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3这样干!

©原创 2022-12-16 23:08 青报观象山  

到年终岁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国关注,会议的新论断、新研判、新提法、新举措,总能引起普遍关注和多方热议,指引中国经济巨轮的航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以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考,既立足当前聚焦热点问题,又着眼长远把脉发展大势,指引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图片

如何评价即将收官的2022年?会议指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2023年经济工作怎么干?会议作出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中央有部署,地方见行动。发展经济,地方是主阵地、是主责人,尤其是经济大省、经济大市要勇挑大梁,展现更大的作为和担当。

图片

作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经济体量超过万亿的特大城市,青岛有责任、有能力扛起更重的担子

今年以来,青岛经济运行克服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不利影响,主要指标呈平稳增长态势,呈现恢复向好发展态势,表现出较强韧性。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1.1和0.1个百分点,跑赢大盘,为全国全省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征程上,青岛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新路数新打法,精准聚焦贯彻落实“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开辟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这些都为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逐一对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青岛责任在肩、大有可为。

1、关键词:扩大内需

图片

扩大内需,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之一。

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期间,有两份关于扩大内需的重磅文件引发普遍关注——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12月14日对外发布;

紧接着,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两天两文,都是万字长文(两个文件总字数超过4万字),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顶格发文,一个国家发展改革委,文件中都有“战略”二字。

字儿巨多,事儿肯定小不了!扩大内需,之所以能成为国家战略,有着严谨的经济学逻辑和鲜明的时代背景。

经典经济学认为,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需求旺则经济兴。而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不断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水平,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图片

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战略地位: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加剧,主要经济体通胀表现出较高粘性,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欧美可能陷入衰退。外需走弱下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度将会减弱,国内更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而防疫政策优化使消费复苏前景明朗,消费有望成为明年经济增长的亮点。

对此,中央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路径,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行了部署,为各地扩大内需提供了遵循。

“经济要稳住”,重中之重是要稳住需求。今年以来,青岛能够稳住经济大盘,就是因为稳住了需求,尤其是内部需求。

图片

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前三季度,青岛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6.3亿元,同比增长0.7%,增幅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

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显现:前三季度,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随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用,产业的根基更加牢固,城市的筋骨更加强健,市民的福祉更加殷实。

但也要看到,当前,消费升级面临的困难增多,扩大有效投资存在较多制约,青岛要在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等方面再下功夫,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夯实稳增长的“底盘”。 

2、关键词: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片

现代化产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进一步安排,包括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青岛实体经济基础雄厚,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一直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青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开展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着力打造24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青岛聚力突破24条产业链,金能化学、高合汽车等一批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美锦氢能等项目主体封顶,北汽制造、奇瑞汽车、歌尔微电子、京东方等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龙头项目签约落地、建成投产,一批优势产业补链延链、迈向高端,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破题、加快崛起,打开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图片

青岛新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法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入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第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但也要看到,青岛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产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需要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

供给和需求不是割裂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就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高效的产业供给体系,不断提升供给能力水平。

青岛要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和“先行”两个维度,努力实现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融合发展数字转型、产业生态培育营造、清洁安全节能高效等四个方面走在前列,聚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筑牢根基。

3、关键词:高水平对外开放

图片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气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之下,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为支撑,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高端要素资源“引力场”,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对于青岛这样一个因港而生、因贸而兴、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而言,离开了对外开放、离开了国外需求,是不可想象的。

2021年,青岛进出口总额8498.4亿元,外贸依存度为60%,远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出口依存度为35%,同样远高于全国19%的平均水平。

图片

青岛有2万多家外贸企业,出口创造了需求,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订单,为城市创造了大量就业、税收、GDP,是拉动青岛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稳住了外贸,很大程度上就稳住了经济大盘。

国内疫情反弹对11月份经济稳定恢复造成一定影响,外贸进出口出现回落,增长动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近期,各地都在组团出海“抢单”,青岛在前期由多位市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帮助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的基础上,还将组织企业境外商务洽谈活动,拟于2022年12月26日—30日、2023年1月10日—14日,分别组织企业赴韩国、日本开展商务促进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让外贸企业“轻装上阵”,增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吸引和利用外资被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一个方面,进行重点部署,笔墨颇多。

图片

作为开放前沿的青岛,历来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外资在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五年,青岛年均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4.1%、全省39.3%。今年1-10月,全市备案对外投资项目54个,中方实际投资额12.6亿美元,总量超过厦门实现进位,增幅(增长61.2%)列计划单列市第一。

在追求新的城市梦想的征程上,外商投资企业仍将是重要的合伙人。要大力落实稳外资政策,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用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要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深化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合作。要着力提升制度化开放水平,推动外资由规模速度型向综合效益型转变,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前,各类超预期因素多发频发,稳增长任务繁重艰巨,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潜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回稳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只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挑战,阔步迈进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作者 | 沈默     摄影 | 赵健鹏等     编辑 | 长亭

图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