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常戴耳机致听力下降?你要注意这两个60原则了

2021-09-26 11:21 谣言过滤器  

常戴耳机听力容易下降?

现在的人,有两样东西绝不离身。第一是手机,第二是耳机,然而长时间使用,耳朵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央视新闻曾报道过“长时间使用耳机或致耳朵发炎”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使用耳机有时限,谨记两个“60”规则

无论是头戴式还是耳塞式,只要耳机质量没问题,使用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使用的度。这个度包括两个概念:时间和音量。因此,需要谨记:

■ 戴耳机时的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耳塞戴在耳朵上的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

■ 使用耳机时间过长、音量过大,会引起一系列耳部不适,严重的会导致听力下降。 

过度使用耳机会使耳朵疼痛、发炎、耳屎变多

过度使用耳机,容易引发耳部炎症。尤其是在炎热、潮湿的夏季,耳道的汗液很适宜细菌生长,一旦耳塞压迫耳道导致小小的破损,就容易引起耳部感染。另外,耳塞外壳也是细菌滋生的“沃土”,通过接触留在耳机上的各种细菌也是耳朵感染的重要诱因。

此外,与不使用耳机的时候相比,经常使用耳机的话,耳屎明显增多。耳屎的专业名词为耵聍。耵聍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工作量激增”。耵聍腺又被耳塞无意间推进耳道深部,长期积累就会导致听力下降,并增加耳道感染的几率。

更严重的是,如果让耳塞长时间插入耳道,声音不间断地启动听骨链振动,刺激听觉毛细胞,往往会令其失去敏感性,毛细胞会过度弯曲无法接受声音的信号,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头戴式的耳机音量开太大也会如此。

所以,在睡觉、外出时尽量不要戴耳机,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若患耳湿疹及中耳炎,佩戴耳机更容易被污染,反过来造成炎症的加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痊愈。

若要佩戴耳机,一定要购买用起来更舒适的款式。而且在购买耳机之前,需要先确定自己有无耳道和中耳炎方面的疾病。

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瘤?

小伙伴们在日常感冒去医院检查时,常常会听到医生说:“淋巴肿大”。其实,这里说的“淋巴”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器官。而且,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就是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什么“瘤”?

淋巴,具体包括淋巴管、淋巴液、淋巴结和淋巴细胞。而淋巴系统对外是人体和细菌、病毒、异物等作战的前线哨所,对内要监视体内衰老、恶变的细胞和组织。

如果淋巴细胞发生突变增殖,并聚集到不同部位,特别是淋巴结中,就形成了「淋巴瘤」。淋巴瘤,俗称淋巴癌,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不过,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淋巴瘤的治愈率相对较高。

霍奇金淋巴瘤:占恶性淋巴瘤的4.7%,治愈率非常高,约有80%的患者可通过化疗达到治愈。

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非常多,达近百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但也有不少年轻的患者,其治愈率也可达到60%。

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淋巴瘤好发于15~30岁和>50岁的人群,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男女比例接近,男性略高。近些年的明显变化是,淋巴瘤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且以男性偏多。

淋巴瘤表现形式较多

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

淋巴瘤又被称为会“跑”的肿瘤,因为它可以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相比其他肿瘤,淋巴瘤的表现非常多,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

1.淋巴结肿大。临床上,超过2/3淋巴瘤患者就诊时有外周淋巴结肿大,通常没有压痛,其中60%左右为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也有一些患者的首发表现是深部的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结肿大位于腹膜后,会出现腰背部酸痛;如果位于纵隔,可能会出现胸闷。

2.发热、瘙痒出血倾向。有些患者发病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等症状。其中,盗汗是指发生在夜间的大量出汗;体重减轻指6个月内体重不明原因地下降10%或更多。

3.出血倾向。淋巴瘤容易侵犯到骨髓,造成血细胞减少。如果血小板减少,会有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流鼻血、皮肤紫癜等。

图片来源于《生命时报》

这些异常并非所有患者都出现,有这些症状也不一定就是淋巴瘤。淋巴瘤的最终确诊,要依靠淋巴结或其他部位病灶的活检组织学诊断。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属于淋巴瘤高危人群:

• 患有遗传型免疫疾病的人;

• 患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艾滋病等;

• 病菌感染,如EB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

• 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及器官移植后等。

在生活中,我们自己就可以检查淋巴的健康状况。用食指、中指、无名指3根手指的末端指腹,在颈部淋巴结处轻轻按压,如果触感偏软,可自由移动,那就属于炎症性淋巴结;如果摸起来质地偏硬,像是再摸鼻头,就是危险的淋巴结,要赶快去医院诊断了。

蟑螂灭不尽,踩死一只会多出几十只?

相比苍蝇和蚊子,蟑螂应该更招大家讨厌。昼伏夜出,行踪难以捉摸,出现了还不知如何消灭。因为听说踩死一只蟑螂会多出几十只,这是真的吗?遇到蟑螂到底该怎么办?

蟑螂是如何繁殖的?

蟑螂是一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杂食性昆虫,它们可谓是曾经与恐龙同行的古老昆虫。

在分类学上,蟑螂隶属于昆虫纲蜚蠊目,是蜚蠊目这个大家族中超过4000种昆虫的统称。事实上,除了少数几种例如美州大蠊、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日本姬蠊之类的居家蟑螂可能会闯入人类的居所给人类造成各种困扰以外,多数蟑螂都是人畜无害的昆虫。

■以美州大蠊为代表的蜚蠊科居家蟑螂往往是以卵荚(又称卵鞘)的形式生产出下一代的。它们不是直接排卵,而是会将卵包裹在一层硬质的壳体中排出。卵荚质地坚硬还具有一定的韧性,通常不易被破坏,而且它们会把卵荚藏在难以搜寻的角落缝隙中。

■以德国小蠊为代表的姬蠊科蟑螂也同样会排出卵荚,但是它们不会产完卵就跑路,而是会把卵荚随身携带着到处移动,直到小蟑螂孵化出来。

■匍蠊科的蟑螂通常都是卵胎生的,有些种类甚至可以像哺乳动物一样做到真正的胎生。

■更有甚者,有些蜚蠊还演化出了哺乳育幼的能力,雌蟑螂可以分泌乳汁哺育它们的蟑螂若虫,习性与真正的哺乳动物非常接近。

踩死蟑螂会孵化出更多的蟑螂?

首先,如果蟑螂体内的卵并未成熟,那么踩死雌性蟑螂很有可能会终止卵的形成与发育,那孵化出小蟑螂就无从谈起了。如果卵已经成熟,那么只要卵的结构没有被破坏并且没有被人及时清理掉,则确实是会继续孵化出小蟑螂的。

在某些案例中,被踩死的蟑螂尸体内很快就爬出了很多小蟑螂,那多半是由于其体内或是携带的卵荚中的卵已经发育成熟,小蟑螂也已经成型。被人这么一挤压自然就跑出来了,不过这种现象实属少见。在多数情况下,怀孕或是带卵的雌蟑螂被踩死后,都不会一下子就跑出来很多蟑螂若虫。这时候只需要把所有的残渣都一同丢弃掉就可以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使用蟑螂屋、蟑螂胶饵杀灭蟑螂,甚至是肥皂水、硼酸加土豆泥也可以杀死蟑螂。

责任编辑:荣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