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4月19日2版
孙鹏报名到甘肃扶贫,在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村采访,正在创作30多万字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决战西和》
去最贫困最遥远最艰苦的山村
如果用一组数字形容眼前的孙鹏,25年党龄,跨越1800多公里,走访20个乡镇40多个村庄,满满7大本工作笔记,80多个小时采访录音,不到一年,就将写完一部30多万字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决战西和》……这是孙鹏自2020年5月主动报名前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扶贫工作的部分收获。
今年50岁的孙鹏是市北文旅局第二文化馆一名专业干部,2020年5月25日,孙鹏被任命为西和县文联副主席,后受甘肃省政协机关和西和县委、县政府委托,专门从事长篇报告文学《决战西和》的创作。孙鹏告诉记者,从那以后,他白天采访、晚上创作,没有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完全处于一种“拼命”的状态,六月到九月,他一直在下乡采访。孙鹏说:“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要写出一部好的作品,必须深入基层,扎根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孙鹏(中)在甘肃西和采访。
2020年8月,西和天气最热的时候,孙鹏来到洛峪镇和蒿林乡采访,洛峪镇的蒲宋、关坝、马河是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村,蒿林乡是甘肃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但是依靠当地特产花椒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他挨家挨户地走访建档立卡户,到地里查看,去合作社参观,老百姓前后生活的变化让他感到震惊。
孙鹏创作的《决战西和》以脱贫攻坚为切入点,串联起西和厚重的人文、物产、民俗、山川风物。所以,孙鹏对他去过的每一个村都了如指掌。比如洛峪镇留守儿童很多,村里需要重点关注老人、孩子的安抚善后;比如大唐村、杨魏村从一户走到另一户有时候要步行半个多小时;比如仇池村赵周红珍惜国家养一头羊补助500元的政策,把自己和孩子住的厢屋腾出来给羊住;比如坛土村驻村第一书记赵亚琴带着3岁半的儿子驻村扶贫……孙鹏对西和扶贫工作信手拈来,这背后是他从县城到各个村子来来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打了多少个电话,听了多少次录音。在他看来,《决战西和》不仅是一部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更是一本乡村振兴的生动说明书。
对于孙鹏去西和扶贫,家人都十分支持,作为老党员的父亲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到了那里,铺下身子踏踏实实干点事。”孙鹏牢记父亲的嘱托,在扶贫工作中他给自己划定了“三个最”:去最贫困、最遥远、最艰苦的山村。
2020年8月11日开始,西和暴雨连续下了几天几夜,当地的老人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下过这么大的雨”。那几天,青岛单位的同事、领导一天打来五六遍电话,千里之外的父亲在新闻联播上看到陇南“8·17”暴洪的新闻,却不知儿子孙鹏就在前线——西和县受灾最严重的太石河乡。
现在,孙鹏的长篇报告文学《决战西和》进入到最后的收尾阶段,全书30多万字。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建党100周年的一份特别礼物,在他看来,这是初心,也是使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芝萌)
党员档案
孙鹏,男,50岁,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岛市市北区文化馆专业作家,山东省作协会员,曾获齐鲁文化之星荣誉称号,现挂职甘肃省西和县文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