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从1949年的323元到2020年的10万元,青岛职工“工资单”折射民生获得感

2021-07-07 15:3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7日讯 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带领人民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跨越,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青岛市统计局梳理历史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岛市劳动就业与工资管理体制经历了建制、发展、改革等一系列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职工工资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在保障和改进民生等方面的能力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步优化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倍增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扩大就业规模产生了重要影响,就业总规模迅速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市城镇职工人数随着经济的增长基本呈上升趋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国有单位一直在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职工人数的增加,受国有企业改革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有单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减弱,职工人数增长势头受到遏制。1996年首次出现职工人数减少的趋势,比1995年减少0.8万人,到1997年更为明显,比1995年减少了3.4万人。在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以及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大力度调整,大批职工开始下岗。为解决和安置好下岗职工,从1994年起,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再就业工程”,到1998年全市共分流安置下岗和失业人员36万人。

率先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崂山工具厂。

资料显示,1949年至1998年,青岛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累计增长10.7倍,平均每年增长5.2%。其中,1978年至199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累计增长了2倍,年平均增长5.6%,大大超过第一产业-0.1%和第二产业3.8%的增长速度;2000年至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93.34万人,年均增长6.0%;第一产业减少39.54万人,年均下降3.1%;第二产业增加88.94万人,年均增长5.2%。近年来,全市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就业规模稳步扩大,社会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第三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19年末,全社会就业人数达到580.2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91.0万人,占15.7%;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22.3万人,占38.3%;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66.9万人,占46.0%。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45.6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2.7和32.9个百分点。“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更加巩固。

第三产业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建筑业吸纳就业能力强

从吸纳就业能力来看,青岛从业人员从1949年的约150万人,到1998年增至393.1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978年至1998年增加138.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9万人,远高于前29年(1949年至1978年)每年增加3.7万人的平均水平。其中,城镇从业人员队伍发展最快,1998年全市城镇从业人员已发展到126.6万人,为解放初期的8.6倍,50年共增加111.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3万人。比1978年增长57万人,年均增长3%。

1979年,全市从事个体经济的从业人员仅有0.1万人。到1998年末,私营个体单位从业人员达55.2万人(包括农村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4%,其中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18.2%;全市股份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发展到10.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2.7%,其中城镇股份制从业人员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7.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从业人员达1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6%,其中城镇“三资”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6.4%。由于非公有制的不断发展,其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加,这种变化在城镇从业人员中更为明显。在城镇从业人员中,非公有制的从业比重已达37.1%。1998年,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占19.6%,比1978年减少2.2个百分点;集体经济(包括城、乡集体)的从业人员占68.2%,比1978年减少12.6个百分点。

2019年末,青岛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吸纳就业146.6万人。其中,国有经济的从业人员34.1万人,集体经济的从业人员1.1万人,其他经济的从业人员111.4万人。分行业看,较2015年吸纳就业增加1万人以上的行业有:金融业12.1万人,增加 6.2万人;建筑业16.3万人,增加3.9万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2.9万人,增加3.0万人;卫生和社会工作7.4万人,增加1.3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9万人,增加1.2万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9万人,增加1.2万人。城镇私营单位吸纳就业116.0万人。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6万人,增加4.2万人;建筑业17.0万人,增加3.6万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0万人,增加2.0万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4万人,增加1.2万人。

建筑业吸纳就业人员多。

职工收入显著提高,分配结构变化明显

工资收入稳步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八五”时期增长最快。1998年,职工工资总额达87.2亿元,是1949年的198倍,平均年增长11.4%。是1978的21.7倍,平均年增长16.6%,其中“八五”时期职工工资年均增长22.9%,是解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七五”时期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6%,也是建国以来增长较快的时期。1998年全市职工人均工资为7518元,是1949年323元的23.3倍,年均实际增长2.4%。1998年与1978年相比,职工人均工资增长12倍,平均年增长为14%。“九五”期间,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下岗职工增加,同时,随着多种经济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收入分配的来源开始呈现多样化,职工工资增幅相应减缓。“九五”时期职工工资增幅比“八五”时期减少15.7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有效促进了职工工资稳步增长。2019年末,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总额达1438.3亿元。年平均工资98604元,较2015年净增3万元,年均增长9.45%。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3108元,较2015年净增3.4万元,年均增长10.38%。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57988元,较2015年净增16279元,年均增速8.59%。

行业工资差距明显

在计划经济时代,行业间职工工资等都是由国家计划控制,分配采取低工资制,行业间职工工资差距甚微。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大多数行业加入了市场竞争,而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如: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电力业等,其出职工工资水平较高,从而拉开了与其他行业的差距。1998年,最高的交通运输邮电业与最低的采掘业的差距高达2.5倍,比制造业高88%。行业间人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差距由前“六个五年计划”平均0.38倍、1990年的0.66倍、1995年的1.02倍扩大到1998的1.51倍。

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行业年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行业有7个,分别是农、林、牧、渔业14.2%,高于全市4.8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12.2%,高于全市2.7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0%,高于全市1.6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8%,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10.8%,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10.2%,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制造业10.0%,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从城镇私营单位分行业看,5个行业年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教育17.4%,高于全市8.8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2%,高于全市5.6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12.7%,高于全市4.1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8%,高于全市3.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8.7%,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

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青岛市实行职工养老保险由企业事业单位“一包到底”办法;1984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合同制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式推开全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在全国较早实行了企业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逐步纳入社会保险基金发放;1992年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市统筹;1993年10月1日起,全市企业中全面实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费制度;1994年10月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式确立;1998年实现了城镇企业从业人员与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执行;2009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筹。

199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保障青岛市困难企业职工基本生活的暂行意见》,构造了青岛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并实施最低生活标准。保证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1995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青岛市已基本实现了生活保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大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保证了基本生活。1994年至1998年底,全市仅政府部门累计救助企业6075户(次)、困难职工157.8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53亿元。1998年全市离岗职工人均生活费达2134元,比1997年增长9.6%。

截至2020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312.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62.61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7.76万人。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发展的变化,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走过万水千山,仍需跋山涉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仍需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使人人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更好地推进青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书写绚丽灿烂的新篇章。(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通讯员  窦蕾)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