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工会:强化职工群众思想引领,凝聚起建功青岛的强大工人力量

2021-06-22 18:2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2日讯 今天下午,青岛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召开,青岛市总工会介绍了我市工人运动和工会事业发展历程。

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孙更新在发布会上介绍,青岛工人阶级从诞生之初就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宏伟事业,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砥砺奋进,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工人运动正确方向

青岛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活动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之一。邓恩铭、王尽美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来到青岛领导过工人运动。早在1923年,青岛工人阶级就在党的领导下登上政治舞台,1925年2月,成立了青岛第一个党领导下的工会——四方机厂工会,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反日斗争和同盟大罢工,掀起了青岛工人运动的高潮,配合了全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青岛市总工会正式成立,实现了党对全市工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教育引导职工为巩固政权、恢复生产奋力拼搏。全市工人运动为支援抗美援朝、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作出了卓越奉献,创造了光辉的历史业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始终将工会组织建设和改革纳入市委工作全局谋划部署,加强对工会的双重领导制度,落实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工运事业创新发展。青岛工会坚持以党的建设统领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聚焦中心铸魂行动”为抓手,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工会组织全系统,覆盖到职工群众全领域,体现到工会工作全过程。

孙更新介绍,在青岛工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带工建。全市坚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基层组织深化拓展,现有基层工会组织10818个,会员160万人,百人以上企业动态建会率达100%,134个镇街全部建立总工会,1075个具备条件的社区、村居全部建会,为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奋勇建功立业

在青岛工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劳动竞赛为提升工人素质、带动岗位练兵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此平台,工人阶级不断锤炼自身、艰苦奋斗、建功立业。

1950年,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红五月”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职工创造潜力和热情极大迸发,纺织工作法等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之后,全市大力推动群众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成为职工建功立业的重要平台,见证并融入了经济社会历史性巨变的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人阶级牢牢把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开展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掀起重点工程、职业技能、创新创造、安全生产四大竞赛高潮。每年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300余项,增效降耗10亿余元。全市职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十六届,累计参赛30余万人次,带动岗位练兵300余万。

担当经济发展中流砥柱。青岛工人阶级勇立时代潮头,积极创新创造,涌现出全国、省部级、市级劳模2.6万人次,建立起了完备雄厚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永远发挥火车头作用”的郝建秀小组,“金牌工人”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大国工匠宁允展、管延安等享誉全国的杰出工人代表,以及“改革先锋”张瑞敏、海藻海带栽培奠基人曾呈奎、“南丁格尔奖”李桂美等引领岛城劳动者接续奋斗。

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立起“党委主导、部门协同、工会牵头”的改革领导机制,遴选66家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实施“1138”工程,帮助1.6万名职工提升技能和学历水平;推动青岛“工匠之城”建设,培育大国工匠、齐鲁大工匠等各级工匠1273名。目前,全市产业工人队伍达到197.4万人,技能人才112.2万名,高技能人才27.2万名。2013年开始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建成191家,其中全国级1家,省级12家,年均应用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5亿元。

拓展工会组织维权服务,夯实基本职责

青岛工会牢牢把握党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为顺应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力推常态化、普惠化、精准化维权服务。

开创法律维权新模式。青岛构建起“123456”职工法律维权体系,建立74家镇街职工法律服务站,300名专业法律从业人员,205个劳动关系监测点,打通了职工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拓宽服务职工新领域。全国首创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青岛模式,打造职工心理健康“十分钟服务圈”。全国首创工友创业联盟,吸纳企业680余家,带动近千家企业入会。从2013年开展“十百千万”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并将创业带动就业向助力乡村振兴延伸,累计培育工友创业园101个,扶持创业带头人2903人,带动就业88390名。在全国率先搭建“四位一体”职工赋能平台,年赋能职工10万人次。搭建205家企业的劳动关系监测平台,促进了职工企业和谐稳定。工会为全市16372家小微企业退还会费5000余万元,助力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阵地和品牌。建成“爱心妈妈小屋”405家、职工子女爱心托管驿站109个、户外劳动者驿站728个、“互助保障智慧健康驿站”40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站点188个,打造“全国最美十佳疗养院”湛山疗养院,精准关爱不同类别职工群体。举办“缘系一线”单身职工联谊活动1000余场次;推出新型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发放保障金2.71亿元,让54.8万人次职工享受工会医疗再保障。近年来,“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歌”活动累计投入6360余万元,惠及职工112万余人次,为21191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组织职工免费疗休养2.43万余人次、健康体检13.3万余人次。建立了5万人的工会志愿者队伍,多层次开展“活力青岛·在你身边”志愿服务,让广大职工成为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生活的创造者、贡献者、受益者。

强化职工群众思想引领,大力推进工会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深刻变革,青岛工会坚定扛起工会政治责任,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青岛工人识大体、顾大局,担当艰巨任务,经受改革阵痛,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始终坚定走在前列。

用党史践行初心使命。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以观看百部红色电影、举行百场阅读活动、办好百场劳模宣讲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史教育“七百”实践活动。构建特色宣讲品牌,成立百人劳模工匠宣讲团,精心打造“三种精神”教育“红色课堂”,着力讲好、讲活党领导下的青岛工人运动故事和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

拓展职工文体活动阵地。2020年9月,全国总工会推进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青岛召开,标志着青岛市工人文化宫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全市7家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重新回归职工。同时,建成劳模工匠展示馆、工人运动纪念馆等劳动精神教育主阵地,建成1000个职工书屋,打造了66个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以及文体活动示范单位等基层阵地,以高品质文体活动资源提升职工健康素养,涵养时代精神。

孙更新表示,为了彰显工会组织的创新活力,必须大力推进工会改革。2015年7月,党中央召开首次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2017年,市总工会在市委的领导下推进深化改革,聚焦中心大局,全力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推进机构改革增强活力。改革领导机构,市总工会领导班子建立“专挂兼”制度,挂职兼职领导干部比例达到40%;基层和一线人员在工会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的比例分别达到68%、40%、31%以上。改革机关职能,优化工会组织内设机构,减少机关部室、事业单位3个,实施了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改革,用于商业运营的事业单位活动场所全部收回;贯彻“减上补下”原则,市工会抽出40个事业编制补充到区市工会。

推进工会组织体系化重塑。建立网上会员之家,小微企业职工、新业态“零工”依法信息化入会;实行“一函两书”、“商协会+工会”等措施,新领域新业态新组织依法社会化建会,八大群体建会率达83.5%,农民工会员达74.4万人,逐步成为工会会员的主体和产业工人的主要力量。推动基层组织“会站家”一体化建设,80%以上建会单位职工之家达到“八有”标准,建设区域共享职工之家67个,深化民主协商和集体协商,推进提升基层工会维权和服务能力。

推进运行模式根本性变革。成立市总工会委员会专责委员会,建立委员会委员议案制度、顶格协调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顶层设计制度,推进组织运行制度化再造。构建拥有151万实名会员的“互联网+”“智慧工会”,建设覆盖三级工会的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办公平台,推进工作流程智慧化再造。打造劳模区块链系统、职工赋能区块链系统和惠工服务平台;直接服务职工项目全部开通“网上办理”;创新维权和服务模式,加强三级工会系统性联动,推进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引领职工模式根本性变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萍)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