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对标先进城市 转作风争一流④|深圳,升级的“标杆”

青岛日报2021年5月13日1版

青岛日报2021年5月13日3版

(点击版面查看更多内容)

深圳,升级的“标杆”

海还是这片海,城还是这座城,人还是这些人,但与两年前相比,记者此次鹏城之行明显感受到深圳人的心气儿更高了,标准更高了,干劲更足了。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深圳,那“标杆”最为贴切。

有很多论据可以进行佐证——

从城市能级看,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在中国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如果与同级别的副省级城市相比,稳居第一位,放在整个亚洲,居城市第五位;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居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超过了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研发投入强度最高的经济体韩国……

从城市特质看,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令人尊敬。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深圳不仅要做中国城市的标杆,更要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全球城市标杆。

2019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从“先行区”到“示范区”,从中国标杆到全球标杆,深圳的城市定位发生重大迭代,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既有的站位和视野,发展目标与路径,都需要进行全方位提升,才能与中央的期待相匹配。

刚刚闭幕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勾勒了未来深圳的发展蓝图。按照大会提出的目标,本世纪中叶的深圳将是更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另一番新景象:

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最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引领世界城市发展潮流;将成为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

深圳的未来,令人期待。

深圳湾城市风光。 周红声 摄

坐标:粤海街道办事处

“最牛街道”的成功之道

在深圳湾西侧、南海大道旁,有一栋7层小楼,这里是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事处的办公楼,与深圳随处可见的摩天大楼相比,非常不起眼,但却非常火。因为这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太牛了,被称为中国“最牛街道”。

有多牛?来看一组数据——

粤海街道辖区面积14.32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贡献了超过3000亿元的GDP(2019年数据)。如果放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可以排进前90位,与山东德州的GDP大体相当。

粤海街道实力如此了得,是因为这里集中了一大批大名鼎鼎的明星企业——华为、腾讯、中兴通讯、大疆、万科、迈瑞医疗、恒大……

最新数据显示,粤海街道聚集着约12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5万亿元。如果与全国城市进行排名的话,可以排在杭州之后、广州之前,位列全国第5位。

2020年10月2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2020)》显示,腾讯、乐信、梦网科技以及迅雷、房多多、乐逗游戏改创梦天地6家深圳本地公司入选百强榜单,这6家企业总部全部位于粤海街道。

要想感受深圳的创新活力,不妨到深南大道粤海街道段走走看看。

腾讯大厦位于深南大道10000号,一路之隔是深圳大学,万利达科技、松日鼎盛、比克科技、华强高薪、大族激光、盘古科技等科技大牛“比邻而居”。

中午时分,一张张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面孔,从各个写字楼电梯间鱼跃而出,把楼间的小道塞得满满当当。经历了一个上午的紧张工作,这些科技达人需要呼吸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放松放松,“换换脑”。

未来的马云、马化腾、刘强东,或许就在他们当中。谁知道呢,反正,在深圳,一切皆有可能。

“1991年我刚到深圳时,身上只有500块钱,今天研祥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我发自内心地想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没有研祥。”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说。

陈志列到深圳的四年前,任正非用两万元在深圳创业,如今,华为已是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商。作为粤海街道最初的拓荒者,任正非带领的华为、侯为贵带领的中兴均发迹于此。

这里发生的奇迹举不胜举。1995年,比亚迪从一个旧车间起步,今天,全世界平均每3部手机就有1部的电池来自比亚迪。

1998年,“小企鹅”破壳而出。今天,腾讯已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互联网企业之一。2020年,腾讯总营收4820.64亿元,净利润1598.47亿元,员工人数达到8.6万名。

2010年,创维半导体设计大厦奠基;一年后,大疆搬入科技园区。2015年,创维半导体设计大厦成为大疆的居所,并见证了大疆不断扩张的历程。

过去10年里,科技产业的头部公司也纷至沓来。百度的国际总部、华南总部和研发中心相继落地于此,阿里巴巴也把国际运营总部、商业云计算研发中心搬了进来。小米在这里设立了国际总部,今日头条则刚刚拿下了粤海街道的地块建设大湾区总部。

深圳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一大批有着极强成长性的优秀公司,靠的就是一大批极富冒险精神和实干精神的“任正非们”“马化腾们”。

从成立特区的第一天起,深圳就是奋斗者的天堂。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截至2020年,深圳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也是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底气所在。

坐标:光明科学城

这座城将“点亮”深圳的未来

在深圳西北、与东莞交界处,有一座充满科幻色彩的新城——光明科学城,正拔地而起。

30摄氏度的高温,丝毫没有放缓光明科学城快速生长的步伐:启动区工程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往来不绝,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按照进度计划,该项目预计于2022年初实现竣工验收及交付。

这座“城”对深圳关系重大。正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斐然,但在基础研究、源头创新方面却相对缺乏,成为面向未来的重要掣肘。

基于此,光明科学城应运而生。2018年4月,深圳市委、市政府超前布局建设光明科学城,集中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2020年8月,光明科学城从市级战略跃升为国家战略,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肩负着重要使命,建设步伐自然也就慢不下来。

在深圳,光明区自去年起便滚动推进“9+9+2+2”共22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在光明科学城落地建设,并着力打造“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推动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

今年2月,深圳“牛年第一会”审议通过《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进一步明确光明科学城将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重点领域为主攻方向;4月,刚满3周岁的光明科学城迎来八大科研机构平台集中入驻,光明“科学阵容”更加壮大,创新能量愈发澎湃。

根据规划,到2022年底,光明科学城将初步完成世界一流科学城布局,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框架;到2035年,光明科学城将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专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最重要的策源地之一。在99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座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科学创新之城、开放共享之城、生态宜居之城”正在拔节生长,将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新标杆。

坐标:人才公园

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深情表白

在深圳湾西畔,有一个休闲好去处——深圳人才公园。

公园毗邻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占地面积约77公顷,是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

漫步在深圳人才公园,人才观景墙、人才功勋墙、星光桥、智慧长廊、汉字长廊、求贤阁、群英荟等景点设计别出心裁,沿着海岸铺展开来,处处彰显着深圳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

于空间局促的深圳而言,土地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尤其是深圳湾畔可谓寸土寸金,辟出这么大一块土地建设人才公园,想必一定是下了巨大的决心。

在深圳看来,人才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人文与精神,人才是“深圳创造”的领航者。

在“人才功勋墙”上,镌刻着“拓荒者”“外来妹”“本地郎”“弄潮儿”“鹏城丽人”“我是IT人”“金色‘海归’”“红马甲蓝马甲”等深圳发展各个时期的建设者。他们将青春与无悔播撒在这片土地上,被这个城市始终铭记。

深圳以这种方式致敬过去40年来为深圳发展奉献过的杰出人才,也是在现今各个城市发动“抢人大战”的背景下,代表着深圳对于人才的重视以及引进人才的决心。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40年来,深圳由一座落后的南粤小渔村蝶变为国际大都市,在快速上升的经济增速和一幢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的摩天大楼等深圳奇迹背后,是一个个深圳人梦想的点缀和奋斗的加持。

深圳以“闯”的精神驱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营造爱才尊才的良好氛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再演绎着“孔雀东南飞”的盛景。

人才公园只是深圳重视人才的一个小小缩影。在深圳,人才标语比比皆是,有“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平易和温情,有“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直白和诙谐。在深圳有人才集团、人才园、人才街区、人才日等等,以人才打头命名的新鲜事物,让人时时、处处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望和尊重。

深圳的用心、用情,赢得了人才的青睐。目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达600万人,其中科技人才超200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超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超15万人,成为推动深圳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关键动力,也是深圳打造标杆城市的核心驱动力。

坐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启动

2019年3月,本报记者首探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时,其主体建设刚刚完成。时隔两年,这里已是国际大展、名展的优选“打卡地”。

恰逢ISLE 2021正在举办,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超1000家专业展商汇聚,这是一场全球LED显示及智慧空间应用行业的盛会。

“一场展会一般至少要举办3天,这个月已经举办了3场,现在办的是第四场,明天要办第五场,月底还会有几场。”对于各大展会的排期,深圳市招华国际会展运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大奔了然于胸,“就在上月,展览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国际橡塑展、24万平方米的礼品展、24万平方米的深圳工业展等大展成功举办。4月份,举办的展会总面积达85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场馆被整体使用了两遍还多。”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室内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将达50万平方米,自2016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仅用了3年时间便落成。

会展中心一经启用便受到业界的追捧。2020年,共举办了30场行业顶尖展会,年度展览总面积达218万平方米。2021年,预计将举办63场展会,展览总面积约390万平方米。

南海之滨,“年轻”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朝气与活力喷薄而出,正在改变着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会展格局。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投入运营前,全市最大的会展场馆室内可租用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场馆空间不足一直是深圳会展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限制深圳大展承办能力的瓶颈因素。”毛大奔表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弥补了深圳会展场馆规模不足的“短板”,对深圳会展业的规模扩张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深圳会展产业资源的空间集聚有很强的引导和带动性。

不单单是改变一座城,雄踞于大湾区核心位置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会展被誉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连接世界的桥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航运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会议展览及其他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会展业是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抓手之一。毛大奔表示,在深圳双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有望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及所在区域优厚的产业基础,发挥出会展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的引擎作用,扩大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C位效应,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崛起。

以上只是深圳追求卓越,打造标杆城市的若干“片段”之一。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深圳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而是立足全球看深圳,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在与世界一流的交流互鉴中创造一流、成为一流、引领潮流,争当先行示范的领跑者,让赶超成为常态,在更多领域创造世界一流、全球标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沈 默 衣 涛 王 婷 梁 超)

责任编辑:王凤一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