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西藏这地方鲑鱼一度濒临灭绝,今成当地支柱企业,青岛渔业科技如何做到的?

亚东“医”鱼,青岛科技援藏让鲑鱼成群

黄海所专家团队助力当地渔业养殖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带动养殖产业真正迈向规模化

穿过海拔4640米的“世界第一高镇”西藏亚东县帕里镇,一路往下,地势突降。在亚东县政府所在地下司马镇,海拔降至约3000米,巨大落差在这里形成了水流湍急的亚东河,这条河即是亚东特产鱼亚东鲑鱼的主要分布区,这里也是青岛“渔业科技援藏”的地方。

日前,记者跟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走进亚东,近距离接触这条被当地人视为“爱国鱼”的亚东鲑鱼,探寻青岛渔业科技助力其健康养殖的背后故事。

鲑鱼产业是亚东的支柱产业

亚东,藏文本意为“漩谷”或“急流的深谷”,因为总体地貌为山沟——亚东沟,这里既汇聚起丰富的水资源,又得以迎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由此带来的丰富氧气、湿气及适宜温度,催生了下司马镇世外桃源般的优美环境,被誉为“西藏小江南”。

在“西藏小江南”养殖亚东鲑鱼,基础条件得天独厚。不过,不少人可能有疑问:藏族没有吃鱼的文化,西藏亚东为什么要养鱼?养殖的亚东鲑鱼市场又在何方?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亚东就已经开始人工养殖亚东鲑鱼,但那时基本属于“种群保护”范畴。亚东鲑鱼是亚东特有的鱼种,野生亚东鲑鱼仅分布于亚东县上亚东乡至下亚东乡及康布玛曲近20公里的河域范围内。因为生存区域面积小、数量有限,亚东鲑鱼一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1992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二级重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亚东养殖产业园养殖池中的亚东鲑鱼。

亚东鲑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15年,这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亚东鲑鱼,让亚东人在家门口即实现就业,脱贫致富。“亚东位于西藏南部边境、日喀则地区东南部,东临不丹,西毗印度,是茶马古道主要通道之一。”亚东县副县长尼琼15年来一直负责农牧业发展,她在解释发展亚东鲑鱼产业的巨大社会意义时说,“亚东鲑鱼被当地人称为‘爱国鱼’,这是因为亚东鲑鱼产业是边疆群众的支柱产业,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推进兴边强边。”

头、背、鳍密布黑绿色斑点,身体下方杂以红宝石色……因为身上有彩色斑点,亚东鲑鱼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花点鱼”。在亚东切玛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14个养殖池塘依河、引流而建,每个池塘养殖亚东鲑鱼约1000尾。也正是这一条条鲑鱼激活了亚东的致富产业。

藏族姑娘德珍2016年来到合作社工作,据介绍,亚东鲑鱼一般需要养殖三年,在没有实现收益的前两年生产成本全部由本地财政支持;实现第一笔收益后的两年生产成本由本地和合作社各自承担一半;实现收益后第三年起合作社自负盈亏、风险自担,逐步实现自力更生。“这是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收益有保证。”性格腼腆的德珍告诉记者。

亚东现有人口1.4万,像德珍这样养殖亚东鲑鱼的人不在少数。尼琼介绍,截至目前,亚东已建立鲑鱼养殖专业合作社4处,养殖池塘共46个;虽然亚东“缺少平地”,但他们还在2019年新建了亚东养殖产业园,开启了从传统池塘养殖向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发展的新模式。经快速发展,如今亚东鲑鱼产业已覆盖亚东3个乡镇、4个村居,857户、2321人,带动了本地人就业和致富。

“藏族没有吃鱼的文化,我就带头吃,吃不了整条鱼,就从喝鱼汤开始。”尼琼是藏族人,但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通过渔业发展带动亚东人致富倾注着她多年的心血。据亚东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白玛次仁等介绍,亚东鲑鱼鱼体肥满、肉质鲜嫩,可作为生鱼片吃,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冷鲜亚东鲑鱼售价100元/斤,加工好的鱼制品120元/斤,除了满足本地居民、旅游人员等需求之外,还销往西藏等其他地区,助力亚东成为西藏首批脱贫县之一。”

青岛渔业科技助力鲑鱼健康养殖

在亚东渔业产业园门口,挂着一块青岛的“牌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现代渔业产业合作研发基地。一年多的“渔业科技援藏”合作,助力亚东鲑鱼苗种培育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健康养殖模式初见成效,也让亚东与八千里之外的青岛建立了“鱼水之情”。

2015年从亚东县农牧局退休后从事渔业技术员工作的拉巴罗布,如今是亚东渔业产业园里西藏亚东鲑鱼生态水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皮肤略黑,常带笑意,但回忆起去年养殖的亚东鲑鱼大量死亡却无计可施的场景,那时的满面愁云又浮现在他的脸上。他介绍,随着近年来亚东渔业转型升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病害问题频发成为制约产业绿色发展的瓶颈。据拉巴罗布回忆,亚东养殖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那么严重的疾病死亡,截至去年6月底,死亡率超过50%。

在咨询了多家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均未能有效控制住局面的背景下,亚东找到了黄海所。黄海所是我国成立最早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海洋渔业研究机构,虽然侧重海水养殖研究,但对于解决亚东淡水养殖病害问题同样底气十足。这样的底气来自于其经验丰富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控团队。在黄海所病研室,副研究员李杰所在团队从事水产疫苗相关研究已有10余年,获得了山东省第一个水产疫苗的临床试验批件,拥有成熟的疫苗产业化技术,注射免疫鲑鳟类等养殖鱼类近百万尾,临床经验丰富。

“去年6月到达这里时,亚东渔业产业园里最严重的养殖池每天死亡五六百条鱼,已经发病的池子超过40个。”李杰介绍,经过现场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定是由鲑鳟鱼类最常见的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引起。经过科学防治,死亡率直线下降:第二天死亡200条,第三天死亡20条,第四天死亡5条……针对亚东鲑鱼的特点和养殖现状,黄海所团队成功研制了针对亚东鲑鱼的杀鲑气单胞菌疫苗,并于今年二三月份对亚东鲑鱼进行了疫苗免疫。截至目前,养殖亚东鲑鱼未发生大范围疾病,养成车间亚东鲑鱼养殖成活率超过95%。

专业合作社养殖的亚东鲑鱼。

“去年的场景我到现在还不敢想,那时晚上睡不着觉,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日前,在亚东渔业产业园举行的黄海所“亚东鲑鱼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与产业示范”阶段性验收会上,尼琼回顾双方一年来的合作时既感慨又感激。自去年8月份亚东与黄海所签订合作协议以来,黄海所组建了一支以青年博士为骨干的渔业科技援藏专家团队,并拨出专项资金“全方位”服务亚东养好亚东鲑鱼。李杰博士主要负责病害防控,刘长琳博士主要负责苗种繁育,徐后国博士主要负责营养饲料开发与品质调控研究,刘宝良博士主要负责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一年来,黄海所以科学防控为代表的多项举措取得实效,赢得了开门红。

在亚东渔业产业园里,35万尾鱼苗分布在不同的水池中,活泼可爱。黄海所科研人员随机取样50尾,现场测得平均全长约5厘米。“在亚东渔业养殖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多的鱼苗,其数量远超此前18万尾的纪录。”看着一群群健康的小鱼儿,拉巴罗布难掩兴奋。在去年,他们养殖的亚东鲑鱼大量死亡,而今年,一切都实现了华丽的蜕变。尼琼期待着鱼儿快快长大,她欣喜地说,这意味着当地的渔业产值将增加一倍。

展望下一步的“渔业援藏”,青岛有了新使命。由于高海拔、施工修路等自然社会原因,亚东存在水温低、水质浊等问题,尚未达到亚东鲑鱼最佳的成长环境。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黄海所前所长王清印全程考察了亚东鲑鱼的养殖情况,他认为,黄海所科研人员在亚东开展亚东鲑鱼苗种繁育和健康养殖技术研究,是支援边疆建设、强边固边的具体体现。“在西藏亚东养好一条鱼,能给当地群众带来更美好的生活。”王清印期待着,亚东鲑鱼养殖能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文/图)

青岛日报2021年8月3日3版

责任编辑:郝媛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