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百户文明家庭风采 | 戴宗升、于奎花家庭:21年,捐献13800毫升“熊猫血”

2021-08-12 17:2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2日讯 走进青岛市文明家庭、崂山区市民戴宗升的家,简单质朴的陈设与很多人家并无不同,但打开他收藏证书的盒子,“三等功”奖章、全国无偿献血银奖、青岛市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奖章和证书勾画出了这名老兵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1976年冬,18岁的戴宗升应征入伍,由于表现良好、训练刻苦,1978年8月,20岁的戴宗升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同期新兵中最早入党的士兵。1979年2月,戴宗升随部队参战,作为一名通讯兵,他在零部件缺失的情况下,用双手充当电阻器,强忍电流通过身体时的刺痛,实现前方阵地与后方指挥所的通讯联系,使指挥所战斗部署传达给前沿阵地,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全家福。左起: 女婿孙 鹏、戴宗升、老伴于奎花、外孙女、孙子、儿媳王杰、女儿戴旭东、儿子戴欣业。

在战场上,他是用身体当电线的铁血硬汉;退役后,他是用一腔热血救人于急难的“熊猫大侠”。

1997年,戴宗升第一次响应国家号召献血。 “那时候甚至都不知道献血可以救人,只知道国家和人民有需要,咱们党员就义不容辞。” 也正是这次献血让他了解到了“RH阴性血”这个新名词。“RH阴性血”就是人们日常说的“熊猫血”,血站的医生告诉戴宗升,他的血型很稀有,这种宝贵血型承载着许多病人生的希望。

戴宗升。

2016年的“八一”建军节让戴宗升至今记忆犹新。上午10点左右,戴宗升正要乘车到浙江路附近和老战友聚会,刚出家门,就听到交通广播里说青岛有两名危重病人急需“熊猫血”。

“师傅,我不去聚会了,快把我送到血站!”听说戴宗升是要去献血救人,司机师傅二话没说调转车头,很快就将他送到了血站门口,戴宗升一溜小跑冲进献血室,挽起袖子捐献了400毫升珍贵的血液。

从1997年第一次献血到2018年,20多年里,戴宗升共献血27次,献血小板多次,累计献血13800毫升,但他从不要求物质奖励,有患者家属在事后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谢意,都被他婉言谢绝。

血站就是他的战场,在这条战线上,戴宗升“时刻准备着”,他总说:“救命的事,咱能不往上冲?”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原来总喜欢“喝两口”的戴宗升硬是戒了酒,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就是为了能及时献上这关键的“救命血”。他总是跟老伴开玩笑说:“献血是件好事,救了别人,也是帮自己,还能定期检查身体。这不,有一次献血的时候查出了一点小毛病,要不是去献血,咱哪里知道呢。”

戴宗升写满记录的献血证。

一开始,家人担心他的身体,他就瞒着家人去献血,随着献血的次数越来越多,老伴和子女也慢慢接受了他的做法。老伴于奎花埋怨他,也心疼他,常对他说:“你献血可以,但是回来要告诉我,我给你炒几个菜补充补充营养。”想到老伴用鲜血挽救了一条条生命,于奎花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为戴宗升感到骄傲。曾因为父亲献血向母亲“告状”的女儿也在他的影响下主动到献血车献血。

自己的血救了多少人,戴宗升没有算过,但他和家人都知道,这些带着一名党员老兵炽热温度的血液一定流淌在了最需要的人的身体里,延续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故事。(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