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氢能+整车!青岛突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具“钱”景新赛道!

2021-04-15 22:15 青报观象山  

青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正展现出领跑者姿态。

日前,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42批)公告》,青岛美锦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锦汽车”)通过核准,成为青岛市首家获得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对青岛来说,这一资质意义重大:不仅完善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产业链,提升了城市造车实力,更迈出了布局氢能汽车产业的关键一步。

根据规划,美锦汽车生产的新能源商用车,重点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视为最具有前景的细分赛道。放眼全球,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经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国也不例外。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氢能明确为前瞻谋划的未来产业。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也是产业链条最长、最具“钱”景的产业,不仅链接制氢、储运、加氢等氢能源核心产业,更与电池材料、系统集成、汽车制造等产业密切相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受制于加氢难、核心技术依赖进口、整车成本高等门槛,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尚处于应用示范阶段。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99辆和1177辆。这就代表,目前真正将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落地的车企和城市十分有限。

技术迭代向来是改变产业原有竞争格局的最佳机会。错过了燃油车发展黄金期的青岛,将换道超车的机遇押注在了新能源布局上。而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一具有前瞻性、引领性价值的细分领域,或将成为青岛产业突围的绝佳机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城市。

美锦汽车拿到生产资质只是开始。站在叠加了氢能与新能源汽车双重利好的新风口,有基础、有优势的青岛必须快马加鞭,保持领先势头,从顶层规划到政策扶持,以十足的“推背感”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布局,抢抓未来。

01

新物种

氢气具备来源广泛、清洁高效和应用场景丰富等多项优点,被认为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载体。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国也不例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明确为前瞻谋划的未来产业。

在国家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各大城市早已闻风先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多个城市共颁布了40多项氢能产业专项政策。今年以来,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的重大部署后,氢能产业阵营进一步扩大,北京、上海等前排城市纷纷入列。

城市争相布局的背后,是极富想象力的产业前景。

业内预测,2025-2035年将成为国内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2035年后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占终端能耗的10%,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将达到3000万辆,对氢的需求将达到6000万吨,迈入氢能社会。

作为氢能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位于氢能产业链下游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极具看点。

相比纯电动汽车,它解决了里程焦虑,目前续航里程可以达到850公里。同时,它还被看作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水,对环境完全无污染。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

目前,该产业尚处起步阶段,产销数据说明一切。2016-2020年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累计销量仅7000余辆,订单主要来自政府采购。

从招标地域情况来看,2020年,山东青岛、河北张家口以200辆招标规模并列榜首,广东佛山以174辆位居第二,山东潍坊、淄博以100辆并列第三。从中标氢燃料电池汽车品牌来看,2020年,前三名分别为南京金龙、佛山飞驰、吉利商用车,其中南京金龙以200辆排名第一,佛山飞驰以174辆位居第二。

正因为这一朝阳产业刚起步,参与者寥寥,现在的布局才显出机遇难得。

日前,继海马、上汽、广汽等车企陆续布局之后,长城汽车也发布了氢能战略,拟投入30亿元用于氢能领域研发,希望在2025年达成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的目标。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也被城市视作换道超车或者拉大绝对优势的利器。

从产业链角度看,氢燃料电池汽车这一颇具颠覆性的新物种,是串联氢能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两大产业的重要节点,涉及上下游产业数十个,氢能端包括制氢、储运、加氢等核心产业,造车端包括燃料电池原料、系统、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对一座城市的经济拉动必然是巨大动能。

当然,市场广阔前景诱人,但产业发展之路注定道阻且长。当下,企业与城市牵手共同探路成为最佳选择。

1月15日,现代汽车集团与广州市开发区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成立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规划生产搭载在现代氢燃料电池车NEXO上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2月3日,东风汽车与佛山市政府、佛山仙湖实验室及佛山南海区政府四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根据协议约定,东风将与佛山市、南海区联合成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运营车队,预计到2021年底时,车队规模将不少于100辆,并将不断扩展。

02

氢能“朋友圈”

与企业合作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青岛是先行者之一。

2019年6月,A股上市公司美锦能源一则公告,拉开了公司与青岛合作的大幕。据公告,美锦能源拟成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联盟,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注册成立独立法人项目公司,投资建设青岛美锦氢能小镇。

彼时,这家山西的能源企业涉足氢能产业不过两年时间,已从氢能上游逐渐向下游扩展,不断完善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其中,控股佛山飞驰科技(即飞驰客车)是美锦能源开启氢能“造车”的开始。2016年9月28日,飞驰汽车成功研发的首款11米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正式在佛山三水区投入运行,成为国内第一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

美锦能源入主后,飞驰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顺利。2019年,飞驰汽车销售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占比约13.7%,是国内产销氢燃料电池客车最多的企业之一。2020年,佛山飞驰的氢燃料电池车中标数量稳居国内第二位。

眼光独到的美锦能源相中了青岛,把百亿投资项目砸到青岛,并将青岛作为北方产业基地,其背后也有着深层考量。

从氢能端看,山东是国内发展氢能产业基础最好、整体规划最完善、态度最积极的地区之一。青岛有副产氢资源,以及港口、轨道交通、发电供热等应用场景。同时,由于青岛经济的“外向型”,在青岛布局能够幅射到日韩市场,为未来与国际市场衔接打下基础。所以,青岛是进入山东市场的最佳选择。

从汽车制造端看,汽车产业是青岛的支柱产业。青岛拥有一汽大众、一汽解放等5家整车厂,整车产量占全国约1/20,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占到全国1/10。

氢能源的优势布局,雄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庞大的汽车产业链条,让美锦能源最终决定牵手青岛。

发展氢能,青岛不仅态度积极,政策也相当给力。

2020年底出台的《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剑指打造“东方氢岛”,提出在未来10年完善氢能产业链体系,打造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基地,将青岛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

其中,重点提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计划到2030年,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投入运营30条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到8000辆。

在城市与企业的合力推动下,美锦汽车日前顺利拿到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根据计划,初期产能为年产新能源商用车整车5000辆,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车。二期投产,产能将达到2万辆。

这是青岛携手企业推进氢能汽车产业的“里程碑”事件,将极大带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在青岛集聚发展。

集聚效应已经有所体现,青岛的氢能“朋友圈”逐渐丰盈。

美锦能源在青岛勾画的氢能版图上,整车制造中心只是关键一子,氢能核心装备制造中心、科创孵化中心也在同时筹建中,其中,美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零部件生产项目已准备基础建设。

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青岛市开展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建设提供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青岛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模压复合材料双极板,将降低氢燃料电池中双极板的成本。

在加氢领域,青岛康普锐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加氢站压缩机已投入使用。

另外,青岛同和氢能产业园生产车间完成封顶,氢能北方研究中心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完成落户,又将带动集聚一批氢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丰盈青岛的氢能产业生态。

03

绝佳机遇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方兴未艾,竞赛者寥寥的大背景下,青岛拿到入场券,意义重大。

美锦汽车拿下青岛首个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对青岛而言,不仅是布局“氢未来”的重要落子,亦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谋求更大作为的新起点。

近年来,青岛在汽车产业上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目前,青岛汽车产业已形成千亿产值,超越家电、成为青岛第一大产业。这背后,离不开突围路径的正确选择。

错过了燃油车发展黄金期,青岛将换道超车的机遇押注在了新能源布局上。2013年,青岛入选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开启了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征程。2014年,青岛牵手北汽集团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在莱西落地了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第一家京外分公司。

正是新能源这步先手棋下得快准稳,为青岛汽车产业赢得了逆袭。

乘着政策东风,青岛已建成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等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区5个重点园区,仅用7年多的时间,就让新能源汽车产能从0突破50万辆。2020年,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青岛还在谋求更大的作为。面向汽车行业的未来,青岛提出了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高远目标。

所谓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绝不止于规模上、产能上的领先,而是要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上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引领性,在全球产业链中掌控话语权。

这意味着青岛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寻找下一个风口。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引领性,占据这一制高点,将成为青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破题的绝佳机遇。

一方面,青岛基于副产氢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氢能领域迅速布局,构建产业链,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场景应用铺平道路;

另一方面,青岛基于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的强大基础,可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生产提供产业协同。

氢燃料电池是当前氢能转换成动能和电能的最主要方式,而青岛前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重兵布阵,技术研发、人才支撑、生产工艺等均有优势资源可共享。

拿到造车资质的美锦汽车开工生产在即,烙印着青岛品牌、青岛制造标志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下线后,不仅填补了青岛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领域的空白,也正式拉开青岛抢占新能源汽车新风口的大幕。

令人振奋的是,随着示范应用落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氢能汽车在青岛跑了起来:青岛港参与研发测试的3台氢能源集卡车已正式投入测试运营;青岛国际院士港启动了10辆13座燃料电池客车和20台F类氢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示范营运;今年1月28日,50台氢燃料城市公交车率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启氢能公交示范运营模式……

当然,目前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都将处于一个“窄众”的探索发展期。青岛必须锁定目标、耐住寂寞、苦炼内功,尽快出台更详细的产业政策,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扶持,加快产业链培育和招引步伐,为这一新兴的细分产业布好局、铺好路,引领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站上更高的台阶。

作者 | 长亭   策划 | 沈默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