫌,但是,我不干谁来干?我有愧于我的家人,但是我无愧于我守护的这座城市!”腼腆的王向先总是这样回答。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但是“时传祥精神”的传承没有变!王向先22年如一日坚守在公厕维修一线,始终保持着服务质量达标率100%的优秀成绩。

曾获荣誉:齐鲁“最美环卫职工”;青岛市第二届“十大新时代最美劳动者”;“时代新人说”全省职工演讲比赛三等奖;新区 “优秀城市美容师”。

07郭召丛

人物简介

郭召丛,男,1964年2月出生,山东平度人,现任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离退休与行政事务综合管理。

主要事迹

郭召丛同志自1988年退役后进入国网平度市供电公司工作,2018年11月至今被派往蓼兰镇万柳周村任扶贫“第一书记”。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他积极服务民生,精准扶贫,帮助蓼兰镇万柳周村实施亮化工程,开展消费扶贫,拓宽该村蔬菜、面粉等农产品销路,并积极引进意大利水果萝卜种植这一致富产业,促进了该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2020年8月12日,郭召丛走进中央电视台“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节目直播,其扶贫事迹先后在国网公司网站、国家电网报、大众日报等17家媒体刊发。

疫情防控“坚守者”。2020年疫情期间,“第一书记”郭召从坚持带领102户村民防疫复产两不误。春节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郭召丛年后就没好好休息,要不电话里跟村干部沟通,要不到村里与党员们一起联防联控。他从公司申请了口罩和消毒液,将防疫物资及时及时运到村里,切实保障万柳周村人员安全,避免病毒感染。为打消村民对疫情的恐惧心理,在疫情防控关键期,他和村委干部主动带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通过大喇叭、明白纸、微信等形式,积极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知识,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在有序复工复产的情况下,他和村委干部一起积极组织村里群众进行分批灌溉,不误农时,全力增加村民收入。

美丽乡村“践行者”。“以前,黑灯瞎火的看不清路,2019年1月份,郭书记来了以后,给俺们安了20盏路灯,晚上出来亮亮堂堂!”说起郭召丛,万柳周村里村民都竖大拇指。原来,万柳周村内公共设施简陋,照明路灯年久失修,村民夜晚出行不便,郭召丛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积极向公司汇报落实公司捐赠项目,赶在2019年春节前将20盏光伏路灯安装到位,让万柳村村民过上了一个亮亮堂堂的春节。

路照亮了,郭召丛又开始琢磨带领村民如何致富。万柳周村位于平度市西南,平原地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人均耕地4亩,平均每户耕地在20亩。因为自然条件优越,一直以来,村民耕种均以小麦和玉米轮作为主。“这么好的条件应该发展蔬菜种植。”一听郭召丛的想法,有村民打起了退堂鼓。原来,以前也有村民尝试过,但因为市场信息闭塞,蔬菜品种单一,销路打不开,遇上年景不好,非但不赚钱还赔了钱。“还是种粮食妥当,不能跟着折腾。”面对村民质疑,郭召丛没有浅尝辄止,鸣金收兵。他一方面协调村干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方面主动向本市蔬菜种植大户学习取经,最终确定引进意大利水果萝卜种植这一致富产业。2019年6月,他积极帮扶省级贫困户周希亭进行萝卜试点种植生态产业园项目,面积约5亩。郭召丛自己先掏腰包购买意大利水果萝卜良种,担心土壤肥力不行,他又买来大豆为土地增肥,就这样周希亭的5亩水果萝卜作为万柳周村的第一家终于抢在8月中旬种下了,试点成功后将带动该村其它的贫困户大面积种植。“感谢郭召丛书记帮俺种上水果萝卜,去年俺种水果萝卜收入3万余元,俺的日子有了奔头。”周希亭对郭召丛阳光扶贫行动赞不绝口。

消费扶贫“领路者”。蓼兰镇万柳周村现有102户412人。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害怕村内老百姓家里的蔬菜滞销,2020年刚出正月,第一书记郭召丛就逐家挨户的开展排查,详细统计了村内滞销的蔬菜种类和数量。他第一时间将摸底情况向平度市供电公司党委进行了汇报,疫情面前,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丛解决内需入手,第一时间安排公司食堂购买万柳周村的滞销蔬菜。公司食堂采购胡萝卜、土豆等农产品5000多斤共计2.3万元,郭召丛还通过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解决了蔬菜销路难的问题,通过食堂采购、消费扶贫等形式,调动贫困户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特色产业“引领者”。在周希亭成功经验的影响下,2020年动员村民扩大了水果萝卜的种植面积近4倍,产量将超过20万斤,最大程度增加村民收入。村民周绍波1967年出生,家庭比较困难,老婆因受不了贫穷离家出走,只和一个残疾的孩子一起生活,郭召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20年6月他帮助周绍波引进了二亩特色品种地瓜和二亩水果玉米,自费为他购买了地瓜苗,玉米种及肥料、地膜等农资,并请来了种地瓜师傅前来指导,产品收获后负责销售出去,增加的收入帮助周绍波脱贫。“郭书记是实心实意帮助俺,给俺出谋划策。”提起第一书记郭召丛,周绍波总是眼泪汪汪的。

近几年,在郭召丛的带动下,村民开始进行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全村人均收入由2017、2018年的3-4千元,提升到现在人均收入8000元左右,有不少种植蔬菜类经济作物的农户人均达到16000元以上。郭召丛的“萝卜”扶贫之路越蹚越宽,正是无数个这样的“郭召丛”,凝聚起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念,汇聚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共同带领基层群众奔赴实现中国梦。

曾获荣誉:2012年12月荣获省级“齐鲁文明交通之星”称号。2020年8月12日,“第一书记”郭召丛走进中央电视台“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节目直播。

08董金辉

人物简介

董金辉,男,197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莱西市河头店镇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主要事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董金辉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近两年来,他以心理疏导、自护教育、亲情陪伴、感受城市、公益实践、爱心捐赠等公益项目为主要服务内容,以生活困难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并参与关爱困难未成年人工作及公益活动300多次、时间超过2000个小时、义务出车200多次、帮扶资金70余万元,有近200名困难青少年、36位留守老人、100多户大病致困家庭直接受益。由于公益事业突出,他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

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帮扶规范开展。董金辉在成立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后,每年年初都会制定一个总的年度工作目标,而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会带领中心的所有志愿者日夜坚守奋战在全镇关爱困难未成年人工作第一线,推动了帮扶工作落地见效。工作中他坚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扎实开展驻村工作,结合走访、帮扶制度,撰写了近30万字的工作日志,为客观真实地掌握好全镇实际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在日常帮扶的工作中,他以新型儿童之家为平台,以困难未成年人为重点帮扶对象,探索出了一套“1234”服务体系,即设立1支基金、完善2项规范、建立3大机制、实施4个保障,来切实推动帮扶工作规范开展。他率先采取“政府支持、社会捐助、团队自筹、志愿者自献”等渠道募集资金,在莱西市河头店镇的9个新村专设小雨滴公益基金,用于活动阵地建设、购置器材、开展活动、人才培养等,确保每个新村关爱基金不少于2万元。依托9个新村设立儿童主任,规范帮扶对象的档案管理和阵地建设工作,在管理好未成年人学习成长过程、家庭情况等档案的同时,又投资20万元设立了困难未成年人保护站,包括活动室、心理疏导室、图书室等功能室,为困难未成年人搭建了爱心家园。组织新村“五老”人员和社工、教师志愿者加入到保护站为儿童进行课后辅导。不仅在所在镇,董金辉还在莱西市店埠镇建立起了“简爱·关爱明天服务站”、在水集街道建立了“儿童之家”,其做法逐步在全市进行推广。

他还带头当“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对其在学习上督促、生活上帮扶、情感上抚慰、安全上监护。依托9个新村70个自然村,建立起了网格化管理,对困难未成年人进行精准援助,为贫困未成年人每年每人发放1500元救助金。同时,他还时刻关注着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心理状况,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家访,每学期开展两次亲情陪护。

锁定帮扶对象,实现帮扶精准开展。董金辉是莱西市河头店镇人尽皆知的“公益大使”。他从2017年6月成立莱西市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来,坚持关注生活困难青少年、留守老人等群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能够全面掌握莱西市河头店镇农村困难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和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他与其他志愿者走遍了全镇70个自然村,走访建档立卡贫困及贫困边缘户400多户,全面细致了解贫困户主要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和孩子学习情况。通过不断实地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2017—2020年莱西市河头店镇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关爱困难未成年人计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能顺利开展且落地见效。他在日常帮扶工作中,总是积极联系莱西市关工委、民政局、团委、教育和体育局等单位开展帮扶共建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一童一策、一户一方”,并率先全面完成,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明晰帮扶路径,实现帮扶常态开展。开展工作以来,他坚持逐户走访了解真实情况,真心实意为群众和青少年排忧解难,真干实干帮贫困户脱贫致富。2018年11月8号晚上7点多钟,河头店镇东大寨新村村民任向东家中因电起火,导致四间瓦房和家中所有财产全部烧光,任向东妻子是二级智力残疾,他本人又因车祸致残,家中还有一位二级残疾的老母亲、一个在职业学校上学的儿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个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这一情况后,董金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了解失火原因后迅速组织其他志愿者参与到了救援中。事后,他又在全镇启动了“紧急爱心众筹”活动。仅一天多时间,“小雨滴”就收到了总价值一万多元的爱心众筹资金和生活用品。“感谢董书记带领的社会爱心人士向我们伸出的援助之手,帮我们渡过难关。”当任向东从董金辉手中接过慰问金及生活用品时激动地流着泪说。

在日常走访中,董金辉发现大部分生活困难儿童基本上都和父母睡在一个炕上,写作业也趴在炕上。为了让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2020年3月,董金辉带领他的团队率先在全镇20多户贫困家庭推出了儿童关爱项目——“焕新乐园”。为每位孩子打造一间“心灵小窝”,配备了价值三千多元的儿童床、学习桌椅、衣柜等爱心物资,实现从环境到心灵成长的全方位关爱,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从2017年刚开展工作时,村民群众对董金辉的做法并不看好,觉得他干不出什么名堂。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他事事为群众和青少年着想,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想去帮助他们,逐渐和群众打成一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现在大家有困难都会想到他,见到他都会亲切的叫一声“董书记”。

从事公益事业这么多年来,日常平淡无奇的生活对董金辉来说却有一个意外的回报。2020年4月,董金辉到留守儿童李安(化名)家中走访,一进门他就抱起孩子说:“上次我过来看你的时候,你要的那本课外书,我给你带来了!”孩子兴奋地搂住他的脖子说:“谢谢董爸爸!”事后董金辉回忆道:“听到孩子这么称呼我的时候,我先是一愣,后来回过神来,觉得心里特别感动。我们做公益真的不图群众给我们什么回报,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付出,能够为这些弱势群体带来一些生活改变,让他们生活得更好,这就值了!”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董金辉热爱公益事业,将公益事业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来经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今后,他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不断探索“党建+社会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带领他的团队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共圆幸福梦。

【孝老爱亲】

09王泽玲

人物简介

王泽玲,女,1954年9月20日出生,即墨区潮海街道考院村村民。

主要事迹

用心经营家庭,优良家风传遍万里。1954年,王泽玲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姐弟4个,她排行老二,17岁时,母亲因病去逝,由于姐姐已出嫁,她像母亲一样照顾撑起这个家,照顾着弟弟妹妹,生活异常艰辛。1979年,26岁的王泽玲嫁到考院村和郭永惠结为夫妻。老公兄妹六人,老公为老大,小叔小姑年纪小都未参加工作,家里条件特别困难。王泽玲结婚时,没有一间房子,婆家一家九口挤在四间低矮破旧的平房。嫁到这个贫困家庭,王泽玲没有抱怨,她知道:日子累点不可怕,只要能吃苦,日子就会一天天好起来的。老公在外争工分,自己担起家里的大事小事。作为家中大嫂,她既要照顾公公婆婆,还要耕田种地忙农活,做家务,起早贪黑,忙里忙外,有时候忙起来都顾不上吃饭。后来女儿出生,她还要照看孩子,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是家里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婆家一家九口人,没有房子住很不方便,她和老公省吃俭用盖了四间房子,在自己一家三口没有房子住的情况下,又和老公商量把四间房子让给了小叔三人住。后来说起这些,她说,我是大嫂,这是应该做得,我一家过得好,那不是好,这一大家人都过好才是好。多年来,王泽玲挑起了照顾这个贫困家庭的重担,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她像家长一样帮着公婆支撑着家,经营着家,由贫穷变富裕。尔今,这个家庭优良家风传遍周边村庄,王泽玲孝敬公婆的事迹也传为佳话,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王泽玲家庭先后被评为“美丽家庭”、“五好家庭”等称号。王泽玲的小姑儿说,我家嫂子象家长一样,值得我们一辈子敬重。老公郭永惠说,她真是一位好妻子,心眼好,脾气好,事事先想着别人,我很佩服!

照顾瘫痪公公,八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80岁的公公脑萎缩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婆婆患高血脏需要人照顾,小叔儿、小姑儿忙于工作都不在身边。王泽玲和丈夫没有正式工作,两个孩子又需要照顾,生活也不富裕。王泽玲二话不说,毅然担负起照顾公公的重担,虽然生活困难却从没怨言,更没有跟小叔儿、小姑儿发过一句牢骚。公公长年卧床,插着尿管需要专人照顾,婆婆压力很大,原本开朗的性格变得忧心忡忡,王泽玲看出了婆婆的心情,她开导婆婆:有我在,不要担心,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公公。王泽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她瘦弱的身体一刻也不停地忙碌着。她和老公每天按时给公公服药,换着花样给公公调剂饭菜;定期给公公洗头,打热水泡脚,剪指甲,刮胡子;公公爱干净,她总是把公公的衣服床单洗得干干净净;为了防止出现褥疮,她定时给公公擦身子,勤洗勤换被褥;为了让公婆开心,她一有空就陪公婆聊天拉家常;为了缓解公公病情,她想办法买来补药为老人每天熬制,亲自喂老人服下;公公因下半身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她为公公端屎端尿,从不嫌脏、不厌烦。丈夫郭永惠说:“我这个做儿子的都闻不得那味,还得靠我媳妇。”公公自2012患病到2019年安详去逝,王泽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八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伺候老人,任劳任怨、毫无怨言。邻居们说: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见过这样孝敬的媳妇。公公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儿媳妇,俺家大儿媳妇真比亲闺女还亲。

开通直播逗乐婆婆,分享老年快乐生活。孝在坚持中方显珍贵。2019年公公去逝后,婆婆心情不好,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王泽玲也已65岁,身体状况也不如以前,平时照看外孙、操持家务,也很辛苦。她没有退缩,她对婆婆说,妈,只要我在,我就会好好照顾你的。她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不论再忙再累,她每顿饭第一碗饭第一份菜总是先盛给婆婆,做饭总是依着老人的口味。夏天,她坚持每天给老人洗澡;冬天,怕老人冻着,她为老人房间装上空调。婆婆年事已高,出现生病住院时,她在医院跑前跑后,守在婆婆身边寸步不离。婆婆喜欢一个人居住,王泽玲和老公为婆婆准备干净宽敞的小独院,每天三顿为老人准备饭;婆婆已90岁高龄行动不便,王泽玲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便于照顾婆婆,她为婆婆购买了手音机、安装了一健拨号电话和有线电视。婆婆性格比较开朗,喜欢唱歌、喜欢给他人讲故事,王泽玲和女儿商量,为婆婆开通了抖音直播,既让婆婆乐起来,又减轻了婆婆的孤独感。她让女儿每天为婆婆拍直播段子,婆婆通过镜头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分享老年快乐生活,幸福得像个“老小孩”。王泽玲开心地说,去年开通直播以来,已为婆婆拍摄了1000多个段子,粉丝数超过20000人。如今,老人已93岁高龄,身体硬朗、精神矍烁,走起路来根本不像90多岁的老人。邻居说她有福气,她说:“都是媳妇照顾的好,她是大好人”。王泽玲用孝心也感染着子女,两个孩子以她为榜样,践行着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大女儿郭昭彤说,妈妈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像妈妈一样孝敬老人,将优良家风一代代传下去。面对这些,王泽玲却说,家有一老是活宝,我们也会老呀,公公婆婆就是我的亲爹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作为一个好媳妇,王泽玲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震耳发聩的豪言壮语,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印证着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10贾世瑞

人物简介

贾世瑞,男,1939年4月生,中共党员,市南区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20多年来,贾世瑞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岳父、岳母,为儿女子孙做出了榜样,成为邻居们眼中孝老爱亲的典范。1999年,岳父、岳母的房子拆迁需要搬家,考虑到两位老人都已80多岁,并且只有妻子这一个孩子,贾世瑞便和妻子把两位老人接来自己家里居住,以方便照顾。2001年,贾世瑞的岳父去世,他和妻子把精力都放在了岳母身上。2016年,贾世瑞的妻子患病住院,弥留之际,她最大的牵挂就是老母亲,贾世瑞对她说:“你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咱妈。”此后,贾世瑞独自承担起照顾岳母的重任,他始终把岳母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看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岳母清洗衣物、准备三餐、照顾起居。

今年82岁的贾世瑞依旧精心照顾着102岁高龄的岳母。岳母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贾世瑞忙碌的一天也开始了。他先给岳母洗漱、做饭,然后出门买菜,有时候买菜碰见邻居,没聊几句他就急着往家赶,邻居问他为什么这么着急,他说要抓紧时间回家照顾老人,家里得有人看着,以免老人发生意外。岳母腿脚不便,不仅站起来需要贾世瑞搀扶,有时候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无意识摔倒的情况。岳母有一只眼睛看不见东西,贾世瑞也因为前几年做过白内障手术视力模糊,岳母摔倒后,他得先把岳母扶到小凳子上,再挪到大凳子上,最后再移到床上。平时打扫老人的房间、换洗脏的衣物和被褥,贾世瑞亲力亲为,虽然辛苦,但从未抱怨。他一直觉得:“老人到这个年纪很不容易,要对老人尽心尽力服侍,有老人也觉得自己年轻。”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用像过去一样挑水、买煤、生炉子,家家都有暖气,生活已经非常好了。”贾世瑞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更要尽己所能让岳母生活得舒心、安心。为了让岳母吃上可口的饭菜,他经常换着花样做饭,蒸包子、包饺子都不在话下,有好吃的他不舍得吃,总是留给岳母吃。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岳母胃口一直很好。

虽然家住在一楼,但岳母腿脚不方便,平时只能推着助步器在房间里来回走走。贾世瑞知道岳母喜欢花,为了让岳母心情愉快,他经常买些好看的花摆在家中供岳母观赏。每到夏季,他会在家中小院子里载满很多种类的花,天气好的时候,他便和岳母坐在窗边,边赏花边聊天,岳母脸上挂满了笑容。

在贾世瑞的言传身教下,儿女子孙都十分孝敬长辈。有一次,岳母在家中意外摔倒磕破了头,被紧急送到医院缝针,贾世瑞的大女儿因为堵车一个半小时才赶到医院,她非常内疚,便对贾世瑞建议说:“你和姥姥搬到我这边住吧,这样我就能帮您照顾姥姥了。”于是,贾世瑞便和岳母搬到了与大女儿紧邻的小区居住。大女儿经常给两位老人送饭,陪着他们聊天,三代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相守相望,传承着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

邻居们对贾世瑞照顾百岁岳母的事情赞不绝口,贾世瑞谦虚地说:“这是我的责任,也是对妻子的承诺。”贾世瑞无怨无悔,照顾岳母20多年,用坚韧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尊老、敬老、孝老、爱老的赞歌。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