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山东步入“两会时间”。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凝心聚力再出发的号角。
1月22日,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
1月23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省长周乃翔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分三个部分:2021年工作回顾;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22年重点工作。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总结部署,为新一年全省工作谋篇布局。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
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山东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九个方面比较优势十分突出: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
这些优势就是山东发展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潜力所在。
报告建议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总产、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量稳质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报告提出,一张蓝图绘到底,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让山东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并围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对扎实做好十个方面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尽管篇幅有限,但报告对青岛“着墨”颇多,直接和间接提到青岛的地方有20余处。
在回顾2021年工作时,报告多处“点赞”青岛——
取得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集群;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
中国-上合合作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四个中心”加快建设;
成功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系列活动;
……
在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时,报告多处明确“支持”青岛——
突出抓好青岛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
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
支持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平台建设;
支持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
打造青岛港国际枢纽港;
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
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品牌活动;
推进青岛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
加快康复大学建设;
……
山东要走在前,作为龙头、核心的青岛,首先要走在前。报告对过去一年青岛的做法和成效给予肯定,也为青岛新一年工作点了题,划了重点,是青岛做好2022年工作的遵循和指导,也是重要机遇。
01、“点赞”
历史特殊的维度,决定了不平凡的开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
一年来,山东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创新动力显著增强,动能转换提速增效,需求潜力加快释放,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保障落实有力,实现良好开局。
一年来,青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拉高标杆、事争一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青岛的努力被看见,被肯定。报告在回顾2021年工作时,多次提到青岛。
在论述山东创新动力显著增强时列举的第一个案例就是,取得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2021年7月20日,这是一个值得被世界交通史记载的日子——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贴地飞行”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报告提到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落户”,则是指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依托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这是家电领域的唯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成为青岛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标志着青岛挺进制造业创新体系“国家队”。
在山东,在全国“科创圈”,青岛的名气越来越响。在《全球创新指数2021》榜单上前进16位,升至全球第53、全国第10,连续两年成为全国进步最快城市;位列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城市第10、较上年前进5位;在刚刚发布的2021科技创新百强市总榜单中,排名第九……
创新是时代发展永恒的主题,是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青岛科技创新引领力不断增强,已经跻身前排,创新活力不断涌现,成为城市的活力源泉。这也是山东面向未来的一张“关键牌”。
山东坚持把制造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和突破口,目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正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报告在“动能转换提速增效”部分专门提及“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集群。”这两个产业集群全部位于青岛,这是山东的“王牌”产业,也是青岛加快打造的五个全国一流产业集群之二。
制造业是山东的强省之基、兴省之要、富省之举,青岛制造业的强势回归,为山东经济持续回稳向好提供了重要支撑。
回顾过去一年,青岛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这在报告中得到了部分体现。这是山东对青岛过去一年工作的肯定,也是勉励。
02、“点题”
2022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
从山东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期面临的制约性因素交织叠加。
报告围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部署扎实做好十个方面工作。这十个方面工作为全省各地今年工作提出了普遍遵循,其中还对青岛重点工作“点了题”。
在“坚定不移力保经济平稳增长”上,报告提出,全面开展基础设施“七网”行动。着眼山东长远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推进一批支撑性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在现代物流网方面,突出抓好青岛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2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及30个左右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青岛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对各类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配置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开放发展格局中的位置不断加强。“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在全国交通格局中的定位实现了从“全国枢纽”到“国际枢纽”的功能跃升。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青岛成功入选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名单。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区位优势明显的青岛,再次被赋予重要角色:既是鲁陕藏大通道“一横”的承载城市,又是东部沿海大通道“一纵”的承载城市。
青岛在山东物流格局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增强。今年1月6日印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提升青岛发展能级,增强青岛引领力,支持青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此次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抓好”,再次为青岛物流枢纽建设带来机遇。
报告在“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部分提出,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全力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平台建设。
海洋科技创新是青岛,是山东科技创新的一张“王牌”,而争创海洋国家实验室也是青岛、是山东的“夙愿”。2015年以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努力打造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海洋科学发展找准了方向,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赋能助力。去掉“试点”,顺利“入列”,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省市齐心协力。
报告在“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出,聚焦“五年取得突破”目标,狠抓“三个坚决”,严控“两高”、优化其他,拓展动能转换空间。在做强做大工业互联网方面,提出支持海尔卡奥斯与龙头企业共建行业子平台。
青岛把数字化转型放在重要位置全力推进,“数字青岛”“智慧青岛”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互联网快速推进,上榜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海尔卡奥斯就是先行者,有责任,有实力走在前,作表率,为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大的青岛力量。
报告在“坚定不移实施黄河国家战略”部分提出,积极打造沿黄高质量发展标杆。支持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
作为港口城市、开放前沿,航运、贸易、金融是青岛的优势和特色。青岛正全力推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立足青岛自身优势,着力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多业态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做优航运、做大贸易、做强金融,大力提升青岛航运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1月21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加码”发展高端航运要素,促进航运资源集聚,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增强航运贸易金融耦合联动效应,加快航运、贸易、金融协同发展。
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青岛、在山东扮演着重要角色。获批设立以来,西海岸新区一直在国家级新区中保持前三,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百强区第五位,对青岛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对城市的总体增长贡献度排名全国百强区第二名。名列2021年百强区第4位。
同时,也面临改革创新策源能力不强、工业支柱地位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等发展中的问题,未来的任务正是报告点出的“全面提质”。
报告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部分提出,做强开放载体平台。加强自贸试验区系统化、集成化制度创新。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
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肩负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国之重任,是山东省、青岛市改革的重地、开放的高地,也是敢为人先谋发展、再立潮头创奇迹的先手棋。自启动建设以来,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也有目共睹,但还需要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报告给出的“做实、做好、做美、做响”的任务精准指明了上合示范区的未来方向和发力重点。
此外,报告在“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部分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成青岛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工程。打造青岛港国际枢纽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研发建设,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坚决筑牢蓝色生态屏障。推进胶州湾等重点海湾治理。
在“坚定不移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部分提出,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进青岛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
在“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提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康复大学建设。
报告提出的这些重点工作,就是青岛的机遇所在,是今年和今后的发力方向。
03、“重托”
每一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都对青岛“浓墨重彩”,今年也不例外。字字千钧,是勉励,是期盼,是重托。
无论是从区位优势,还是综合实力考量,青岛之于山东,都是龙头,是核心。山东要走在前,青岛必须首先走在前。
近期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关乎山东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对青岛的核心角色一再明确和重申。
1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提升青岛发展能级,增强青岛引领力,2035年青岛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
1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以青岛为核心,聚集形成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一体联动发展的沿海城镇高质量发展带。
此次报告从多个方面为青岛今年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是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赋能”。
青岛要在全国争先进位,必须首先在山东勇当龙头。青岛作为全省经济第一市的地位愈发牢固,首位度也逐步提高。但与深圳、苏州等先进城市相比首位度还不高,青岛城市能级、辐射力、引领力还有待提升。
站位决定视野。青岛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工作,把握机遇、增强信心、担当作为,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全国、全省作出更多青岛贡献。
在路数打法,要更加注重战略思维、强化系统观念。报告指出,要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疫情防控、区域协调发展、碳达峰碳中和、能源保供、安全生产等工作,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等综合效益最佳。
对于一个人口过千万、经济体量过万亿的特大城市而言,发展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更加注重战略思维、强化系统观念,才能避免顾此失彼、轻重倒置等问题。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奔赴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青岛新的机遇之窗已经开启,唯有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才能开创城市发展的全新局面。
作者 | 观象君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