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建置130周年!今天,我们要为自己的城市奏一曲凯歌

2021-06-14 10:23 青岛主城  

今天,青岛迎来建置130周年!

在人类城市发展史上,青岛还是一名葳蕤少年。她在苦难中出生、成长,在新时代奔跑、绽放。此前130年,她以向海而生的开放胸襟,吸收东西方荟萃之精华,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现代活力都市。于时代洪流中磨砺出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性,定将助她攀越更多的高山险峰,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张文博 摄

1

读懂了青岛,

你便读懂了中国近代史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朝为加强海疆防御,在青岛设立浮山备御千户所,俗称浮山所。

道光以降,国势日蹙。中国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王朝封闭的城堡;群狼环伺,觊觎着辽阔东方这块肥沃的疆土。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积几十年与洋人打交道的屈辱经历,痛感富国强兵乃唯一出路,力主筹建北洋水师,拥舰威海列岛,列阵京津门户之外,防倭御寇。

1891年初夏,李鸿章巡视胶州湾,为此地犄角拱卫之战略地位所折服,认定“胶澳设防,实为要图”,6月11日,奏请朝廷,延兵驻扎。李鸿章痛陈设防之必要:“北洋为京畿门户,海防一日不密,臣心一日不安。”

6月14日,光绪皇帝便明发上谕,确定在胶州湾设防。

青岛建置由此开始。

△清政府修建前海栈桥,作为运输军事物资和兵员的码头。这是青岛近代最早的人工码头。

当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座美丽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城市坐标上留下她独特位置的那天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和时代演进,几乎都与她息息相关,勾连不断。

1897年11月14日,德意志帝国以山东“巨野教案”为借口,悍然以武力进犯胶澳,第二年3月6日,迫使清政府签下了允许德国租借胶澳九十九年的殖民协议。这是比英国租借香港、葡萄牙租借澳门更早的殖民协议。若不是德国在一战中战败、日本渔翁得利,若不是北洋政府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闻一多吟唱漂泊于母亲身外的“七子之歌”时,当有青岛的一段心酸故事。

我们脚下的 “青岛”,居然是德国人赐名。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批准用“青岛”命名胶澳租借地区。当时“青岛”的范围,只是今天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

△德国侵占胶澳后,为纪念在远东获取第一块殖民地,在信号山南麓修建了德国占领青岛纪念碑。图为1898年。

1899年9月9日,胶济铁路开工兴建。两周后,德国亨利亲王亲临青岛主持开工典礼。胶济线历时五年完工,总投资5290万马克,铁路全长395.2公里,成为横贯山东、连接中国内地的交通大动脉,经济和战略地位日益显要。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遇刺,引燃了世界火药桶,残酷的杀伐在半个世界蔓延开来。中国北洋政府还在为是否加入协约国而陷入旷日持久的“府院之争”的时候,日本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对德宣战了。

△1914年9月28日,日军攻打浮山。

日本要求德国放弃胶澳租借权。德国政府置之不理。日本军队遂于1917年11月于山东龙口登陆,挥师南下,攫取胶济线,占领青岛港。9日,德军投降,14日,日军驻扎青岛。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洲地区的唯一一场战斗。

巴黎和会,大国操纵世界。列强们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和利益,竟然将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特权转与日本。消息传回国内,年轻的学子们群情激愤,意气难平。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大学的数千学生到天安门广场集会游行,抗议巴黎和会的荒唐决议,喊出了“还我青岛!还我山东!”“内惩国贼,外争主权”的革命口号。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不仅仅以空前的革命运动载入史册,更以思想启蒙的狂飙突进,催生了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萌芽。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贡献,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今天,兴建于青岛东部新行政中心的“五四广场”和“五月的风”雕塑,正是勾连青岛与五四运动渊源的历史见证和历史纪念。

△日本人在青开的商店。

日本强占青岛,接手德国租借特权,毕竟于法无据、于理无情。北洋政府据理力争,终于在1922年12月10日收回青岛主权。这一天的正午12时,日本国旗自总督府旗杆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在总督府上空升起。数万市民聚集楼前广场,观瞻接收庆典。

青岛,终于在漂泊了25年之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垂涎于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饶的物产,立即气势汹汹向青岛进犯。国民政府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焦土抗战”,一举炸毁了日本人在青岛修建的纺纱厂,率海军陆战队、保安队、警察及党政官员9000多人弃城南下。1938年1月10日,日本军舰40余艘,在几十架飞机掩护下登陆青岛,直入市区。自此,青岛再次沦为日本殖民地达八年之久。

1945年,抗战胜利。

△日本二次占领青岛。

△1945年10月25日,日军投降仪式。

2

青岛,

因他们而美丽,因他们而传奇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有一段独特的“旅居文化”现象。小小的青岛,汇聚了一批国内著名学者、文人、教授、作家,一时瑜亮,蜚声海内。

△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

国立青岛大学的创立,是青岛建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1930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经过两年的筹备,正式招生开学。1934年,国立青岛大学已经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这串璀璨夺目的名单中,当然应该写下洪深、王统照、郁达夫、汪静之、卞之琳、艾芜、冯至、梁实秋、臧克家、吴伯箫、丁西林……他们如日月经天,似江河纬地。

3

青岛,迈入新时代

△1949年6月15日,青岛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庆祝青岛解放。

迈入新时代的青岛,她每一步前行的足印,都深烙着年轻共和国的探索、追求和希望。在共和国奋勇前进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青岛,都迸射着她的耀眼的光焰,映照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1950年,15岁的国棉六厂工人郝建秀,在劳动竞赛中连续7个多月皮辊花率保持在0.25%的最低纪录,创造了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细纱工作法。“郝建秀工作法”是新中国总结提炼的第一套工人阶级创造的科学工作方法,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

△1951年,郝建秀代表全国纺织工人向毛泽东主席敬酒。

1957年7月12日,毛泽东来到青岛,下榻迎宾馆。

毛泽东在青岛整整盘桓了一个月,主持召开了多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还在青岛召开了部分省市委书记座谈会,发表了《1957年夏季的形势》著名谈话。毛泽东谈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想,他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遗憾的是,由于工作指导思想的偏差,毛泽东期待的那种政治局面,迟迟未能出现。毛泽东对不顾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深恶痛绝:“帝国主义都不怕,为什么反而怕老百姓呢?怕老百姓,认为人民群众不讲道理,只能压服,不能说服,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960年代的青岛人城市生活。

1979年,邓小平穿梭于大江南北,倡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新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

盛夏时节的7月26日,小平同志继视察上海、济南之后来到青岛,他对山东省委、青岛市委的负责同志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1979年,邓小平视察青岛。

小平同志关心青岛的旅游事业,考察了崂山,走访了居民家庭。他指出要解决青岛的缺水问题,要注意改善人民生活,今后盖房子要有独立的卫生间,要让老百姓能洗上热水澡。

这些当时类似天方夜谭般的指示,如今都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1982年,小商贩在河北路一家上海烫发馆门前摆摊卖水果。(王群 摄)

△1983年胶南海青公社后坡娄大队的石匠正在凿石,准备盖新房。(王群 摄)

△1983年正月里,铁山杨家山里的乡间小路上,儿子用小推车载着老母亲去串亲戚。(王群 摄)

1984年,历史的机遇再一次垂青青岛。3月26日至4月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决定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青岛有幸名列其中。

第二年春天,在胶州湾西岸奠基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载了青岛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全部理想和希望。青岛,又一次立于腾飞的基点之上。

△ 1985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一个卖眼镜的摊位。(王群 摄)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成为全国第九个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不仅仅是城市规格的提高,更是城市能级的提升。青岛迅速成为享受国家改革开放优惠政策最多的城市之一。舞台的扩大和延伸,使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威武雄壮的活剧愈演愈烈。至1987年,青岛便提前三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翻一番的宏伟目标。

△1986年入冬,胶南铁山苗家全村劳动力齐上阵,修水浇地配套设施。(王群 摄)

△1991年12月26日,位于费县路6号的华联商厦建成开业。华联商厦是青岛首家万平米商厦,设有青岛第一部商场自动扶梯。2021年,它将关门歇业并拆除。(张岩 摄)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圆了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青岛比肩北京,成为奥运会帆船比赛的承办城市。

2008年8月9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启动仪式在青岛奥帆中心举行。

△2008年青岛成功举办奥帆赛。图为我国选手殷剑获金牌。

2018年6月9日至6月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圆满举办。

“上合声音”从青岛传到世界每一个角落。青岛成为又一个在国际舞台闪亮登场的中国城市。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这是青岛新时代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举办上合峰会,为青岛、为山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认真总结‘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经验,推广好的做法,弘扬好的作风,放大办会效应,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习近平主席对青岛殷殷嘱托。

4

为这座青春之岛刻下自己的痕迹

青岛,承接着历史;青岛,延续着未来。

一代又一代青岛人,用五彩的画笔描绘着青岛,用劳动的汗水建设着青岛。那一米米延长的道路,那一寸寸砌成的家国,都是我们青岛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好纪念。

奇迹,发生在开放的大潮中,诞生在改革的攻坚里。

1992年,行政中心迁移,拓展东部新区。青岛,第一次挣脱了南北狭长的带状束缚,在更大的天地中谋发展、建新城。短短几年,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百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崭新的城区矗立在世人面前。青岛人引以为豪,世界注视着她的巨变。“东部速度”至今是青岛人津津乐道的豪迈创举。

△1994年之前浮山所村。如今这里早已成为总部企业集聚地,寸土寸金。

△东西快速路一期。

世纪之交,战略西移。胶州湾西岸那片广阔的土地,再次被赋予崇高的使命。大项目星罗棋布,青岛港再造辉煌。“挺进西海岸”,让青岛完成了一次华丽蝶变,“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大城市格局日渐显现。

△如今的西海岸新区

近三年来,上合示范区积极推进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和海洋“4+1”中心建设,各项指标呈现逐年上扬的优美曲线。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信用融资新模式等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

△上合示范区

空间和时间的纵横坐标一旦打开,便永无停歇地奔向无限的未来。我们所拼搏、生活的这座青春之岛,正在刻下我们这代人的独特印记,同时,她也将无反顾地迈向建置200年、300年、500年,以至无穷。

鸣谢:此文参考了青岛日报2011年6月14日编辑部文章《好风凭借力 前程无限时》,有多处直接引用。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