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女友总想改变我,我自己都没主意了”|别让你们的关系陷入“煤气灯效应”

01.

“女友总想改变我”

小伟是一位理工科研究生,身材高瘦,个性内向,不太善于跟人交流。最近,他在某次聚餐中遇到了心仪的对象,两人便开始交往。

在一起一段时间后,某次约会时,女友委婉地指出他的装扮还像个小男孩,不太符合他目前的年龄身份,这让他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于是他征求了女友的建议。

在女友的建议下,他们去了商场,女友帮他从头到脚选了一套新衣服,穿上后,他觉得自己焕然一新,像极了韩国影星,并享受着路人投以注视的目光。

然而当小伟周末穿着刚买的新衣回家时,母亲看到他忍不住笑了出来:“这身衣服跟你完全不适合,是打哪来的?看起来有些搞笑。”

穿着原本引以为豪的衣着竟然被母亲嘲笑,小伟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他知道母亲并非有意要嘲讽自己,但是,这也让他产生疑惑,会不会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真的很搞笑?

处于人际相处中,我们不免希望自己能获得他人的赞美及认同,期望获得别人的喜爱,这样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为何感觉变得越来越糟了呢?

由小伟的事例中,他最初改变衣着的原因是因为想获得女友的认同,改变后的他觉得自己焕然一新,但是随后又接受到相反评价的影响,让他非常矛盾,不确定这究竟是否真是自己想要的。

若在人际关系中,一个人总想改变对方,而另一个人又需要对方的认同和关爱来满足需求;一个扮演永远正确的角色,而另一个则被迫成为其拥护者,就像是隔着玻璃跳着的双人舞,能待在二人世界中,也需要相互地配合。

一个操控者,而另一个是被操控者,有人将这种人际关形容为“煤气灯效应”,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它究竟是什么。

02.

什么是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一词的概念源自于1944年的经典黑色悬疑片《煤气灯下》,心理学博士罗宾·斯特恩以影片中的角色扮演来诠释特定人际关系。

此效应说的是来自于由两人构成的一段关系:一方是煤气灯操控者,扮演凡事都正确的角色,而另一方是被控者,让操纵者来定义他的现实世界,并把操纵者过度理想化,总期许得到对方认可。

这种共同打造的人际关系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例如在恋爱、友谊、工作和家庭关系中,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煤气灯操控者对被操控者的控制并非显而易见,甚至被周遭亲友们都视为极好的人,但这种有害的模式却瓦解被操纵者的自尊、认知及产生自我怀疑,影响严重的被操控者可能会产生抑郁症。

操纵者通常并不是有意要虐待对方,只是脆弱的内心,过于害怕不被对方认同的恐惧,迫使自己借由掌控被操纵者以获得强大感。

操控者与被操控者二者间角色可能会互换,彼此间为互依互存的关系,这也说明了只要有一方退出了双人舞,煤气灯操纵关系即会立刻终止。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我们能理解操纵者的强势令对方屈服,但被操纵者为何会甘愿受制于人呢?

03.

为何要配合跳这支舞

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猫的孩子”中,钟国衍是一位即将参加大学学测的高中生,父亲长期在外,他唯一关注的只有孩子的成绩是否可以为他争光。

妻子无论丈夫是否在家,每天都会将他的饭菜准备好。但只有儿子考好了,让丈夫有了面子,父亲才肯回家。

丈夫将孩子成绩未达他标准的问题归咎于妻子,所以妻子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期望自己的努力能被丈夫看见,希望能与丈夫重修旧好,所以无论用什么样极端手段,都要使孩子获得最好的成绩。

大多数的操控者似乎都拥有将对方制服的绝招,而被操控者害怕的总是未达到对方的标准,不知哪天“情感末日”就会降临,在恐惧的影响下,以至于不惜一切代价地去避开它。就如同国衍的母亲即使受尽屈辱,也将所有希望放孩子身上,但愿能用孩子的成绩换回自己的幸福。

除了以上的关系外,还有另外一种则是被操控者拥有过多的共情,总是过于在意对方而忽略自己的感受,避免正视自己的痛楚,只愿想到操控者的对自己的好。

被操控者常会试想倘若没有了对方的爱,自己就会像被人抛弃,变得无依无靠,这些都会使得自己无法跳脱煤气灯困境,处于永不休止的焦虑中。

04.

停止共舞

若要停止这越界的双人舞 ,需调整会危害彼此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关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改变边界”,让各自处于该在的位置上。

问问自己下列几项问题,可帮助侦测是否位于自己的界限中。例如:

1、当对方有所要求时,无论如何都能坚持自己的需要吗?

2、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方听见了吗?自己是否有看见对方的需求?

3、积极关注自己,自己是否真正满足?我一定非得有所改变,对方才能满意吗?

在了解自己的想法后,该如何执行方面,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对待他人时,为了避免自己过多的干涉造成对方的困扰,我们也可以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当对方出现任何情绪反应时,不要急着冲动去给予解决方法,也不去与对方争论事实的对错。

2、假如你是位共情力特别强的人,也请放弃做“好人”的执念。不求完美,只要我们尽力就好。

3、可允许自己生气,但别卷入关于“自己”的感受或“我”的意见是否值得聆听的争论。

4、认知每个人是独立的个体,他人并不总需依靠别人的建议,永远对自己做出真实的评价。

5、可以试着外界建立联系,可找自己信任的人聊聊,例如家人、朋友,有需要的话也可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每个人只有在自己的界限中才能获得完整。

确立自己和尊重对方的边界,爱才能长存。(来源|求是心理咨询)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