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㉓ | 青岛援藏人的一个梦想

2021-04-01 10:5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时间:2021年4月1日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17℃/-3℃ 晴间多云

春耕节过后,日喀则广袤的田野上又恢复了宁静。最近几天,在下乡途中陆续发现不少田间地头上又出现了拖拉机和耕牛的场景。由于海拔不同和气候的原因,日喀则的春耕要从3月底持续到5月份,越是海拔高的地方,春耕开始得越晚。

在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桑阿林村的田野中,今年36岁的仁庆赶着自家的耕牛,用传统的“二牛抬杠”的方式开始了春耕。仁庆家里有30亩地、七八头牛,主要以种植青稞为主,亩产300多公斤。除了青稞,他还会种一些小麦。按照传统的饮食习惯,仁庆家的青稞收获后主要用来做糌粑、酿青稞酒,而小麦除了磨面粉外,还用来喂牛。

桑珠孜甲措雄乡村民用传统方式开始春耕。

桑珠孜区主要以农耕区为主,种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青稞。青稞在青藏高原有3500年的栽培历史,日喀则更是素有“世界青稞之乡”的美誉。

据了解,日喀则市耕地面积为207万亩,占西藏耕地总面积的30%。2020年日喀则青稞产量达40.02万吨,占西藏青稞总产量的48.1%。其实日喀则的土壤跟低海拔地区相比并不算肥沃,也只有青稞这种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适应性广的农作物才能在这片雪域高原生长。但也正是由于雪域高原的土壤富含矿物质,让青稞具有特别的营养特性。

说到青稞,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是西藏百万翻身农奴的后代,被称为“青稞界的袁隆平”和“青稞之父”。他就是尼玛扎西,西藏第一个农学博士、西藏农科院院长、国家青稞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尼玛扎西在试验田内观察青稞长势。图片来源:西藏农科院

在查阅尼玛扎西资料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竟然还是我的大学校友,更有缘分的是,比我高一级的同一个学院的藏族学长扎西罗布,大学毕业后就一直跟着尼玛扎西院长做研究。尼玛扎西带领科研团队破解青稞的“基因密码”,一次又一次打破青稞高产的纪录,让曾经在农业领域落后的中国西藏进入国际视野。作为西藏农作物育种的首席科学家,尼玛扎西带领团队先后选育出了20多个青稞新品种(系),其中“藏青2000”品种平均亩产达350公斤,为西藏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万吨做出了重要贡献,惠及上百万农牧民。他有一个愿望是“要把冬青稞种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然而不幸的是,2020年9月5日,在做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途中,55岁的尼玛扎西在阿里地区突遇车祸,猝然离世。“甘白山下农科院,瓜果梨桃样样有。越冬青稞是方向,造福西藏立新功。”这首尼玛扎西常念到的诗是他毕生的心愿。

年轻时的尼玛扎西。图片来源:西藏农科院

青岛援藏组与尼玛扎西院长也是因为青稞而结缘。2020年6月,因为青岛援藏组提出要立足青稞之乡品牌、挖掘青稞文化,准备在桑珠孜区为日喀则市援建一座青稞博物馆,特意将尼玛扎西院长邀请到了日喀则进行座谈。听到青岛援藏组介绍的情况以后,尼玛扎西当即说:“我研究了一辈子青稞,挖掘青稞文化、建设一个青稞博物馆,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夙愿。感谢青岛援藏,青岛援藏组很有眼光,和桑珠孜区一起为西藏青稞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回忆起当时见面时的情景,青岛援藏组领队刘存东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尼玛扎西院长眼睛都湿润了,握手时尼玛扎西的手都是颤抖的。

尼玛扎西院长对青稞博物馆的建设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在接下来领队主持的青稞博物馆专家论证会上,尼玛扎西院长第一个发言,一边在本子上写着一边慷慨激昂地说,日喀则是青稞之乡,可以把桑珠孜区的青稞文化申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针对青稞博物馆的建设,不管是从定位、展区、展品、时间的紧迫性上,尼玛扎西都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在每一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发言之后,尼玛扎西院长又拽了拽领队的衣服,问:“我可不可以再发一次言。”在第二次发言中,尼玛扎西建议桑珠孜区一定要抓住机会,迅速、果断、赶紧建设青稞博物馆。青岛援藏组和桑珠孜区文旅局就是按照尼玛扎西在会议上提出的大体框架来设计青稞博物馆,尼玛扎西对于青稞的热爱和眷恋,推动着青岛援藏组更快更好地推动青稞博物馆的建设和对青稞文化的挖掘。带着对尼玛扎西院长的敬意和对青稞文化的情结,目前,青岛援藏组投资1400万元在青稞小镇重点打造的青稞文化推广中心项目(青稞博物馆)主体已经完工,现在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在短短几个月之后的今年夏天就可以开馆迎客。作为青稞新产品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布平台,青稞博物馆将承担起传播青稞文化、传承文明和播撒青稞知识的重任,以青稞之源、青稞之乡、青稞之脉、青稞之梦和青稞之缘五大部分全面展示青稞的起源、传播、发展和未来,诠释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青稞文化。其中,尼玛扎西对于青稞的情结也是博物馆陈设的一个重要板块。桑珠孜大地上矗立起的这座青稞博物馆,蕴含着尼玛扎西院长对青稞产业的情结,这种情结,将在西藏雪域高原上延续,让更多的人了解青稞,热爱青稞,传播青稞文化。

在建设青稞博物馆的同时,青岛援藏组提出要振兴青稞产业。针对青稞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青稞产品品牌打造、青稞文化的挖掘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品牌共建和市场共建,打造青稞全产业链基地。

桑珠孜区德琴阳光庄园青稞啤酒生产线。

在产业方面,通过对青稞产业链条进行全面梳理,着力扶持壮大青稞产业,在小镇规划了一期约450亩土地,建设以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文化体验为带动,集青稞种植、加工、研发、展示、销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青稞全产业链基地。

在研发方面,通过品牌共建创建青稞产业化研发实验室,依托德琴庄园公司与青岛蔚蓝生物公司在日喀则、青岛两地联合联创,推动青稞产品研发升级。目前正在与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对接,为把青稞产业迈向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德琴公司联手正大集团、青岛丹香食品等公司共同合作研发的青稞魔芋蒸饺等多款产品已上市。在援藏组的帮助下,德琴公司还完成了青稞精酿啤酒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并投料生产,加快了青稞啤酒进入市场的速度。


桑珠孜区德琴阳光庄园生产的青稞精酿啤酒。

桑珠孜区青稞小镇上的德琴阳光庄园青稞产业园。

在市场拓展方面,为了让日喀则的特色产品翻山越岭走出去,青岛援藏组还与青岛邮政开创了“1+3+N”的运营模式,1就是高原特色青稞产品体验馆,3就是就是线上、线下和微社区的销售渠道,N就是N个门店。目前已经有青岛云霄路等三个体验馆开馆,正在进一步推广,在青岛每个区市建设1-2个体验馆,打通青稞产品到内地市民家中的最后一公里。

青稞产业的振兴是所有西藏人的梦想,也是所有青岛援藏人的梦想。相信会有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热心人士参与到青稞产业的振兴事业中未来,我们依靠科技,依靠市场,一定会共同实现青稞产业的振兴梦。(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点击留言,与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王建亮互动交流。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