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㊶ | 宗山的变化

时间:2021年6月13日 

地点:日喀则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25℃/11℃ 多云

在日喀则市区,有一处非常著名的建筑,无论在市区的哪个楼上,甚至在南郊的田野中,都能看到它。它,就是宗山和其上的宗堡,被称为“小布达拉宫”。这张对比照片,就是1997年与2021年的宗山。因宗堡建于海拔4000米的宗山上,使其成为日喀则市区最显眼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图中可见,1997年的宗山,是一处遗址,山下的房屋是二层土坯藏式民居。而现在,山上重建了巍峨的宗堡,山下也新建了3层楼房,门头鳞次栉比,市场繁荣。

宗山宗堡

俯瞰宗堡

据《日喀则市志》记载,宗山遗址位于日喀则市北约800米的日光山上,是旧西藏地方政府旧宗的宫殿,1360年奠基,1363年竣工。所谓“宗”,本是建筑的称谓,特指“碉堡”“堡寨”,后引申为旧地方政府及其所在城堡的指称,是旧西藏地方政府设立的一级行政机构,因有准军事性质,且多见于高峻险要之地,故俗称“宗山”“宗堡”。

晨光里的宗堡(点击图片查看日喀则宗山全景VR  )

日喀则宗山在元末明初曾一度是全西藏的政治中枢。据《元史》等文献记载,十四世纪初,西藏大司徒强曲坚赞建立帕玛竹巴政权,将原“十三万户”改为“十三宗谿”,建立西藏的宗谿制度,并将政治中心从夏鲁迁到日喀则,取名“溪卡桑珠孜宗”,“溪卡” 意为庄园,“桑珠”近于“如意”,“孜”表示“颠峰”,“溪卡桑珠孜”即“如意庄园”,简称“溪卡孜”,又称“喜格孜”,这就是“日喀则”的音译来源。

1642年和硕特汗国固始汗取得统治权,全藏政治中心重回拉萨,溪卡桑珠孜宗政府管辖的范围缩小到本地区,城市名称中意味着最高地位的赞美词“桑珠”亦被取消, 仅保留简称“溪卡孜”,“溪卡桑珠孜宗”也只能称“日喀则宗”了,而桑珠孜宗堡的美称却在民间流传下来。当时政治中心转移,赞美词“桑珠”(如意)接着被取消,溪卡桑珠孜改名为溪卡孜,可见桑珠孜的含义地位很高。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青岛对口的原县级日喀则市改名为桑珠孜区,也就把最吉祥如意的名称又叫了回来。

雪后宗堡

从历史上看,“桑珠孜宗”为十三宗中最后设立的一宗,建筑功能和样式考虑很周全。加之日喀则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强曲坚赞的直接过问,桑珠孜宗堡在尺度规模、型制等级和精美完善程度上均高于同期建造的其他宗堡,以致在落成后,强曲坚赞满意地认为“完成了自己理想中的一切夙愿”。旧宗堡在山巅台基之上建木石结构4层平顶房屋,高大雄伟,总高120多米,建筑外观与拉萨布达拉宫相似,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实际上桑珠孜宗堡的修建比布达拉宫在清初的扩建还要早300多年,据说,清康熙年间重修布达拉宫时,正是以日喀则桑珠孜宗堡建筑作样板,只是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增高。桑珠孜宗堡称得上西藏城堡建筑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作,宏伟、多功能又安全,是高原环境长期比较选择的优秀结果,其优秀特质难免影响了之后西藏多个山巅宫堡建筑。

宗堡在市区是最显眼的建筑之一

木石结构的宫堡,因岁月侵蚀和人为的破坏逐渐损毁,只存部分建筑墙基等遗迹,这在第一张1997年的老照片中清晰可见。鉴于宗堡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文物保护的必要性,2004年开始,援藏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宗堡进行了恢复重建,让它重现昔日的雄姿。宗堡东侧还留下了30多米长的废墟,只加固而不修复,以求保存一页历史真实。现在的宗堡变身成日喀则宗山博物馆,是了解日喀则历史和十八县区特色文化的一处网红打卡地。(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责任编辑:孙源熙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