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青岛企业家迎来了自己的法定节日——“青岛企业家日”。当天,在“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100多位企业家和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坦诚交流。
青岛浮山湾畔亮起灯光秀,致敬青岛企业家。
十多天前,市人大常委会将“青岛企业家日”法定化、规范化,在这个特殊日子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可谓意味深长。会上宣读了设立“青岛企业家日”的决定,发布《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2021青岛市百强民营企业榜单,上线青岛政策通平台(三期),来自海尔、海信、青啤、正大集团、中车四方、山东港口、赛轮集团、青岛云路的8位企业家先后围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言。
半天的座谈会议程紧凑、气氛热烈,鲜明表达了对企业家和民营经济的关心,传递出激发企业家群体干事创业、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将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向高潮。
除了这场备受瞩目的座谈会,在今年青岛企业家日暨企业家宣传周期间,青岛还将举办民营经济专题图片展、前海一线主题夜景展示、普惠金融青岛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把脉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对市场前沿动向最敏感,他们对产业发展趋势最有发言权。
会上发布的《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企业加大实物投资、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质效、培育产业新动能以及要素保障等5大领域,提出18条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核心内涵的青岛制造新高地。在创新性上,政策具有两项全国领先、四项全省创新。
来自海尔、海信、青啤、正大集团、中车四方、山东港口、赛轮集团、青岛云路的8位企业家就此畅所欲言,谈产业趋势、谈发展思路、谈困难问题。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将制造业的高质量总结为三个“高”,一是要高于消费互联网,融入工业互联网;二是要高于传统品牌,创造生态品牌;三是要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创造物联网时代的引领模式,“这三‘高’都来自于它的前提——弘扬企业家精神。我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强调的不是企业家本人应该具有的精神,而是企业家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人都拥有企业家精神。”
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以“实干实践创造高质量发展实绩”为题分享了青啤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青啤集团以啤酒为核心的快乐板块逆势增长,以饮品为核心的健康板块健康发展,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时尚板块全国布局,智慧供应链创新发展,公司业绩在连续三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21年前三季度再创历史新高。他认为:“企业家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要像将军一样去思考,也要像士兵一样能打仗。无论企业做得多大,企业家都要矢志不渝地做‘创业者’‘拓荒者’,不能做‘守摊者’‘守业者’。”
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学华从中车“大国重器”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他认为:一是目标要高,始终坚持担当行业技术的引领者;二是要重视实效,企业高质量经营要用经营结果来评价;三是牢记社会责任,实现绿色协同共享。
直面问题畅所欲言
除了谈高质量发展、谈企业家精神,座谈会还直面问题,让企业家直抒胸臆,其中不乏中肯的建议。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反映了海信B超产品难以进入本地医院采购的问题。他认为,各级政府在政府采购上帮助企业形成市场优势并予以扶持,是成就产业的关键,只有成就产业才能为城市做贡献。
“山东港口去年吞吐量超过14亿吨,货值超过3万亿元,但具体交易结算散落在全国各地,青岛占比不足5%。如果青岛本地交易结算比例提高10%,能有效促进商品金融和流通服务业发展,对产业集聚、地方税收、经济拉动意义重大。”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建议,尽快把青岛港建设成为“北方母港”,进一步提升青岛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同时聚焦政策集成和突破,吸引更多贸易的交易和结算落地青岛。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仲雪提出,国橡中心规划了董家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但在产能指标和能耗指标方面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协调解决,让项目尽快落地,推动青岛市乃至中国橡胶轮胎行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产业存在长周期、长链条、高投资的特点,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需要5年,产业化到行业引领需要4年,从行业优势到行业胜势又需要5年,云路经历了14年的周期,累计投入近10亿元研发经费,花费了大量心血。”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雨建议,从长周期的角度精准支持材料行业。
这样坦诚务实的对话,在政企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青岛生物医药产业有很大的潜力,正大制药是全国海洋生物医药的领军者,我们看好青岛的未来,将继续加大在青岛的投资。”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谢炳说。
展现企业家风采
座谈会期间,一场以“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青岛在行动”为主题的图片展吸引了众多参会企业家驻足观看。
本次展览约150平方米,采用各类图片75幅、视频4个、实物19件,着力突出讲好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的故事。展览分为逐浪成势、如沐春风、高光时刻、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亲清政商、筑梦之歌、继往开来8个板块,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同时,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青岛民营企业及企业家风采。
在“千帆竞发”展区,设有“专精特新”产品实物(模型)展,展示了青岛“四新”经济发展成果。现场展出了海丽雅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专用垂挂吊索、青岛浦芮斯光电技术的磁光开关、天邦牌浸胶芳纶系列产品、青岛丰光的6关节机器人、青岛海泰新光的精准外科手术工作站等19件青岛民营企业的高精尖技术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水下探测、高端制造、生活、医疗等多个领域。这些“青岛造”的核心产品解决了曾经的“卡脖子”问题,是“中国智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展现了青岛企业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方面付出的努力与硕硕成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
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新名片
制造业是青岛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公式。
“十三五”时期,青岛克服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重大压力,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三度获评“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但产业能级不高、优势行业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不久前刚出炉的青岛“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青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左右,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全国前列,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制造业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率先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企业家参加“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图为分会场。
11月1日的青岛企业家日座谈会上,《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外发布。5大方向18条“新政”在持续壮大制造业企业、补齐产业短板等方面精准施策,充分激发企业家创意创新活力。
积极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新名片,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青岛大胆创新,实现“两项全国率先、四项全省创新”,显示出青岛推动制造业加速向先进制造、高端制造迈进的决心。
全力壮大企业,培育企业梯队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青岛制造业要持续壮大升级,就必须有一批实力强劲的制造业企业。上世纪90年代,青岛之所以成就制造名城的美誉,离不开以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等“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大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管理、技术创新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岛制造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但不得不承认,近年来青岛制造业发展的势头有所放缓。步入“十四五”时期,青岛铆足干劲,要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取得新成效。
根据青岛“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青岛要建成优质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千亿级企业5家左右,百亿级企业超过2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力争达到600家。
“企业”由此成为政策措施中的核心词汇。其中,三大方向直接聚焦企业。
聚焦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包括培育接续发展的企业梯队,支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品牌领军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倍增计划”;支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支持企业聚焦主业,持续提升自主研发、工艺改进和服务型制造能力;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政策措施。
根据政策,对列入纳统且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产品,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经山东省认定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
聚焦企业加大实物投资,包括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等。
对实施技术改造并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照企业年度设备投资不超过16%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当年获得奖补资金总额不超过600万元,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产业领域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可视情按上述比例通过财政奖补或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对年度内投入50万元以上购置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制造业企业,按照机器人设备投资的2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对企业依据《山东省化工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搬迁进入省级化工园区实现改造升级的化工投资项目,按照不超过设备(化工装置和设施)投资10%的比例给予奖补,单个企业通过财政奖补或股权投资等方式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聚焦企业提升创新质效,涉及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推广应用首台(套)创新产品等。
根据政策,青岛要积极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注册为企业独立法人并获准建设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30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采购工业设计服务,加快发展定制设计、网络协同设计、云设计和体验交互设计,对设计费用超过30万元的重点工业设计采购项目,在项目合同执行完毕后,按照企业实际支付设计费用的40%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加强产品技术集成和功能创新,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突破,对通过省级认定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按照认定年度产品销售额的5%给予奖补,成套设备最高奖补150万元,单台设备(关键核心零部件)最高奖补100万元。
聚焦产业短板,培育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立足制造业发展基础,青岛将全力打造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五个一流产业集群,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四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三个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及储能、生命科学、类脑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穴位”,政策提出做大做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超高清视频示范应用、鼓励软件产业加快发展、加强产业数字化能力建设等措施。
例如对软件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亿元、1亿元、5000万元、1000万元且纳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范围的企业,分别给予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15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中国软件百强”“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300万元奖励;对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等称号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获得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首版次高端软件”“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称号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
同时,政策也提出要聚焦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包括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强化“亩产效益”评价结果运用等,推动要素资源最优配置。
青岛将着力打造领军人才引领、优秀企业家运营、品牌工匠支撑的制造人才队伍,分批次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重点加大对产业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培训规模和质效。引导企业线上线下拓展新兴市场,对参加列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年度市场开拓计划、由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内知名专业展会的企业,按其实际发生的展位费给予最高10万元补助;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产品展销、供需对接等开拓市场活动,根据实际费用,单项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立足培育新锐品牌、提升优质品牌,持续打造青岛金花梯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持续开展“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品牌整体宣传,全面提升青岛制造品牌影响力。
“亩产效益”评价结果与奖补挂钩
政策措施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创新。其中,两项为全国率先“试水”。
在国内率先将财政资金与“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挂钩。对比同类城市仅对水、电、气、用地、用能等要素供给或价格调控的做法,青岛将非投资类专项资金根据评价结果拨付,对评价为A类B类的企业全额支持,C类给予80%支持,D类不予支持,倒逼企业向“效益好、占地少、能耗低”的方向发展。
在国内率先推动政府购买化工安全环保公众责任险。立足“花小钱、办大事”,梳理全市化工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仓储、道路运输4大类531家企业,初步测算每年保费约700多万元,通过集中打包、集中招标、集中采购保险的模式,给予化工企业保费兜底支持。
四大举措属全省创新。
创新实施支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政策。青岛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已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立足延链、补链、强链,通过资金支持重点引进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项目,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竣工投产后按照设备投资的20%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推动两大产业集群加快迈向世界级。
创新实施“4K应用示范小区”惠民政策。选取若干住宅小区试点建设4K应用示范小区,提升4K内容和应用服务供给水平。对符合条件的应用示范小区,按照运营商建设投入的30%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有效拉动全市超高清视频终端的生产销售,让市民共享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助推超高清产业发展。
创新实施5G网络基站奖补政策。5G网络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青岛全力推进5G网络基站建设,对完成市政府2021年度5G基站建设目标的电信运营企业,每个新建开通并采取独立组网模式的基站(含共建共享基站)给予1万元补助,单个电信运营企业或采取共建共享模式的联合企业最高补助5000万元。
创新实施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双碳”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制造业必须突破的“天花板”。青岛鼓励企业由发展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向绿色数据中心升级。对承担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的企业,按照国家补助金额的50%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补助;对获得国家绿色制造、工业节能节水、绿色数据中心等示范项目或荣誉称号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鼓励将国家认定的绿色设计产品纳入青岛政府采购网网上商城的特色展馆(本地产品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制造、工业节能节水等绿色低碳项目给予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