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作家面对面|”青岛作家王开生《寻味四季》品世道清欢

“品一碗人间烟火,饮一盅世道清欢。”青岛作家王开生的新作《寻味四季》不久前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继《四方往事》之后的第二本作品集。之于作者而言,这本书的集结出版,是他从事餐饮酒店行业36年来走南闯北的美食经历;之于读者而言,可以从中品读出不时不食的节气与时令习俗,也可以将其作为按图索骥、遍寻民间美馔的打卡地图。

打捞民间美食记忆

《寻味四季》是一本美食散文集,按春夏秋冬四季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将个人味觉记忆与传统佳肴的饮食文化融会贯通,将一道道既有地方特色,又能唤起情感共鸣的经典美食娓娓道来。如《立夏尝三新》一文中,他写到了旧时南京的应时习俗,“三新”分别是樱桃、青梅和鲥鱼,精细的江南人又将“立夏三新”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而青岛的初夏,又有何鲜可尝呢?文中写道:“在我看来,青岛人立夏时间应尝的三鲜为树之鲜樱桃、地之鲜蒜薹和海之鲜虾虎。”

南北相对,应时节气,是作者着意注入的时空交融。北方选青岛为代表,南方则以苏州为主,兼顾扬州、镇江、杭州、岭南、西南、西北诸地特色,偶有涉及域外。书中,可以窥见作者对苏州的偏爱,而青岛则是他打小生活的城市,正如著名文史学者“姑苏一叶”叶正亭所言,王开生“带着吴地人精细的气质,观察、品味齐鲁之地的大气美食,自然就烹出了一道道兼备‘鲁风吴韵’的时代美肴。”文史学者梁由之为该书作序:“亲身经历,多年积累,为本书特质。他又博览群书,做了不少资料上的准备工作。叙说新鲜生动,文气充沛,平静节制,恰到好处,绝无耳食夸诞之辞,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有料,有趣,引人入胜。坦率地说,阅读效果,超过预期。”

青岛美馔皆入书

王开生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遍寻身边美食是从小的爱好,也是职业使然。自1985年入职饮食行业,他既接触过阳春白雪的高端饮食,又喜欢走街串巷,寻找那些隐匿在口口相传中的苍蝇小馆。“从小嘴巴馋,有点零花钱,全都换成了零食和小人书”,谁也没有料到,当年那个淘气的馋小子竟然在这等身心的双重滋养下写就了如今的这本美食散文集。

青岛本土饮食,自然是《寻味四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将其作为美食打卡地图也并不为过,只不过有些馆子和美食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能留存在记忆中了。 “外埠凉皮凉粉的制作原料,以农作物为主,青岛凉粉却独辟蹊径,取天然海洋植物石花菜为原材料,本地人称之为冻菜,其有鲜明的沿海地域特色。旧时,每至春节前,父亲总要熬上一大锅凉粉。”还有当年风靡一时的青岛啤酒宫广式烧腊明档,“烧腊师傅来自深圳,因口头禅是‘麻烦’,人送外号‘陈麻烦’。陈麻烦干起活来真不怕麻烦,是店里出了名的勤快人。烧腊工作间的砧板、抹布、刀具、工作台,自早至晚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至于鲁菜经典名肴芙蓉西施舌,原材料以西海岸泊里所出品质最佳……这些美食记忆,不仅仅是过往岁月满足过口腹之欲的舌尖美味,更带有弥散至今的市井人间的烟火气。

“善待生活不薄自己”

现如今的王开生,身份跨界多元,号称“半个书法家,半个作家,半个美食家”。因为职业的特性,他有更多的机会遍尝各地美食,而写字成文却需要更多的时间刻意为之,“因为做餐饮,因为爱看书,所以也想在美食餐单的制作上做出点名堂来,总不能把大葱炒韭菜这么直白的菜名提供给食客吧。”早在写书之前,汪曾祺的文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袁枚的《随园食单》等都是他的案头书,“翻了十几遍,不止是读书,更从中找到自己做美食的灵感。”

代表青岛参加全省美食展会时,他将“青岛八景”与本地特产巧妙融合,如 “琴屿飘灯”原料为马家沟芹菜和加吉鱼片,摆盘上将小青岛的白塔置于渔船船头,不论是外观视觉,还是菜品口味均无可挑剔,不仅摘得金奖,更被赞为“有如装置艺术一般的精品菜肴”。

美食履历中的高光时刻,加之平日随时记录心得,令王开生的书写一蹴而就,“有人曾经说,人与人的差距,可能就在于下班后的两小时。所以我下班之后,谢绝一切应酬,安心在自己的书房中读书、写字。”在《拿手菜》一文中他写道:“在我的食经之中,居家之饭,正餐多少要有点儿仪式感。即使是家常便饭,也尽量搭配四碟菜式,以示正式。偶尔缺一,备用的松花蛋或双黄鸭蛋便派上用场。如此方算得上善待生活,不薄自己。”最后这八个字,或许就是王开生美食人生的真谛。(观海新闻/青岛早报 记者 周洁)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