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从远古时代走来,经过火的淬炼,可以烧出器皿,可以烧出人物鸟兽,还可以烧出平面陶品,近日,记者在日照五莲县采访了解到,一个陶瓷艺术专业毕业的五莲人,用陶“烧”出了一面墙!
五莲乡间的“陶实践”
青岛市图书馆、北京国家电力集团、烟台云顶集团……日照五莲人马池彬手工烧出的陶艺壁画,十余年来,装点了全国多地知名集团或公共文化场所的大厅。离我们最近的一面墙,是于里镇中心小学教学楼里的这面“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981年出生于五莲县于里镇的马池彬,2001年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第一届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与陶结缘。
土窑、气窑、电窑……器皿、摆件、人物……大学四年中,马池彬埋头陶中,学习各种制陶和烧窑技术。毕业后,跟随导师在北京专攻装饰陶艺术品。“宾馆酒店所用的各种装饰画和摆件、摆盘等,用于房间的小幅陶画,还有用于厅堂的大幅壁画。”马池彬介绍。
2007年,马池彬回到五莲,建起了自己的气窑和电窑,并在摸索中找到了适合制陶的本地泥。“五莲有条地震带,于里镇有赵家窑、李家窑等村名,而且曾经窑厂众多,说明本地土质是适合做陶的,经过多次实验,果然成功了!”马池彬说,做陶,首先是选泥,“在泥的预处理中,先挑出大石块,再放入水中筛,经过沉淀、水分蒸发、醒泥等多种工序,制成可以烧制的泥。泥又有多种,黄泥青泥红泥瓷泥等,根据所需成品的高低温不同,选不同的泥,再根据所需成品,选择拉坯,还是雕刻……若是大幅的壁画,则需要事先将图纸分割成小块,再进行雕刻和烧制。烧制前就要编号,以便后期拼装。”
艺术、技术和体力的“完美拼装”
烧窑,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一般24小时不停。要根据所需效果,选择氧化气氛还是还原气氛,24小时内窑火升温曲线不同,烧制出的效果也不同,要时刻查看阀门、压力表、温度表,还要通过观火口查看调节,丝毫不能疏忽大意。”
从选泥到雕刻,从烧制到拼装,全部手工完成,整个过程既需要艺术创造力,又需要掌握烧窑的技术和火候。而在马池彬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奖。2005年大学毕业时,他的作品就荣获“山东陶瓷大奖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一届青年陶瓷艺术大奖”一等奖;2007年获“山东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一等奖、“山东省第二届青年陶瓷艺术大奖”一等奖。2008年,马池彬的作品入选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大会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展览(西安),近年来,也在全国各地的陶瓷作品比赛中获奖,2011年—2017年,还曾连续五年应邀参加“中国国际木火节”。
从泥到陶,烧制成功后,这面墙才算完成了一大半。马池彬介绍,烧制成功后,还要根据后期安装需要,对分割成多个部分的壁画进行编号,“后期的编号和安装,才可以请人手帮忙。”
马池彬所在的山东理工首届陶瓷艺术班里,15个同学,目前只有少数几人在从事与陶瓷相关的工作。而他所请的人手,也只是菏泽的一位师弟。“这个行业,目前在日照仍属于小众行业,在全国除了几个有名的瓷都之外,从业人员也并不多。我比较幸运,学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从事着喜欢的事业,工作即兴趣!”
钢筋水泥中的“自然田园”
壁画是在绘在建筑物的空间、室内外的墙壁及天花板的图画。它是依附建筑物的艺术,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陶制壁画则是近些年来新兴的艺术形式。“传统的壁画没有立体感,用陶烧制出的壁画则可以做出多种立体效果,大面积地呈现出来后,层次分明,凹凸可感,同时,陶的质感也更古朴雅致。”马池彬说,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陶制艺术品非常受欢迎。
“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城市的建筑承袭现代主义的极简理念,外墙装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玻璃幕墙或单色瓷砖,让人感觉面目冷淡、缺乏感情,所以才有了‘钢筋水泥森林’一说。这些建筑形态是前些年为追求工业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与这些年人们向往的自然生态环境格格不入。陶的拙朴本质,则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陶艺壁画就像人们面对自然的一个窗口,能让人们在现代化的极简大厦中,忽然看到自然田园景象,无疑是邂逅一种惊喜,并且可以感受一份宁静。”
在设计制作壁画之余,马池彬喜欢制作陶艺器皿和人物,古拙的带着裂纹的陶罐,形态丰满的古代仕女,背着包的青年战士,肩头停着小鸟的乡间孩童……这些陶塑中,仿佛住着一个个自由的灵魂,从逐水而居的原始部落,穿越秦汉隋唐的宫墙石壁,辗转明清的青花烟雨,徘徊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