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潮起胶东”大型融媒体采访团走进烟台:凝眸烟台,创新创业新高地

2020-09-01 06:2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2020年9月1日5版

凝眸烟台,创新创业新高地

“潮起胶东”大型融媒体采访团第三站走进烟台(二)

8月25日,“潮起胶东”大型融媒体采访团继续烟台行,先后前往位于烟台高新区的蓝色智谷、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烟台国际设计小镇等地采访,感受烟台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激活创造“源动能”的澎湃激情。

作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载体之一,烟台高新区有着深厚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和基因。聚焦科技创新前沿领域,一批批创新创业创造成果不断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守护好千亿级产值的“果篮子”

从烟台苹果的栽培历史,到烟台苹果所获的荣誉,从智能化果园装备,到苹果深加工产品……走进蓝色智谷12号楼,新揭牌的“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很是显眼。

作为全国首家苹果类专业“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全省唯一的农业类创新创业共同体,研究院将改变传统的种植、生产、经销模式,为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烟台乃至山东苹果果业提质升级。

中国苹果看山东,山东苹果看烟台。烟台苹果培植百年、品牌价值百亿,种植面积达到280万亩,总产量560万吨,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果业第一品牌,“中国第一个苹果——烟台苹果”的品牌口号叫响国内外。

“目前,我们已经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八九所高校建立合作,从学校开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打造一支年轻的生产经营队伍,守护好这份千亿级产值的‘果篮子’。”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中武表示,未来,产研院还会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烟台8个苹果主产区,在每个村里培养几名果业带头人,由政府给待遇、政策,并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争取在3-5年内,让这种崭新的孵化模式遍地开花。

为推进传统果业转型升级,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还将组建种质创新、生物技术、精深加工、果品贮藏、智能装备等8个创新团队,实施优质高档苹果·果业新品种研发、果树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果实品质调控技术、现代果园生态循环修复、果业智能装备创新等7项重点创新工程,为苹果·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如今,以5G、区块链、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为主体的果园采摘机器人、水果智能化分选设备、自动化操作平台、果园无人化植保装备、自动化水肥设备、果品多样化加工设备等覆盖苹果全产业链应用的智能、节能、环保装备正在加快研发,推动烟台果业由高用工、高消耗向智慧化“无人果园”转变,由“果业大市”向“果业强市”迈进。

养马岛航拍。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烟台蓝色智谷是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集聚载体。目前,已入驻企业48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3家。

在山东创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设备调试车间,各式各样的医用智能视觉检测设备引起了采访团记者们的注意。公司总经理刘初阳介绍,公司专业从事图形图像、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围绕医药大健康领域研发智能视觉检测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在底层算法引擎、整机设计、通信控制等环节都实现了100%自主设计。

此外,蓝色智谷的微程之家获得18项旅游软件著作权,在旅游小程序生态服务商中排名第一;锐登网络专注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构建,业务覆盖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经世智能自主研发了国内唯一的数字孪生技术开发平台,在智能制造、虚拟教学方面已广泛应用。

“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密码

“这是第七代双钻塔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可提升30%作业效率,节省10%的燃料消耗,是世界上交付使用的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之一,可在全球95%的海域作业。”在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着“蓝鲸1号”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2017年,由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设计、中集来福士建造的“蓝鲸1号”作为主要装备助力国家完成可燃冰试采任务。2018年,“蓝鲸1号”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

除了“蓝鲸1号”,还有“蓝鲸2号”、挪威北海作业“仙境烟台”号、海上综合体、深海养殖工船等,采访团成员透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明星产品”,探访“大国重器”背后的创新密码。

其中,深海养殖工船是全新概念的开放式渔场,采用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自动化养殖系统,配备6个智能化网箱,养殖水体高达40万立方米,养殖规模可达1万吨三文鱼,入级挪威船级社。深海养殖工船配备的单点系泊系统,可抵抗海洋复杂气候的影响,提供可持续运营及安全、健康的养殖条件,满足全球对“绿色”海鲜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是中集海工板块专业从事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及特种船舶研发与设计的三大研究机构之一,可提供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生活平台、多功能钻井船、天然气处理平台等在内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和包括半潜支持驳船、多功能工程船等在内的特种船舶的研发与设计。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拥有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中心、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拥有先进的三维设计平台、完善的数据仿真技术,对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以3D设计为基础,对关键工艺进行数字仿真,使结构、电气、管路各个专业的模型完整率达到98%以上,能够生成多个专业的二维施工图纸,缩短了设计周期,保证了施工图纸下发的同步性,提高建造舾装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准确度。”研发人员介绍。

长城自主安全计算机“烟台造”

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深空探测迈出崭新一步。在长征五号发射任务中,首次使用了国产化软硬件设备替代以往的进口设备,尤其是国产化“麒麟”操作系统大放光彩。

落户在烟台高新区的中国电子旗下的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即以“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为基础,打造涵盖“研发-智能制造-场景适配-生态培育”的全产业链结构。

上件、安装硬盘、主板安装、内存安装、功能测试、老化测试……在基地一期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前,身着防静电服的生产线工人全神贯注、熟练精准地操作组装设备,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台式机、笔记本等都可以在这条生产线组装,每名工人单次操作的工时为30秒,目前一条生产线一个班次可实现30万台的年产能,第二条生产线投产的话,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台。”制造中心总监翟伟强说。

就是在这里,长城国产自主安全计算机成功下线,实现“烟台造”。

据介绍,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一期主要建设基于飞腾CPU的自主安全计算机整机智能制造生产线及辅助工程、自主创新适配中心,用于国产化安全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品等整机及相关零组件的研发和制造,以及自主创新相关产品的展示、适配、培训、售后及生态建设与运营等。全部投产后,年产规模将达到100万台,实现产值60亿元,并带动一批配套产业落户烟台,全面提升数字时代下烟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基地于今年1月15日落户烟台高新区,3月16日开工建设, 7月17日顺利实现省内首条计算机国产化整机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首台网信产品正式下线。

据了解,中国长城将把山东自主创新基地作为山东区域运营中心,把烟台作为重点区域,全面深化与烟台的战略合作,打造生产+服务+实施+售后体系的全产业链,强化以“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为基础的计算机软硬件“PK体系”全生态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网信产业快速崛起。

设计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渐增渐强

8月25日,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大学实验楼和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数字化原型创新实验室在烟台高新区国际设计小镇揭牌。这标志着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大学建设正式进入快车道。

工业设计联合创新大学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与国内外20多所设计名校共同创办的全球第一所设计开放大学,将打破教育体制壁垒,聚焦产业升级,整合一批世界一流的设计研究院,引进和培养高端复合型创新人才,开展工业设计学科建设、创业教育、设计师人才培训与能力水平认定等工作。

工业设计是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来源于制造也服务于制造,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烟台着力构建门类齐全、配套完善、优势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搭建富有竞争力的设计平台和产业载体,工业设计产业正日益发展成为烟台的城市新名片。

无人驾驶智能公厕实现“厕所找人”,烟台版新冠肺炎防疫手册“刷爆”世界朋友圈,福山老蜂蜜网上走红……这些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爆款设计产品,都出自烟台国际设计小镇。

烟台国际设计小镇依托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和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以设计产业为核心,以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目标,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创造新动能,基于产城融合与全域化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打造融合创新产业、创新生活、创新人才的复合型设计小镇与新兴社区。

作为山东省第一个工业设计小镇,烟台国际设计小镇围绕设计产业链创新要素,集聚全球科技、设计、人才、产业、商业、投资等创新资源,积极引进和孵化全球领先的高新产业,推动城市品牌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创建国际领先的设计生态园区、打造创意设计资源汇聚谷地和设计创新者的创业乐园。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领域,烟台的国际话语权渐增渐强。世界设计产业组织(GDIO)已在“2019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确定永久落户烟台。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名企业家、设计师和创新者以及全球多个设计组织加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 伟 摄影 刘 栋)

潮起胶东·记者感言

感受烟台澎湃创新活力

8月25日,胶东经济圈媒体联盟“潮起胶东”大型融媒体采访团走进仙境烟台,感受这座城市澎湃的创新活力。在行程第二站烟台高新区,采访团记者进企业、下车间、观展览,先后探访蓝色智谷、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烟台国际设计小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这些企业、科研院所涌现出来的创新创业激情,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

在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记者们详细了解烟台苹果发展历史、产业科技创新等情况,感受百年老品牌烟台苹果所焕发的新魅力;在中国长城(山东)自主创新基地,记者们深入生产车间,了解长城国产自主安全计算机的整个制造流程;在烟台国际设计小镇原型创新工场展厅,面对琳琅满目的工业设计创新展品,记者们纷纷按下相机快门;在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记者们见到了蓝鲸1号、蓝鲸2号等“大国重器”的模型,听科研技术人员讲述中国海工崛起的历程……短短半天的行程紧张而充实,记者们表示收获很多,祝愿烟台有更好的发展。

楼宇林立,企业云集,是蓝色智谷带给采访团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个总投资20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7.79万平方米的创新转化基地,是山东半岛地区体量最大的“互联网+”主题综合体,累计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家,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正加速布局发展。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模型。

烟台蓝色智谷(原创业1号孵化器),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也是整个蓝色智谷园区最具激情和活力的创新载体。目前注册企业484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9家,入驻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今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来烟台考察时到访蓝色智谷,与部分中小微企业代表“零距离”沟通交流,聆听创业者心声,热情点赞这里的“双创”环境。总理临行前说:“烟台蓝色智谷,不仅是智谷,也是创造的高地!”

烟台蓝色智谷以独特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打通企业孵化的“最后一公里”,帮助众多创业企业在此实现梦想花开。“我们对在孵企业实行分层次、差异化培育,定制企业成长计划,打造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条。对初创期企业着重在财务规划、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引导,对成长期企业重点在体系认证、政策引导方面进行培育,对成熟期企业在市场推广、资源对接等方面进行扶持。”烟台蓝色智谷“大管家”、烟台高新科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泽介绍,孵化器坚持精准孵化,专业培育,为在孵企业推出了科技咨询、政策对接、投融资、技术转移、财税、创业导师、市场推广、创客活动八大创新创业服务,打造以“众创空间+配套孵化”为特色的综合孵化平台,目前已形成以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创新创业生态圈。(烟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摄影 刘 栋)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