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住青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打造引育留用人才沃土,释放科技创新源动力

2022-01-26 06:5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打造引育留用人才沃土

释放科技创新源动力

——住青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热议人才建设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能够为科技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活水,具有不可比拟的发展潜质。当前,山东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作为支撑。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产业,引育一批创新人才。

在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会场,“人才”也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在分组审议和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时,住青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引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发言中,大家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和深入调研成果,既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围绕当前山东省人才建设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高端人才是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山东省在人才培育、吸引和集聚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推进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还要在‘引育留用’上下功夫,加快实现高端人才集聚。”省人大代表、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王乙潜说。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王乙潜建议,要坚持自主培育高端人才,在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过程中,将培养卓越的工程科技人才作为教育改革攻坚期的重要使命,深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要积极构建开放、卓越、共享、包容的人才制度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山东省科技、教育、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流动的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国际标准的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更优质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重视发挥高质量留学生群体的作用,通过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宽容的创新创业文化、丰富且具有前景的职业发展际遇,集聚和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在教育。我认为,应该积极推进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推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省人大代表、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海洋教育集团总校长白刚勋说。聚焦创新型人才全生命周期的培养模式,白刚勋建议,在全省开展各学段项目式教学试点研究,通过项目式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应用迁移创新的能力。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省人大代表、青岛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副主任栾洪文说,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落实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贯通领域受益面还比较窄,企业积极性有待提高。”栾洪文建议,应当进一步破除“四唯”倾向,注重技能贡献,对有绝招、绝技、绝活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可拓展资格评价内容,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同时,将职称与福利待遇、晋升通道紧密相连,并形成完备体系,树立鲜明的人才评价导向和用人导向,真正发挥职称对一线工人的鼓舞和激励效应,让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

省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阎子峰认为,当前,全省产教融合逐渐进入瓶颈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释放活力,提供政府层面的保障与激励。此外,山东省急需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尚需要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

如何实现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真正让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服务科技创新的火热实践中?阎子峰建议,要注重融合创新,实现共建共享,推动山东省高校产教联盟建设,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际、校企合作,切实提高企业和高校共同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贡献度。要高效发挥政府职能,“双管齐下”做好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统筹布局,构建研究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体系。同时,要发挥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主动性,探索将专业实习、创新实践、职业资格等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切实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蔺君妍)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