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学转非”培训机构超过六成,探查“双减”之下的机构“转型路”

“请问您要牛奶、咖啡还是可乐?”“牛奶。”学生发出口令后,系统自动识别语音,机械臂准确抓取了牛奶放入学生手中——寒假,青岛新东方学校的人工智能兴趣班里,孩子们正在测试代码运行后的成果。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学科类培训机构面临三种选择,注销、“学转非”、“营转非”,其中从学科类培训转型为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大部分机构的选择。青岛市教育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1384家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1332家,其中转型923家,注销409家,压减率96.24%,现存5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均已转为非营利性。

在这条转型之路上,老师、培训机构的焦虑在一点点被释放,行业新“风口”为发展带来更多可能,而学生参与非学科培训的积极性,也在印证着“双减”政策落地后的效果。

数学老师转型为人工智能老师

走进位于宁夏路的新东方学校,里面的一间间教室已经从原先的中小学全学科培训教室转变为美术教室、创客教室、人工智能教室等。对于机构转型来说,硬件设施的改造并不难,最难的还要属师资的优化。青岛新东方学校市场营销部总监定婉琴告诉记者,学校教职工原有1300多人,目前缩减到了500多人,除了补偿离职教师,学校也在鼓励支持教师转型,以及招聘新的专业教师。

从数学转向人工智能,邢天宇是教师转型的一个典型。2018年大学一毕业,邢天宇就进入了培训行业,近些年他一直在新东方教初中数学。“双减”政策出台后,拥有信息学背景的他决定留在这个行业。高中时,邢天宇参加过信息学奥赛,大学又参加过机器人竞赛,毕业后还教过一段时间编程。“编程和数学是相通的,它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我在人工智能的编程这一块是没问题的,我需要攻克的是硬件(机器人)这一关。”邢天宇说,为了转型,他一方面参加机器人供应商提供的教师指导培训,一方面参加学校安排的每周四天的教研,另外他还把机器人带回家进行自学和研究,几个月下来,在新东方拿到人工智能培训资质时,邢天宇也成为了人工智能教师。

与船大难掉头的大型培训机构相比,中小型培训机构的转型相对灵活一些。现在的海川艺术培训学校也是从学科类培训学校转型而来,如今该校开设有美术、书法、口才等科目。该校第一批转型的教师是有特长的教师,比如写字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底,有的语文老师在经过进一步学习培训后逐渐转型为书法教师;实在难以转型的教师,转变为托管老师;原有教师无法支撑的课程,由外聘的专业老师来承担。该校创始人、总校长袁本鑫说,学校原有近20位老师,现在基本都留下来了,又多了几位专业课老师。

除了纯粹的“学转非”,还有一些综合性培训机构剥离了原有的学科类培训,专注发展非学科类培训。以前的启创阳光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现在更名为启创阳光艺术培训学校,停开英语、数学、语文培训,保留美术、书法、围棋、主持等培训。该校校长孙梦告诉记者,虽然剥离了学科类培训,但学校实现了20多位老师零失业率、零离职率,这主要得益于学校从建校之初就注重教师“一专多能”发展,支持老师根据自身特长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所以不少老师能够相对顺利地转型。

“新兵”“土著”竞争促成行业新一轮优化

实际上,对于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转型只是其迈出的“左脚”。进入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它们不得不与“土著”们展开激烈竞争,补短扬长做出自己的优势,是它们必须迈出的“右脚”,否则也将寸步难行。

清华、南开、山大、海大的毕业生担任人工智能教师,复旦、日本留学归国的毕业生担任美术教师……在新东方,非学科类培训教师的“名校光环”成为家长给孩子报课的一个吸引点。

在袁本鑫看来,“学转非”的老师虽然在专业出身上存在一定劣势,但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因为就培训机构而言,学科类教学的难度比非学科类要大很多,毕竟家长十分看重孩子学科成绩的提升效果,可谓“分分计较”,所以“学转非”的老师在教研、课堂节奏把控、对孩子的了解、与家长的沟通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

孙梦告诉记者,学校原本就有非学科类培训的基础,剥离学科类培训后,对非学科类培训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学转非”的老师在考取相应艺术科目的资格证后,可以作为配班老师辅助专业老师上课,同时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一个较为长期的过渡过程,“学转非”的老师可以获得更好的专业锻炼和更多的经验积累,有利于整体师资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市场上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变得更多,学生和家长选择更多、要求更高,这也促使机构进行课程升级,提供更丰富的、更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比如对于有艺术考证需求的学生,学校升级相应的专业师资力量、展示平台等,以此增强艺术培训的竞争力。

柔性执法协助转型机构“软着陆”

任何转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培训机构都经历了诸多煎熬。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注重柔性执法、人性化服务,引导帮助培训机构解决困难。

今年是袁本鑫从事培训行业的第5年,前4年一步步搭建好硬件和软件基础、稳固好自己的市场,正打算大展拳脚的时候,迎来了“双减”。“本来以为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遭遇断崖式下跌,这对我们的从业心态是很大的打击。”袁本鑫坦言,“双减”政策刚公布的前两个月非常艰难,最直观的体现是学生的流失、收入的减少,但最煎熬的还是内心对未来的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为机构和学生家长讲解政策、进行安抚,帮助学生家长协调解决销课、转课、退费等问题,帮助培训机构探索新出路。“我们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基于更高远、更长期的考虑,培训机构办学要符合政策、符合大势。”他说,家长和孩子对素质教育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风口”在变,在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学校可以迎来新一轮发展,同样能够大展拳脚。从八月份转型到现在,在该校参加培训的学生从500人次左右变为600人次左右,不仅流失的学生回来了,还实现了增长。

为了把服务工作做细做实,教育主管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专人包片为培训机构提供服务,比如为帮助机构高效办理“学转非”等相关业务,教育主管部门将机构分批办理业务的时间细化到不同时段,并派专人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提供现场帮助,还协调专门的电脑供机构使用,原本非常复杂的流程变得非常有条理,靠机构自身需要几天才能办完的业务,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协调机构之间成立行业互助小组,一些转型机构帮助吸收退市机构的部分学生,实现了“多赢”。(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杨海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