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品牌之都:实体经济星光熠熠

品牌之都:实体经济星光熠熠

■1984年10月23日,青岛电冰箱总厂与联邦德国举行引进电冰箱技术设备签约仪式。

1989年3月20 日,青岛市长办公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在全市工业系统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始称“新花”)。会后,市政府出台争创“青岛金花”活动通知、实施意见,市经委牵头组织评审组制定“金花”创评方法、程序、奖励办法等。评选三载,共46朵“金花”上榜,一座城市的创名牌热情被点燃。



■1989年“青岛金花”产品评选结果。

1994年2月,结合省政府在全省开展争创“山东名牌”产品活动,青岛实施名牌战略,一大批“青岛名牌”产生,名牌产品产生名牌效应,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1999年7月1日,市政府发出“进一步加强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工作的通知”,对名牌创建作出战略规划、实施步骤。



■1993年9月,青岛市贡献突出科技人才表彰奖励大会召开。

由“金花”评选到“青岛名牌”创建,再到名牌战略,青岛踏上了“品牌之都”建设之旅。

“哪种工业产品当‘金花’,请广大消费者投票选评”。1989年至1991年,青岛市经委牵头组织评审组,制定“金花”创评方法、程序、奖励办法,邀请广大消费者投票,评选结果在媒体上隆重发布。一呼百应,评选“金花”成了全城盛事。评选三载,46朵“金花”璀璨夺目。自此,一座城市的创名牌热情被点燃。

1989年3月20日,为全面落实《青岛市1984~1990年重点产品发展规划》,市长办公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在全市工业系统开展争创“青岛金花”活动(始称“新花”)。会后,市政府迅速出台争创“青岛金花”活动通知、实施意见等文件。

3月28日,全市质量工作会议提出,年内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广泛开展一次争创“青岛金花”活动,力争在三四年内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能代表青岛工业水平的一流日用工业品。并以此为动力,促进各行各业产品普遍上档次、上水平,增加有效供给,扩大出口创汇。会上宣读了争创“青岛金花”活动的通知,指出凡在青岛地区的企业定型批量生产的民用工业产品,均可申请参加“青岛金花”评选活动。其中,已获国家金质奖、银质奖的名优产品,即视为已创的“青岛金花”,不再参加此项评选活动。为加强对创评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青岛金花”创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金花”创评工作,由市经委牵头组织以专家为主体的评审组,制定创评方法、程序、宣传及奖励办法。“青岛金花”创评活动采用消费者评议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参加创评活动的企业,须制订争创“金花”产品具体实施规划,上报主管部门,提交申请。市评选办对参选产品严格审查,提交参加“青岛金花”评选的预备名单,在媒体上公布,同时登出选票,由广大消费者投票选评。与此同时,专家评审组对参评产品进行评审。评选期间,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对参评产品进行广告宣传,政府负责选定商场进行广泛的展销和展评活动。对获得“金花”称号的产品,由领导小组授予奖杯,颁发荣誉证书,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大力宣传推介。

“青岛金花”创评活动得到全市工业系统热烈响应,21个局(公司)及县区作出部署,272家企业召开全厂动员大会,制定具体措施,积极申报。7月11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青岛首创的“金花”创评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引起国家经贸委等部门的关注和肯定。

为推动创评活动深入开展,8月7日起,我市在南海路山东省对外贸易中心,分行业对申报争创“青岛金花”的日用工业品进行展评展销。8月7日至15日,进行纺织品展评展销;9月10日至20日,进行食品、饮料、水产品展评展销;9月28日至10月10日,进行家具、工艺美术、家电等轻工产品展评展销。在3 次展评展销活动中,共有240 家企业2300 种产品参展。



■1992年1月,青岛市第一家带自动扶梯的华联商厦开业。

首批“金花”评选中,共收到选票4.49万张,有关部门集中消费者选票和专家意见后,又听取专家组意见,报市政府审批。1990年1月12日,市政府下发文件正式授予11项产品“青岛金花”称号。21日起,市政府分别在青岛食品厂等11个荣获“青岛金花”产品的企业举行授奖大会,颁发证书和奖金。4月13日,11家获“青岛金花”产品的企业联名向全市工厂企业发出倡议,共同创造一个百花争艳的新局面。第一批“青岛金花”产品企业还在第一百货商店成立联谊会,并联手在该店举行为期10天的“金花”产品咨询服务展销会,一时风光无限。

1990年3月底,市政府宣布:创评“青岛金花”活动扩大到全市所有工业产品中。是年, 64种产品列为“青岛金花”预选产品,它们是从187种创评“青岛金花”优秀产品中,经主管局(公司)、区县经委推荐,参照质量跟踪评议情况二次择优筛选确定的。1991年1月27日,消费者和专家从中评选出20种产品为“青岛金花”产品。

1991年,32种产品进入“青岛金花”预选之列,经广大消费者投票评选和专家评审意见,15种产品上榜。

1993年11月,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展争创“山东名牌”产品的活动。翌年2月24日,市经委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争创 “青岛名牌”产品活动的请示》,提出青岛应抓住这一契机,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争创“青岛名牌”产品的活动,并制定《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争创“青岛名牌”产品活动实施方案》。3月24 日,市政府批复市经委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开展争创青岛名牌产品活动的请示,要求市经委要会同其他部门,进一步研究制订实施名牌战略、争创“青岛名牌”产品的规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1993年7月30日,青啤股票认购申请表发行结束后举行公开摇号。张 岩 摄

由全民参与的“金花”评选,到科学设计的名牌战略,青岛踏上“品牌之都”建设之旅。至1996 年,青岛已建立起一套以专家评审和消费者评价为基础,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名牌形成规律的名牌产品认定评价体系。名牌产品产生名牌效应,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仅占全市县以上工业企业产品总数3%的33种“青岛名牌”,其销售收入占到县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 30.1%,实现利税占到55.2%。

1999年7月1日,市政府发出“进一步加强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工作的通知”,对青岛市在入世前夕的名牌创建作出新的战略规划,实施新一轮名牌战略。总体目标是到2000年,全市形成3~5种国际名牌,6~8种国家名牌产品或全国驰名商标,40~50种山东名牌产品以及100种“青岛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实现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合理化。为实现创建目标,市政府按照分层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名牌发展的三个梯队建设。

1999年,市委、市政府在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名牌战略。借鉴创建工业品牌经验,青岛市先后评出“情满旅途”“海滨小金”等23个青岛市服务名牌。



■1986年9月13日,青岛大学开学典礼举行。

打破人才瓶颈,创办青岛大学

1958年,山东大学迁往济南后,青岛在综合性高等院校方面一直是空白。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提速,青岛平均每100人中仅有0.6个大学生,人才奇缺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层次。尽快打破人才瓶颈,有识之士在切切期盼。

转折点出现在1984年8月18日。是日,青岛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建立青岛大学的报告》。与会人员认为,报告中提出的青岛大学“首先在本市范围内招生,同时面向全省、全国,并对海外华侨子弟开放”,对学生实行“收费、不包分配、择优录取”的原则,筹建中采取集资办学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一致通过这个报告。两天后,青岛市决定在青岛职业大学基础上,建立青岛大学,为此成立建校筹备领导小组。24日下午,筹建领导小组举行首次会议,决定8月底前成立三个班子,一是建校指挥部,二是教学办公室,三是资金筹集班子。

10月25日,在青岛视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听取筹建青岛大学汇报后,愉快地题写“青岛大学”校名。12月27日,教育部批准青岛大学建立。自此,青岛大学建设驶入快车道。

1985年1月25日,市政府下发《青岛大学筹资办法》,各行业迅速贯彻,纷纷参加集资,数日内,500多个单位交款340多万元。

3月1日至3日,青岛大学建筑总体规划方案评议会举行,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来自北京、上海、烟台及驻青有关高校、市建筑设计部门的专家教授60余人出席,对香港巴马丹拿建筑工程事务所、天津大学、青岛市建筑设计院分别设计的7个方案热烈讨论,并提出修改补充意见。

7月6日,青岛大学奠基典礼在大麦岛西北施工现场举行。青岛大学建设列为市重点工程,分两期完成。

经过一年多建设,1986年7月27日,可供四个系十个专业3000余名学生使用的五层现代化教学楼交付。该教学楼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由青岛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第一住宅公司承建。8月26日,四栋教工宿舍楼为六层和八层,总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六层学生楼呈“Y”形,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180多个房间,可容纳750多名学生。

9月13日,青岛大学1986-1987学年开学典礼举行,时有本科、专科共十多个专业,本科、专科学生747人,教师131人,并代培49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全国著名数学家潘承洞任校长。

1993年6月17日,青岛大学迎来发展新机遇——是日,省委、省政府正式下发文件,决定将现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青岛大学,暂时设文理学院、工商学院、医学院和师范学院,原四个学院的建制和规格暂时不变。实行山东省、青岛市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省、市政府决定每年向青岛大学投资100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进一步扩大规模,把新青大办成“省内一流、中国上游、世界有名”的综合性大学。



■1991年,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式在中山公园举行。

青岛与世界干杯

1991年6月23日上午9时,由啤酒厂家组成的40辆彩车队伍,在游行方队、民间艺术表演队和管弦乐队的簇拥下,浩浩荡荡行进到中山公园新搭建的啤酒城门前主会场。市长俞正声致开幕词,市委书记郭松年开启第一桶啤酒,宣布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顷刻间,9万平方米的啤酒城内,31座争奇斗艳、设计新颖的啤酒屋中,顿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鲜为人知的是,青岛国际啤酒节自创意形成至正式举办,历时5年之久。1986年,作为提高青岛旅游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创意之一,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创办方案摆在了市政府领导的案头。此后经过漫长的考察、调研、论证后,方案最终确定。指导思想是,啤酒节以社会参与、群众自娱自乐为主,以宣传和扩大青岛知名度为主,以依靠社会力量办节为主,努力把啤酒节办成青岛人民喜爱的影响广泛的品牌节庆活动。1991年3月,市政府下发《关于举办首届国际啤酒节的通知》,确定首届啤酒节6月23日开幕。这一天开幕的理由是,此日为青交会举办日,组织者期待“一节一会”客源共享,交相辉映。

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历时8天,国内41个啤酒厂家生产的新鲜啤酒和美、德、日、加拿大、新加坡啤酒厂家及啤酒代理商、销售商携来的1500吨中外品牌啤酒集汇于此,30余万中外游客先后涌进啤酒城,感受这个狂欢的节日。

1991年至1993年,青岛国际啤酒节先后在中山公园、汇泉广场和汇泉体育场举办,没有固定的场所。为结束漂泊不定的历史,拥有一个固定的“家”,1993年12月24日,青岛国际啤酒城在青岛石老人旅游度假区破土奠基,占地35公顷,分南北两小区,设露天舞台、啤酒广场及风格迥异的啤酒城堡群。

1994年8月14日上午9时,第四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式在市级机关大楼前广场举行。本届啤酒节把开幕式和主体活动地点放在东部新区,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促进城市东部开发,加快城市中心的东移。上午11时,新落成的啤酒城举行剪彩仪式,16个啤酒厂家、40余个国内外啤酒品牌进驻,累计约50万市民、游客入城畅饮。

2012年,由于原场地改造扩建,第二十二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移师崂山区政府门前世纪广场。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