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5月2日4版
海尔生物:领跑生物安全黄金赛道
首部《生物安全法》自4月15日起落地施行,为中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开启了一场全新的变革,标志着继生物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之后,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进入了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变革映射在产业层面,生物安全赛道迎来黄金时代,下游应用场景的扩容将带动海量的生物安全解决方案需求爆发。在这一赛道上,一位从青岛出发的“领跑者”正在以数字化的物联网全场景解决方案,颠覆整个行业。
当前,生物安全领域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场景,当属新冠疫苗的接种。在诸多的保障方案中,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红”移动接种解决方案不失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海尔生物研发的移动接种车,新冠疫苗接种期间在全国应用,成为“网红”。
在西单,在故宫东华门,在怀柔,30多辆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开上了北京9个辖区的街头。在由中国疾控中心和海尔生物共同主导研发的这款“国家免疫规划智慧移动平台”的接种车上,单人的接种过程一般不到2分钟。
在接种过程中,不仅能全流程记录追溯,其接种数据还能与疾控系统实时交互,可全方位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保障疫苗接种安全、提高接种效率。
移动疫苗接种,只是海尔生物在生物安全综合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场景之一。作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生物将物联网技术和低温存储技术创新融合,以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拓展样本安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等生物安全细分场景,搭建物联网生物安全科技生态。
全流程追溯,构建生物安全智慧城市网络
对海尔生物来说,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成为“网红”,并不意外。除了北京,全国还有多个城市向海尔生物提出了加紧配备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的需求。让疫苗跑起来,海尔生物还研发了全国首个海乐苗智慧移动接种方舟,针对人员集中的高校、园区等单位提供服务。
能在全民集中接种的这个关口迅速反应,满足各方急迫的需求,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的背后是海尔生物在智慧城市疫苗网探索中积蓄的技术能力和场景应用能力。青岛,就是海尔生物智慧城市疫苗网率先落地的城市之一。2020年,青岛市智慧接种门诊建设项目被纳入市办实事,投入资金9100余万元,对全市11处疾控中心、217处儿童预防接种门诊、6处儿童预防接种站进行了智慧化升级。
这不是对一个个智慧门诊的单点升级。依托海尔生物的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青岛将所有门诊连接成网,形成了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的城市疫苗网。
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智慧冷链系统和智慧接种系统所有数据可及时上传到青岛市政务云,在对儿童的计划免疫中,家长和接种者可根据权限查阅接种信息,通过数据归集,市级和各区(市)疾控中心以及各个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为疫苗库存管理、采购调配等动态调整,提前做出预警研判。
全流程可追溯,是存在于生物安全应用场景中的普遍痛点。海尔生物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就是要从最“痛”处下手。
在青岛,海尔生物在青岛市卫健委、青岛市中心血站支持下率先落地了全球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网——青岛智慧城市血液网。在青岛市中心血站的青岛智慧城市血液网信息监控平台,记者看到,平台可以实时对血站血液储存、血液配送、联网医院库存进行全流程冷链监控,无论是储存在血站和医院,还是配送过程中车辆行进的位置、转运箱的温度等都能实时监控。据介绍,自 2019 年 8 月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投入资金 2700 多万元。截至目前,已覆盖青岛市中心血站和全市 38 家用血医院,其中已实现 15 家医院联网,全市冷链及物联设备接入 147 台。
青岛市中心血站站长逄淑涛表示,这一方案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全流程监控没有断点,让血液始终在安全状态之中。在应用智慧城市血液网后,用血医院之间不仅实现了血液资源信息共享,及时调配,而且还最大程度减少了血液浪费,压缩用血时间。
目前,海尔生物疫苗网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全国 28个省市,3000 余个智慧疫苗接种站,北京的智慧城市血液网也在筹建之中。4月13日,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疫苗安全移动接种系统”经评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据CSMA Intelligence统计,2019年底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已达到110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250亿,其中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占据物联网覆盖项目领域的近30%。海尔生物搭建的物联网数字化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的运行提供生物安全多重保障。
加深场景拓展,强劲产业链生态
疫苗网和血液网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是海尔生物在生物安全场景和科技生态中布局较早的领域。
2019年10月,海尔生物成为青岛首家科创板企业。医疗低温存储技术是存在壁垒的。彼时,作为行业唯一具备提供覆盖-196℃至8℃全温度范围内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海尔生物之所以获得资本市场青睐,除了过硬的超低温制冷技术,还有物联网转型的发展方向。
位于高新区的海尔生物医疗产业园。
上市一年半以来,新冠疫情的暴发,让海尔生物所处的行业环境变得复杂。与挑战并存的,是机遇。
物联网的转型探索,让海尔生物嗅得先机,将布局投向生物安全这一攸关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实验室安全、生物样本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等场景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海尔生物仅用了13天,就研发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以及国内IATA标准的A类高危标本转运箱,21天通过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检验并取得有效报告,全力保障抗疫防疫工作。
在新冠疫苗全球接种期间,针对辉瑞需要-70℃的存储环境的mRNA疫苗,海尔生物创新研发智控冷链转运箱,采用真空绝热技术,在不使用电力供应、依靠干冰等制冷剂的情况下,实现连续25天保持-70℃的低温,打破行业此前最长18天的纪录,并为设备配备全流程信息追溯及智慧物联管理技术,获得了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捷克、越南、菲律宾、哥斯达黎加等多个海外用户的认可。
除了服务于疫情防控的爆款场景,海尔生物正在加紧拓展更多生物安全的细分场景。
在生物样本场景,据估算我国目前总生物样本量不超过 5000 万份,人均样本数不足 0.04 份,距离发达国家人均超过1份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海尔生物提供样本安全领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80℃大容积自动化库以及-190℃自动化液氮罐等一系列独创产品,可以迭代出全温域、全场景、全容积段物联网自动化生物样本库场景方案。
海尔生物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实现营收14.02亿元,同比增长38.47%,实现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09.24%。生物安全四大场景的突出业绩是这份年报的最大亮点,2020年分别实现了超过八成和五成以上的增长。这一优势在今年得以进一步放大。4月28日公布的2021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国内市场同比增长48.01%,海外市场同比增长81.16%。报告期内样本安全场景(含第三方实验室产品收入)、药品及试剂安全场景、疫苗安全场景、血液安全场景收入分别增长35.45%、32.56%、107.37%、263.53%。
青岛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力培育,为海尔生物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环境。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形成更加丰盈的生物安全科技生态,海尔生物在青岛继续加大产业布局,于3月35日公告在青岛高新区投入5亿元来创建“海尔生物安全科创产业园”。
据了解,这一瞄准行业前沿需求的产业园,主要建设生物培养研发制造中心、IVD研发制造中心、自动化研发制造中心、生物安全孵化器、共性研发实验中心、冷链转运研发制造中心、生物离心制备制造中心等内容。项目开工后预计2年内竣工投产。
除了生产基地,实验室、数据中心等也将成为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消息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认为产业园的投建将成为海尔生物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新亮点。
服务于未来生物安全的庞大市场需求,搭建物联网生物安全科技生态的海尔生物,时刻准备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
新经济周评:
产业集群要向 高阶进化
产业集群是制造的集成、技术的集聚、知识的集合,需要很强的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连接,特别是制造主体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
制造业的竞争,正在由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链间逐渐转为产业集群间、产业生态间。作为更有效的组织形态,产业集群被寄望于能够强化资源的汇聚,并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从国际来看,2007年,德国提出“领先集群竞争计划”,打造15个世界级创新集群;2010年,日本设立“区域创新集群计划”,打造17个全球性创新集群;2010年,美国通过《美国竞争力再授权法案》,设立区域创新集群计划,推出56个创新集群。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并明确“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加快提升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目标。随后,先进制造业集群屡被重要会议和文件提及,并写进“十四五”规划纲要。
在各地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已纳入战略规划层面。据统计,2020年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9个地区明确提出产业集群式发展。一些省市还明确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十四五”产值目标。产业集群被各地奉为地方经济能级跃升的重要筹码。
对产业集群的观察还有另一个维度,它是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关系。中国许多产品独具竞争力,正是因为产业集群的存在。无论规模大小,它都要对生产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形成一种极致的价值网,呈现出一种张力。一如浙江省多年来凭借民营企业的恣意成长形成的块状经济,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浙江温岭,加工一套零部件的价格是4000元。但是完成整个加工过程需要8道工序,靠8家企业协作完成。或许每个企业只分到一小块利润,但这样的小订单入不了龙头企业的“法眼”,这种协同就存在价值网的持续伸张,每个企业都可以保持良好的生命力状态。
青岛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有着自己的优势,在工信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产业集群成功晋级。在这场“赛马论英雄”的比拼中,被赋予代表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冲击“世界冠军”的使命。
当然,要成为“世界冠军”,要在城市竞争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要在产业演进的浪潮中占据潮头,产业集群的不断进化,不断向高阶迈进更是当务之急。
产业集群的塑造不是打造一个产业园、科技园就能完成的。产业集群是制造的集成、技术的集聚、知识的集合,需要很强的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连接。这种连接很难用清晰的物理边界来划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一种生态环境,大量中小企业的旺盛生命力在生态的良性循环中才会喷薄而发。
除了生态的营造,创新更是永恒的主题。目前,国内大多数产业集群对龙头企业的依赖度还很高,整体发展水平不够,特别是知识和数据的利用水平未达到理想水平,制造主体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仍不足。抱旧守陈者死,刮骨疗毒者生。产业集群急切需要针对其特点开展一系列的诊断、评估和规划。
着眼当下,数字化转型是产业集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加快搭建,为这一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为例,依托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传统的家电产业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催生了更多智能家电创新企业。
通过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集群将完成一次由内而外的自我变革。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用更低的成本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和市场机会。当新的生产力找到与之适配的新的生产关系,产业集群的高级进化自然将会完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