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拐点已现!517万中国农民工“变了”“走了”

2021-05-14 05:42 海报新闻  

从现代服务业到先进制造业,再到超级工程建设,农民工群体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而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则显示,在人口拐点出现之前,农民工拐点已率先出现了!

2020年骤减517万 中国农民工群体不再无限供给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其中,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比上年减少466万人,下降2.7%;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比上年减少51万人,下降0.4%。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101万人,比上年减少399万人,下降3.0%。

农民工规模及增速 来源于:统计局

对比之前的统计数据发现,这是自2008年统计农民工数据以来,第一次出现下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梳理发现,可归为“变了”和“走了”两大类原因。

所谓“变了”,即户籍的改变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按国家统计局释义,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随着近年来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户籍人口已相应减少。

公安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由此可见,户籍的改变是大背景。

另外,农民工教育水平逐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推迟,客观上也导致了农民工总量的减少。

《报告》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提高。在外出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在本地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提高0.5个百分点。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认为,这正是中国职业教育、技工院校招生规模扩大背景下,农民工群体出现的积极变化。

相比于“变了”,“走了”的那部分人情况则要更多样化

一方面,农民工群体正在不可逆转地老去。数据显示,2008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4岁,到2020年已经达到了41.4岁。从年龄结构看,40岁及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为49.4%,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6.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占比继续提高。

年龄的增长使他们无法再支撑高强度劳作,再加上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就业人口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从低端转向高端,年纪大且缺乏技术专长的农民工,如无法在城里扎根落户,最普遍的选择则是告老还乡。

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

另一方面,当留下来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工只能被迫返乡。过去五年,东部很多热点城市的房价与房租都实现了翻倍,农民工的工资增长远远落后于房价与房租增速。

数据显示,2020年农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比上年增加110元,增长2.8%。而与此同时,统计局披露的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10658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的9266元/平方米,上涨了15%。

所以,在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去往东部地区的农民工减少最多。2020年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15132万人,比上年减少568万人。

将时间轴拉长来看,农民工总量近年来已呈现出增速下降的趋势,直到去年首次出现绝对值下降的情况,这样的趋势会持续吗?

“去年受疫情影响,农民工总量变化的确有其特殊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农民工总量已经从过去的无限供给变为有限供给,农民工资源有限性特征越发突出。”吴帅说。

大数据勾勒这群“无名”建设者的新变化

除了数量上的变化,《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还针对其流动与变迁方面的特征,勾勒出了这群“无名”建设者的新变化。

·流动半径缩小 更青睐就地就近就业

“在家有活儿干、能挣钱,谁还乐意背井离乡呢?”七八年的走南闯北之后,“85后”周俊已回到了湖南农村老家,安心在村里做起生意。

《报告》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052万人,比上年减少456万人,下降6.1%;在省内就业的外出农民工9907万人,比上年减少10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

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6、1.3、1.8和1.0个百分点。

吴帅认为,就业背后是产业支撑,农民工流动变化背后是近年来产业在地域间有序转移的成果,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实施的一系列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等政策的成效。

·就业选择不仅看工资 过半农民工从事第三产业

跑快递、送外卖、开网约车、做家政服务……随着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进入现代服务业,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报告》显示,去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1.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且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近几年已持续提高。

若论工资水平,第二产业工资增速高于第三产业。《报告》显示,从事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096元,比上年增加138元,增长3.5%,增速最快;从事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699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增长2.9%。整体来看,去年农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比上年增加110元,增长2.8%。

即便如此,制造业领域招工依然频频“遇冷”。《报告》显示,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3%,下降0.4个百分点。

在吴帅看来,有关“招工难”的问题频频出现,也说明农民工在行业和工作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看工资,而是会同时考虑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多重因素,反映出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已经到了新阶段。

从普工到技工,从农民工到新市民……许多积极变化也在同时发生,例如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和适应度不断增强。《报告》显示,进城农民工中,41.4%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83.3%表示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和比较适应。(王乐双 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环球网、海报新闻等)

责任编辑:王凤一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