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不能孤立起来看。先来看最近的一件大事——
8月26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新闻通气会宣布,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实施。
仅仅把此举作为“十四五”谋篇布局的“规定动作”,还远远不够。再往前追溯——
去年,山东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顶格”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至此,山东形成了“1个实施方案+3个指导意见+3个规划”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愈发清晰起来。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是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当区域之间的沟通愈发紧密,协调发展便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大局所在,也是大势所趋。
很显然,如此高规格,如此“浓墨重彩”的背后,是山东在下一盘关系到自身未来,甚至关系到整个北方地区发展全局的大棋。
1、南北方协调发展的“山东使命”
山东的指向非常明确,那就是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形成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引领、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拿出整整一个篇章对“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集中在东西方向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相继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机制”,就是要通过东部先富带动中西部后富,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些年,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
但新的问题开始出现,那就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甚至有失衡的风险,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很显然,南北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长远。
习近平总书记5月14日在河南省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提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
在新发展阶段,中央强调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是促进“大循环”“双循环”良性互动的关键举措,是缓解南北方分化日趋严重的必要措施,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北方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点来撬动。
山东是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出促进19个城市群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发展壮大”档,角色相当显要。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总量较大、经济基础较好,是东部沿海地区重要城市群之一。近年来,山东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做大做强县城,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山东省常住人口为10152万人,十年共增加573万人。16个地级市中,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市有2个,在1000万人至900万人之间的市有2个。
2020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129亿元,稳居全国第3位。
但就目前而言,山东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因为区域发展“失调”。能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关乎山东的未来,同样关乎南北方协调发展的全国大局。
协调发展理念蕴涵着价值判断的重大调整。山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将其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两年来,山东密集出台重磅文件,就是要加码区域协调发展这个关乎全局的重大发展战略。
2、“三圈”并进,谁扛大旗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拿出整整一个篇章来部署“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一群两心三圈”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强区域创新发展动力,全面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两心”,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
但坦率地讲,“三圈”的禀赋与实力差异很大,其在山东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扮演的角色自然也是有差异的。
从土地面积看(据山东省统计年鉴),省会、胶东、鲁南“三圈”分别为60371平方公里、52496平方公里、45097平方公里,差距不大,总体上省会经济圈略占优势。
从常住人口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省会、胶东、鲁南“三圈”分别为3705万、3244万、3204万,差距不大,省会经济圈略占优势。
从GDP看(据各市统计局),2020年省会、胶东、鲁南“三圈”分别为27465.99亿元、31113.41亿元、14515.67亿元,差距较大,胶东经济圈拥有绝对优势。
再来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0年省会、胶东、鲁南“三圈”分别为2369.46亿元、2866.49亿元、1140.29亿元,胶东经济圈分别是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的1.2倍、2.5倍。
如再将人口和土地因素考虑在内,那胶东经济圈的优势更加明显:
2020年,省会、胶东、鲁南“三圈”常住人口人均GDP分别为7.4万元、9.6万元、4.5万元,胶东经济圈是省会经济圈的1.3倍、是鲁南经济圈的2.1倍;
“三圈”每平方公里GDP分别为0.45万元、0.59万元、0.32万元,胶东经济圈分别是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的1.3倍、1.8倍;
“三圈”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0.64万元、0.88万元、0.36万元,胶东经济圈分别是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的1.4倍、2.4倍。
数字的背后彰显的是各个经济圈迥异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态势。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胶东经济圈理应扛起更重的担子。此次印发的规划,给予胶东经济圈的角色定位是“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也反映出山东对胶东经济圈的“倚重”。
同时,数字也反映出山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充分的现实。这正是山东加码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
试想,如果山东人均水平都如胶东经济圈,那全省GDP将达到9.7万亿元,较目前提高三分之一,大幅缩小与广东、江苏的差距。
3、各归其位,打好“关键牌”
城市之间,最忌同质化,经济圈亦然。
如前文所述,“三圈”区位不同、禀赋各异,发展基础和特色更是千差万别,这就注定了不可能走一样的路子。此次出台的规划清晰指明了“三圈”的“主攻方向”。
省会经济圈主打“黄河牌”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作为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口,山东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好、集聚人口多、发展潜力大,南北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东西贯通黄河流域广阔腹地。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占黄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的29%,人口占黄河流域人口的24%。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是山东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使命,也是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历史机遇。
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基本涵盖了黄河下游山东段的绝大部分区域,是服务、融入黄河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切入点”。
“十四五”时期,省会经济圈的目标是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等。
胶东经济圈主打“海洋牌”
山东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要求山东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
山东把海洋强省作为九个强省建设之一,海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
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3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盐业、海洋电力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5个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16.9亿吨,高居全国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3191万标箱,位列全国第4位。
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均为沿海城市,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基础较好——
陆地海岸线2782.2公里,约占全国的1/7;拥有青岛、日照、烟台3个货物吞吐量过4亿吨大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全球领先,涉海两院院士约占全国的1/3;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9150亿元,约占全国的1/8。
“十四五”期间,胶东经济圈将着力打造国际海洋创新发展高地、国际海洋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新经济发展先行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鲁南经济圈主打“乡村振兴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作为农业大省,这是重任,更是机遇。“十四五”时期,如何将这一优势发挥得更好更充分,对于山东发展至关重要。
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鲁南经济圈在三大经济圈中,经济发展基础最为薄弱,没有出海港口,缺乏具有绝对实力的核心城市。但同时发展潜力也是最大的,是山东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而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最佳的突破口。
“十四五”期间,鲁南经济圈将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三个圈定位清晰,任务明确,有利于各展所长,错位发展。
以点带面、以圈带群,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下活协调发展这盘大棋,山东就活了,南北方协调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支点。
作者 | 沈默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