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子女上班,孙辈返校,我们又‘空巢’了” | 长假结束,老年人别身陷“分离焦虑”

2021-10-13 14:35 健康中国  

长假结束,很多家庭的欢聚也随之结束,子女上班,孙辈返校,老人们再次回归“空巢”生活。许多老人因此感到十分焦虑、失魂落魄,以致正常的饮食和睡眠都受到了影响,只有再次见到子女、孙辈们才会开心起来。这些老人可能患上了“分离综合征”。

01.

想孙子想出了病

今年七旬的王大妈,一直享受儿孙绕膝的欢乐时光。小孙子壮壮由她从小带大,祖孙间的感情非常深。今年壮壮高考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唯有王大妈黯然神伤。壮壮开学住校后,王大妈开始变得少言寡语,经常丢三落四,整天面对窗外发呆,担心孙子在外地是否安全,饭菜是否可口,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其实像王大妈这样的老人,还真不在少数。“分离综合征”是一种分离性焦虑,是指与亲人分别后,老人所产生的失落感、不适感、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甚至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集合。这些不良情绪如不能及时化解,将对老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分离性焦虑原本多发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与所依恋的亲人分离时出现哭闹、不安、焦躁。而如今,老人患分离性焦虑的比例却不断增高。

02.

老人因何分离焦虑

老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异常的表现呢?

第一是隔代教养。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在我国,老年人帮助儿女照看孙辈的比例高达66.47%。两岁半以前的儿童,超过60%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护,其中有30%的儿童甚至直接被放在老人家里抚养。很多老人看管孙辈时,对孩子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他们渴望孩子时时“黏”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骄傲地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更重要。

第二是孤独。随着年龄增大和躯体疾病的增多,老人愈加渴望儿女能对自己嘘寒问暖,如果子女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在身边、与其交流,就很容易产生被忽视的感觉。长期陪伴身边的孙辈一旦离开,老人常常难以适应,失落感、孤独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更加严重的负面情绪。

第三是自我老化。老年人除了身体各器官功能在逐步老化,心理活动也常常陷入“衰老”之中。研究表明,老年人分离性焦虑和依赖心理的副作用很大,会由此衍生一系列消极状态,包括对生活无情趣,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别人不信任等。这种消极状态对健康危害极大,会加快各脏器功能的衰退,致使行动迟缓、精神呆滞、忧郁自卑等。

美国的老年心理学者研究发现,老年人退休后依赖心重、黏人,不仅给家人带来困扰,也将加快自身衰老进程,引发各种疾病,甚至出现早老性痴呆。老年人在看护孙辈的过程中重新获得了生活的意义,身边有茁壮成长的隔代人,老人也深受感染,重新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孙辈分离后,这种轻松向上氛围陡然消失,面对巨大的落差,老人的心理会再次老化。

03.

晚年生活应该更精彩

老人如何才能甩掉“分离综合征”呢?

一是加强自我认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固然是人间美事,但老年朋友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教育孙辈这件事上,自己只是“辅助角色”。老人要尊重儿女的育儿观念,该放手时要放手。

二是积极应对环境变化。退休之后,老年人要调整心态,学会迅速适应全新的生活。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后半生,让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情趣,就会活得更加年轻、更加健康、更加长寿。

三是做自己的主人。老年人要学会经营自己的时间,即便子女没时间陪伴,也不能因此就封闭自己的心,要试着自我调节。老人平时要多和老伴、邻居、朋友沟通聊天,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心里有什么想法或遇到不开心的事,要及时找人倾诉。通过结交新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使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减少子女、孙辈不在身边时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04.

陪伴是最好的良方

子女的关心和陪伴才是医治老人“心病”的良方。如有可能,我们都应尽量常回家看看。如果离父母不算太远,每周都应回家探望老人。车程三四个小时以内的,每个月最好抽空回一次家。

如果相距太远,子女离家之前要给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鼓励老人发展多种兴趣,安排他们实现未竟的梦想,去做最想做的事情,去最想去的地方,买最想买的礼物,交最想结交的朋友。不在家的日子,子女要比平时更关注老人,多打几次电话,聊聊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也要听听老人的倾诉,让他们说说家里或身边的事。即使老人说话啰唆,子女也要耐心听完,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被遗忘。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