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5月20日3版
市南区:
提高核心区首位度 加快实现城区蝶变
贯彻落实好全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动员会暨“项目落地年”观摩总结会精神,市南区将对标先进找差距,按照“项目落地年”的部署要求,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加快实现城区蝶变,不断提高核心区首位度。
拓宽视野主动谋变。市南区将主动走出“舒适区”,敢与强者比、与高者攀、与快者赛;抢抓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发挥市南区自然禀赋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繁荣时尚消费、时尚旅游、时尚会展等时尚经济,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企业总部首选地和时尚消费(产业)目的地。加快集聚新产业、新动能,全力打造转型发展先行区、时尚特质引领区、美好生活典范区、现代治理标杆区,展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崭新形象。
改革创新准确应变。处在转型发展关键期的市南,将进一步强化思路创新,加快推进市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发挥属地管理主动性,破除在滨海旅游、城市建设、规划审批等工作中的瓶颈制约。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策划实施一批“微改革”“微创新”举措,力争在产业转型升级、都市园区创新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用好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综合运用债券、基金等市场化模式,支持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不断提高利用市场配置资源、推动发展的能力。
锚定目标积极求变。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地、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效益”的要求,持续掀起招大引强和项目建设的热潮,全力推进总投资1150亿元的74个项目加快建设,吸引各类区域性总部企业30家,新增金融机构及企业60家以上、各类优秀人才2.1万人。发挥全省首家市区融合一体化政务服务大厅优势,拓展“一次全办”服务范围,用好企业服务中心等涉企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贴心服务;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和“不见面刚性兑付”。
提升品质加快蝶变。市南将深度借鉴成都TOD、望平坊、中车·共享城等城市治理、更新的先进经验,全力推进中山路区域保护更新这一百年历史性工程,加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攻坚突破“一广场、两路、三片区、N个街区里院”重点项目,持续集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历史街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
市北区:
全力推动港产城一体化 加快建设创新中心核心区
市北区将把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作为下一步工作的总基调,围绕“当好排头兵、打造新高地、建设核心区、争当驱动器”的总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加快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奋力蹚出一条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通过考察学习和项目观摩,市北区更加坚定了围绕“港”建设RCEP试验基地,争当青岛开放发展新平台的决心和努力方向。将聚焦大港这一开放龙头,加快4.2平方公里港区更新改造和34.2平方公里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尽快完成《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批复,并对标成都中欧中心,打造RCEP青岛企业服务中心,设立RCEP工商理事会青岛联络办,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快65.85平方公里全域统筹发展,以港区开发联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构筑坐东向西、向海而兴的空间格局。
在推进“项目落地年”上扎实奋进创一流,就要把工作成效体现在抓项目促投资上。针对市北区在产业发展上的结构不优、民间投资不活跃、项目总量少、大项目支撑不足等问题,市北区将围绕“产”加速动能转换,打造老城产业焕新示范区。在方向上,深耕“5大赛场、17条赛道”,并以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全速推进国际船舶管理集聚区等总投资600亿元的47个在建项目和24个招拍挂项目。在载体上,聚焦“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做实项目规划、土地整理、资金保障等9条工作线,年内完成百洋国际城市客厅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兴产业崛起承载区。在路径上,开展市场化招商、资本化运作,创新“政府+平台公司+社会资本”合作方式,研究运用资产证券化资本运作模式,定期更新发布场景开放清单。
要在提升城市品质上扎实奋进争一流,市北区认识到,作为老城区环境品质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还不相称。下一步将围绕“城”扭转品质形象,打造美丽青岛实践样板区。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中心和940个网格作用,聚焦未贯通道路打通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难题,加大违法建设、占路经营、农贸市场整治力度;在方向上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城管、应急等10个场景接入城市云脑,以平台化思维、数字化手段优化政府服务。
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市北区将坚持以组织力提升执行力,系统开展关键少数示范、干部素质提升等15项行动,以从严从实的作风确保工作落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