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超6万条炫富短视频被清理,仍有人大肆用炫富换流量

2021-05-11 06:33 北京青年报  

一边超6万条炫富短视频被清理 一边“白富美”仍在各平台上“分享生活”

禁而不止 为何仍有人大肆用炫富换流量?

日前,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网上一些炫富内容迎合了人们贪图享乐甚至不劳而获的需求,前段时间清理炫富短视频的违规信息6万多条,不过问题依然存在。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不少房产、汽车、微商等领域博主依然在发炫富视频来吸引流量。

分析人士认为,一些炫富视频不是分享生活,而是商业编造,炫富的行为为吸引粉丝聚集后进行商业变现,每个环节都有相应利益实现载体。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平台持续清理整治。

现象

多家平台炫富视频仍“健在”

5月9日,记者打开小红书App,发现“坐拥数套200平米以上房子”“旅行乘私人飞机”“买奢侈品像买菜一样随意”的“白富美”并不少见。比如在一位博主晒出的“五一假期”生活图片中显示,偌大的客厅地上堆满了近30个购物袋,其中包括高级化妆品、饰品、奢侈品服装品牌。还有的展示出自己拥有一整面墙的爱马仕包,并表示,包太多了自己不需要了,关注她的话有机会收到自己送出的爱马仕包。

一些账号命名也围绕炫富展开,如“我有个土豪朋友”的账号,介绍说“我有个土豪朋友,没事就请我去住总统套”,在他的作品里,10万一晚的名媛最爱总统套、12.88万一晚的皇室都来住的总统套、劳斯莱斯接机的17万总统套比比皆是。

在抖音平台上,也有人靠着购买超过自己用度的商品走红。一名男子以“宠老婆”自居,一旦老婆随口说想要什么,便立刻买下几十上百个同款商品。如数十杯奶茶摆满桌子和冰箱、几斤的糖果铺成桃心形状、奢侈品包包也是10个起买……可以看到,虽然近期不少主管部门已经发布相关政策,平台也表示在打击炫富行为,但平台上的炫富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背景

各平台今年来清理炫富内容

近期,各平台公布清理炫富内容的成果。抖音表示,1月以来,抖音安全中心已清理此类视频2862条、音频324条、话题47个,封禁违规账号3973个。

小红书表示,对一批涉嫌刻意炫富、恶意炒作的账号和笔记进行禁言、封禁等处理,此次专项共封禁账号2371个。快手表示从2021年1月起,已经通过技术手段与人工审核等方式对涉及相关违规行为的账号进行审查,并对违规用户给予减少推荐、内容删除、账号封禁等处罚,一共处置了违规账号10010个。

除了壮士断腕,上述平台还表示将长期打击平台上涉及违规行为的内容,如“不正当展示自身优越条件”“心灵鸡汤式炫富”等。

网信办介入将严管流量入口禁止炫富

5月8日,国家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张拥军表示,前段时间清理炫富短视频的违规信息6万多条,关闭违规直播间1174个,关闭违规账号3609个,不过炫富问题仍然存在。

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要严管排行榜、热点榜、双首页、精华区流量入口,对这些信息的展示也是管理重点。此外,网信办将督促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平台自己要去管、管好管住。要建立标准,加强审核,包括建立黑名单,对于老是展示这些东西的账号,要纳入黑名单,慢慢从根源上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分析

炫富视频不是分享生活而是流量生意

为何这些博主频频炫富?一名博主表示,这是一门“流量生意”。她说,自己才在小红书上分享了几次所用的高级化妆品、奢侈品、汽车等内容,就已经有广告主找上门来。“跟投放的客户大佬聊了聊,他说现在这种透露有钱人生活的视频曝光量大、粉丝多,大家的猎奇心理很强。”但同时她也表示,“哪有那么多所谓的‘名媛’?很多都是租来的、借来的、甚至假冒伪劣的!”

此前,被《人民日报》点名的“大logo吃垮北京”就是一个以炫富视频换取流量的典型。他的视频中包括1000元一颗的芒果、2000块的炸天妇罗……这些视频为他带来了大量的粉丝和点赞。

据后台数据显示,“大logo吃垮北京”的广告收入不菲,一条50秒以上的短视频报价就超过50万元,20秒以内的视频报价35万元,再加上其他收入,粗略估算,他从短视频平台获得的总收入在5000万元左右。

专家分析

“炫富”也有产业链

对于目前用炫富换流量的现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网上的炫富分为两种情况:真富,想要别人知道;假富,想要装作富有的样子,他们一方面为了获得网络流量,另一方面目的是跻身富人群体。“对大多数真正富有的人,心理上并不希望财富暴露和引起社会仇富,他们没有流量动机,反而很少炫富。所以在社交媒体平台炫富的,大多数是假富。这个炫富也有产业链,早期有拼团轻奢拍照的行业,由于流量导向,也逐步从社交群体转为了商业链条,有专门的策划、后期、导流等等。”

炫富主要是宣扬了一种消费主义的价值观,盘和林表示,消费主义,就是不储蓄,透支自己的财富用于消费,享受一种人上人的感觉,从形式上摆脱自己现有的阶层,向更高的平台进发,但往往大多数人掉入消费主义旋涡之后,欠债会增加,不必要的消费会增加,却依然无法跻身富人的圈子。富人的圈子,反而更加讲求普通。一个众所周知的富人,穿着一件杂牌,都会被当做名牌,真正有钱的富人,其实并不需要炫耀。诸如奢侈品牌,贩卖的就是一种身份想象罢了。

对于炫富视频的监管,盘和林认为,平台应进行治理,“如果炫富本质是带货的,那么平台需要让自媒体自己表明,这是直播带货,还是内容创作。不反对自媒体赚钱,但商业行为必须要让观众知道,这是广告,而不是内容创作,也不是真正的生活感悟。”

平台是这类行为的受益者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评论这一现象时表示,炫富这一现象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新技术背景下,其内在特点已经发生异化。当代炫富行为的作用已不仅仅为了满足虚荣心和实现虚假自我实现了,更多时候带有非常强的经济化和利益化特征。在新技术条件的加持下,炫富行为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并不难洞见,如通过夸张的炫富行为吸引粉丝聚集后进行商业变现,而炫富行为本身被拆解开来之后,你会发现每个环节都是有相应利益实现载体的,大家心照不宣默默赚钱。

“这些互联网平台用户平均年龄较低,存在相当规模的三观正在形成中的低龄用户群体。这部分人群较为容易受到网络热潮效应影响,在非理性热度中完成三观的成型,这对于下一代的成长是不利的。”葛甲表示,“在社交媒体上炫富,另一个不良效应等于是夸张地放大了社会中存在的贫富不均和不公平现象,这让自我的奋斗显得毫无意义,走捷径成为很多人的坚定信念。”

葛甲表示,炫富现象单独靠平台治理比较难,因为平台正是这类行为的受益者,让平台治理炫富无异于让其挥刀自宫。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及时监督平台出台具体措施,对相关账号进行处置甚至处罚。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