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人工引雷吗?7月12日,中科院大气所在滨州开展人工引雷实验,震撼网友!
视频还冲上了热搜,
据悉,
人工引雷可以为
认识闪电发生发展的物理本质提供条件,
为雷电定位系统提供标定源,
并进行真实条件下雷击防护测试。
网友纷纷表示,
原来科学这么酷!
为何要引雷?
相关人士介绍,火箭人工引雷技术,是指向起电的雷暴云发射拖带金属导线的专用火箭从而人为触发雷电的技术。
自然闪电的发生充满了瞬时性和随机性,很难开展直接探测,人工引雷实验可以使闪电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便于集合光学、电流、电磁场等多种手段同步观测,为认识闪电发生和发展的物理本质提供了良好条件。
此外,也可以利用人工引发雷电的精准时空信息和放电参量,为雷电定位系统提供标定源。再者,利用人工引雷可以开展真实大气条件下雷击防护测试研究。
新闻多看点
其实,从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开始,人们便试图将“天上的雷电”从空中引下。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工引雷”逐渐引起科学家关注。
为解开雷电发生的物理过程之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雷电研究团队于2006年在广州从化建立了国内首个固定雷电野外试验基地,每年5月至8月开展人工引雷试验,目前已成功引雷百余次。
今天,我们为大家揭秘人工引雷这件“酷炫”工作背后的玄机。
如何实现人工引雷?
引雷火箭是人工引雷的主要工具,箭体内有火箭发动机、发动机点火电爆管。
人工引雷火箭拖着一条细细的钢丝,钢丝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要细、要轻,以减轻火箭的负荷,而且导线表面要光滑,以减小飞行阻力。
火箭发射后上升的速度是决定能否成功引雷的关键。火箭的发射速度要掌握适中,太快了,会将钢丝拉断;火箭太慢,赶不上带电粒子的飘移速度,同样不能引雷电落地。
人工引雷每次都能成功吗?
并非每次都能成功。
引雷需要研究确认闪电产生的条件,包括电场、电荷或其他有关的空间条件,同时要准确探测空中电场强度及其演变特性。当引雷条件满足,还要在自然闪电放电之前及时进行引雷。
目前,世界上只有法国、美国、日本、巴西和中国等掌握了人工引雷技术。
人工引来的雷电最后用来做什么?
人工引雷可以为我国雷电监测、预警预报和防护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必要的基础平台,为我国雷电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支撑,以提高我国雷电灾害防御能力。
传统的避雷系统是由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等构成的,但随着新型避雷装置的研究,需要进行更加实际的雷击试验。人工引雷提供了最接近真实的自然雷电模拟源,不但可以用于雷电物理研究,还能对雷电防护装置的性能进行综合试验和评估,结果更为可靠。
另外,人工引发雷电对雷暴电场和降水有明显影响,一般会导致降雨猛增,对冰雹云进行人工引雷则可以使冰雹削减、降水增加。未来,人工引雷有可能成为人工影响天气过程的一个有效手段。
人工引雷所在地点的附近还会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这种辐射则可能诱发农作物或其种子基因发生变异。如果将人工引雷技术应用于人工育种,就能以大大低于太空育种的成本,选育出多种有实用价值的新品种。
雷电是一种强大的能源,如果能控制它并为人类造福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人工引雷火箭也许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历史上特斯拉曾给
马克·吐温演示过电流
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伴随了我们的童年。但是,下面的事例也许会颠覆大家对这位世界大文豪的印象。
马克·吐温是高科技的重度发烧友,曾因资助自动排字机而破产。贝尔发明电话后,他是第一批用户之一。马克·吐温有个好朋友叫尼古拉·特斯拉,是与爱迪生齐名的发明家,“交流电”系统的设计者,特斯拉电动车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886年,特斯拉在实验室“制造”出球状闪电,可以在室内四处飘浮,还能拿在手上把玩,马克·吐温得知后,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经常找各种借口出入他的实验室,只为过一把玩“球”的瘾。
还有一次,特斯拉用阴极射线管给马克·吐温拍照,结果底片意外曝光,差点成为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
马克·吐温在特斯拉实验室试验球状闪电
来源:好奇橙柿综合中国气象报、人民日报、中国小康网、微博网友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