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守根,医学博士,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任山东省胃肠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医院“英才计划”项目人才工程,青岛市优秀青年医生。2020年,作为第20批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为生活在边境线上的哈萨克牧民送医送药
总有一些事,在人生长河中刻骨铭心,随时光沉淀而愈发璀璨;总有一些镜头,在脑海中不经意间会再次打开,瞬间将心中的温暖点燃。
对曹守根来说,日近隆冬,他想起了往事,想到了艾尔肯·别克。
2020年12月20日,在新疆博乐市一处餐厅的包厢内,有人唱起了一首动听的哈萨克族民歌。
歌者,是来自温泉县的哈萨克族牧民艾尔肯·别克和他的妻子友旦。
这首歌是献给曹守根的。得知他将要返回青岛,夫妇俩专程来看他。
曹守根与艾尔肯·别克一家相识于2020年4月26日,那时,曹守根与五师医院的医疗小分队一行人一起来到温泉县,开展“为牧民送健康”活动。
艾尔肯·别克一家住在距离温泉县城50公里外的冬窝子里,方圆几十公里,只有他一家住户。辗转来到艾尔肯·别克家后,曹守根了解到他家经济条件相对困难,夫妻两人又都患有高血压。看着简陋的家庭环境,再看看这对夫妻淳朴的面容,曹守根萌生了帮助这家人的想法。
一个月后,当曹守根再次来到他家时,送去了自动电子血压仪和电冰柜,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歌声在飘荡,尽管听不懂歌词,但那曲调婉转中透出的深情,让曹守根感觉自己“快要被融化了”。
告别的时刻,艾尔肯·别克握着他的手,一再地问:“还来吗?”
医者仁心为爱援疆,技术精湛精益求精
2019年12月31日,青大附院胃肠外科副主任曹守根作为中组部第20批博士团成员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
2020年的第一天,他走遍医院的角角落落。他想,对自己未来一年里朝夕相伴的医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上班的第一天,曹守根就主动找到五师医院院长刘新权,谈了自己在这一年里将要开展的工作。紧接着,他便来到临床一线各科室,与外科、手麻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的科室医护人员交流沟通,掌握各学科建设情况。
来之前,曹守根查过资料,新疆是胃癌和结直肠癌等胃肠恶性肿瘤的高发地区,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这里胃肠道癌症的早期发现率远低于东部地区。
在走访交流中,曹守根了解到,以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绝大多数都会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分析其原因,并非因为本地无法开展这类手术,而是因为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技术难度大、术后的管理相对繁琐。为确保治疗效果,医院只能让患者转院。转院,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大量患者的转诊流失,也造成了医护人员在胃癌、结直肠癌治疗水平方面的医治水平无法提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此时,曹守根对自己来援疆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感受到了身上的使命与担当。
“中组部、共青团中央博士服务团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派驻了20批成员。20年里,他们为西部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现在,这也成为了我的一份责任。”
在曹守根来五师医院后开展的手术中,有多项填补了博州的技术空白,其中一项,他使用的是自己的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发明的“黎氏滴水双套管”,为患者进行腹腔脓肿穿刺引流。
当时五师医院普外科医生张迪就在手术现场。“患者当时的身体条件如果进行开腹手术清除腔内炎症,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大,而且患者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向曹博士求助后,他就用手工制作的‘黎氏滴水双套管’,在局部麻醉条件下,为患者病灶部位进行脓液引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是无法想像,只用简单的注射针管稍加改造,就能一举解决患者的痛苦。”
2020年9月,五师医院收治了一位86岁的老人,被诊断出结肠癌,合并心功能不全、I型呼吸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同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起搏器曾发生多次感染。老人就诊于多家医院,考虑到老人年龄大、合并症多且严重,均被拒绝手术治疗。当老人家属打听到第五师医院有中组部的博士服务团成员进行医疗援疆工作,慕名到五师医院就诊。带领普外科组织了MDT讨论,并进行了一周的术前预康复。曹守根副主任医师带领普外科团队历时3个小时顺利完成了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耄耋老人平安渡过手术期,这是五师医院运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微创手术、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方法的充分体现。五师医院通过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和加速康复外科实施,完成了高龄患者手术,这也是博州地区历年来年龄最大的一位胃肠肿瘤手术患者。
一周后,这位五师医院普外科历年来收治的年龄最大的一位手术患者顺利出院,为今后高龄患者的外科手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曹守根对于专业提升有着痴迷般的执著,他常说的是,医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学习永远在路上。正如医学家裘法祖老先生所讲: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年轻医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追踪医学最新进展和新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助力人才梯队建设,打造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在述职报告中,曹守根谈道,“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基础工程,要常抓不懈,人才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边疆医院普遍存在医疗队伍梯队不合理,年龄、学历、职称等出现断层现象,是医院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医疗援疆如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是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以腹腔镜、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胃肠肿瘤微创手术,是近二十年来重大的医学进展。传统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手术需要开腹,切口长度达20cm, 手术创伤大、疼痛剧烈、花费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而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美容、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而长期肿瘤效果和开腹手术无差别,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手术。
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对技术和团队配合要求高,由于边疆基层医院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常常无法独立开展此类高难度手术。针对现状,从理论宣教入手,通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腹腔镜手术助手”“腹腔镜胃肠手术医护配合”“腹腔镜胃癌手术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的技巧”“腹腔镜手术中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技巧”等理论授课,将腹腔镜手术的优点、难点和- 22 - 疑点一一进行阐述。小到最基础的穿刺器置入,大到淋巴结清扫的质量控制。理论武装头脑,带着理论进行干式训练,在手术带教中实践升华。最初的十余例手术演示,由曹守根作为主刀,术前通过学习手术视频、复习解剖知识做好知识储备;术中针对手术难点、疑点以及可能的“陷阱”一一讲解;术后再组织科室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复盘,由团队年轻医生讲解, 巩固提高。待团队配合成熟后,在保证手术质量前提下,退到第一助手或者扶镜手,把主刀机会让给科室团队成员,逐步磨合提高,目前已经把普外科打造成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的胃肠微创手术团队。
“一年来,在五师医院无一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病人转诊。所有68台手术全获成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变短期输血为长期造血,为五师医院打造了一支永远带不走的优秀胃肠外科团队。”在述职报告中写下这段话时,曹守根说,他觉得无比自豪。
带领当地年轻医生开展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
他带着热情和爱心,更将青大附院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一起带到了兵团第五师医院。在新疆一年,他与团队总计开展了200余例的普外科手术,其中包括68例腹腔镜胃肠肿瘤微创手术,成立了当地第一支胃肠肿瘤MDT团队,开展了当地第一例腹腔镜减重代谢手术,创下了当地最高龄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纪录,带领当地团队熟练开展加速康复外科技术…….
因为曹守根的杰出表现,他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评为“来兵团服务锻炼优秀博士”、被第五师评为“对口援疆先进个人”、被聘为“第五师医院”“第九师医院”特聘专家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曹守根说,通过一年多在边疆地区的锻炼学习,升华了思想觉悟,提高了政治站位,“兵团精神”“军垦精神”将其熏陶,为今后工作提供了精神动力和食粮。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年的技术帮扶工作,砺炼了医者初心,践行了医者使命,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医疗技术团队。作为一名援疆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朝夕相处、精诚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结下了难舍的真情,收获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口碑,为青大附院赢得了荣誉。
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五师医院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据记者了解,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对新疆当地的持续性帮扶工作依然在继续,今年7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加盟青岛大学医疗集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第五师医院双河院区举行。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将持续健康发展,并不断做大做强,将第五师医院发展成为一所集团放心,人民满意的优秀医疗机构,助力集团学科发展、技术提升、人才培养、远程协作等领域做出积极探索和实践。
“这一年,我能在新疆、在五师双河市锻炼学习,磨练了我的意志,升华了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施展了业务能力,服务了边疆百姓健康。这是紧张而充实的一年,一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若有召,我必回。”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曹守根以及千千万万个像曹守根大夫一样的人,用专业、才华、医者仁心,让“爱”像种子一样,撒向边疆,撒向祖国的万里河山,在各族人民的浇灌之下,共同开出五彩斑斓的硕果。(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