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气神,走进老年大学,无数老年朋友们正在学习技艺、交流交友、志愿服务等,不仅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色彩,也向周围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近日,岛城各区市老年大学的老年学员们也迎着和煦的春风,全身心地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学习,一起来听听他们乘风破浪的故事。
人物
鲍秀兰,75岁,李沧区老年大学舞蹈班学员
20年三进老年大学
家住李沧区李村街道北山社区、今年已经75岁的鲍秀兰,已经是李沧区老年大学的老学员了。2002年小学教师退休的她,第一次踏进李沧区老年大学的校门时,还没想到会在这里凝聚如此多的爱与温暖、快乐与幸福。
“我原先就是文艺积极分子,喜欢唱歌、跳舞、形体,后来退休了终于有时间开始追求精神文化,追求健康、开心地业余生活了。 ”鲍秀兰回忆,最初她加入老年大学舞蹈班后,不仅自己参加,还喊来了喜欢跳舞的发小、同学一起参与,每周上课跳还不过瘾,课余大家经常聚在一起练习,对着视频跳、跟着音乐跳、走到广场公园跳,在舞台上,画上美美的妆,整个人觉得更年轻有活力,心情也好了。几年下来,鲍秀兰脑海中全是满满的舞蹈,国标舞、傣族舞、蒙古族舞、印度舞,不仅自己会,乐于助人的她更喜欢让周围的老年朋友们爱上舞蹈。
前日记者见到鲍秀兰时,她又在社区给队员们教舞和形体走秀。做志愿者风风火火、为人热情爽朗的鲍秀兰,其实一直有一个秘密,她是位癌症患者。转折发生在2010年,鲍秀兰查出乳腺癌,化疗的痛苦和内心积攒的伤痛,让她的世界里满是灰暗。庆幸的是,在治疗期间,她认识了一些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病友,他们的乐观和不服输,也给鲍秀兰一点一点注入了信心和力量,还有老年大学的每一位老友们,一直在不停安慰、鼓励她,“别人是吃‘百家饭’,我是听‘百家话’,到2015年,我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 ”从那时开始,喜欢唱歌跳舞的鲍秀兰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爽朗,加上之前一次因为家人过世她中断的学习,2015年她第三次重新进入到了大学,并成为了李沧区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队二中队舞蹈系的中队长。
投入到老年大学趣味生动、积极乐观的课程和生活之后,鲍秀兰还没有忘记跟她一样身患癌症的病友们。 “帮我获得重生的阳光正能量,我要继续传递下去。”她用自己能歌善舞的优势,组织病友们开展形体走秀、舞蹈培训,通过这种形式提振大家的精气神,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我把自己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舞蹈、形体知识和技艺,全都免费教给大家,我每周专门坐车到北岭山公园,大家一起形体走秀、编排舞蹈,在市北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上,我与近20位病友自排自演的舞蹈还获得了‘最受欢迎奖’。 ”鲍秀兰自豪地说道。
爱心之花绽放社区
爱好文艺,能歌善舞的鲍秀兰在2015年加入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队后,不断带领队员走进福利院、老年公寓举办慰问演出。这几年间,他们借助传统文化节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不断开展活动,累计自费1万多元购买慰问品,走进福利院、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社区、学校等开展慰问演出,开展活动累计达77次,送去精彩节目250多个。
每当遇上和她一样患病的病友,鲍秀兰都现身说法,鼓励他们加入舞蹈队的大家庭,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治疗。 “姐妹们在舞蹈、形体的练习中,心情越来越好,身体也越来越好。 ”鲍秀兰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从患病的阴霾中走出来,重新热爱和快乐地面对生活。
2019年8月,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鲍秀兰爱心工作室成立了,志愿者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五十人。工作室下设四支服务岗,其中,“七彩华龄”文艺岗由鲍秀兰组织召集18人组成文艺表演队伍,定期为社区、福利院开展文艺慰问演出;还有“邻里互助”便民岗、“爱心大姨”陪伴岗、“平安社区”安全岗。在熟悉鲍秀兰的许多社区居民看来,虽然自己已经75岁高龄,鲍秀兰却还在笑看人生、爱心奉献的年年岁岁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人物B
王本有,66岁,市老年大学行书班学员
五年练字养性学书陶情
“目存沧海心存佛,胸有阳春笔有神。 ”在青岛市老年大学行书三班,教室传来韵味十足的诗句。今年66岁的王本有是这个班的班长,每次上课,他与班里四十多位学员们几乎无一请假,都认真听讲,一脸专注;而每次下课,他都会开玩笑地督促大家,“记得下次上课带来作品,不然就得站在后面听课了。 ”
五年前,刚退休不久的王本有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青岛市老年大学,他选择了从小就一直爱好的书法班。“在书法班,我选了书法中最基础的楷书练习。楷书虽然是最基础的,但要想写好是很难的。 ”王本有告诉记者,他很幸运遇到了学习书法的领路人,还有一笔一划教授他学习书法的启蒙老师。“我很感恩老师们对我的培养,特别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贺红,我在书法学习之路上一直没有走弯路。”接受名师的教诲,和众多老年朋友成为同学,互帮互学、互相鼓励,王本有感到无比幸福。现在他已经考出了书法八级,许多作品也屡获嘉奖,上周末,刚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青岛市首届中老年书画摄影创作大赛”中荣获铜奖。
翰墨舞动让大家老有所乐
从开始练习书法起,王本有就在家里为自己“开辟”了一片小天地,摆上桌子和纸笔,每天苦练书法,可以说是痴迷。即使不练的时候,他也注意勤看书、看视频讲解,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写一首诗,首先要知道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只要对内容‘吃透了’,熟稔于心,才能在下笔时‘随心所欲’。 ”王本有说道,书法是活性的,虽然字帖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大脑和手书写出来,就是在抒发和传递着自己的情感,有了内心的领悟才能自然而然写出来。一个作品,往往要写十遍、二十遍,才能满意,虽然每次他仍觉得还有遗憾和不足,但是日积月累的沉淀中,书法技艺都在突飞猛进。
好学的王本有还总结了很多练习书法的经验,在课堂上给学员们分享。例如动笔之前要先分析字的结构,“书法最重要的是勤练习打基础,找到自身的不足。 ”之前疫情期间,他也带领没能按时开学的书法班学员们,在网上坚持上直播课,在群里讨论书法,相互点评。热心的他还积极加入了老年大学的志愿服务团队,经常组织书法爱好者们交流学习,进行社区服务。(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征集令
现代感十足的老年人不再宅在家中,不再把带孙辈当成主业,他们 “身怀绝技”,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精通书画……展现了一个个活跃的老年风采。欢迎大家踊跃自荐和他荐,在早报的常青树周刊上,我们将与大家分享老年人的精彩故事。
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崂山区株洲路190号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早报 《常青树》栏目
■收件人:宋振涛
■邮箱:qdzbjyzpzj@126.com
■电话:82888000 13370841069
扫码入群加入常青树俱乐部
责任编辑:单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