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海港空港做大做强,外贸总值再创新高!青岛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再提速

2022-02-09 16:3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海港空港做大做强,航运枢纽地位提升;外贸总值再创新高,贸易“朋友圈”更加紧密;金融基础不断厚植,金融体系日臻完善……观海新闻记者自市金融局获悉,2021年,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再提速,航运贸易金融三大产业加快发展、深度融合,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年报”。

高效链接世界的大通道正在形成

由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变,做优航运是重中之重,2021年以来,青岛不断做大做强海港空港,航运枢纽地位提升,国际物流地位不断拓展,青岛高效链接世界的大通道正在逐步形成。

海港方面,2021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亿吨,同比增长4.3%,超越广州港居全国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8%,保持全国第五位。新增航线21条,增强RCEP 及“一带一路”航线组群密度,巩固东南亚和日韩两大航线组群优势。目前,青岛港依托200余条互联互通航线、每月近700个航班,成为全球航运贸易的重要节点。据《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东北亚报告(2021)》显示,青岛港竞争力位居东北亚地区港口之首。

空港方面,2021年,胶东国际机场成功实现“整体迁建、一夜转场”,青岛正式进入4F机场时代,加快由区域枢纽机场向世界一流、国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转型。青岛机场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23.76万吨,同比增长14.9%,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9.63万吨,为畅通国际物流贸易大通道,助力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含转关货在内的国际监管货量首次突破10万吨,中转枢纽功能进一步释放。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青岛进入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被赋予“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发挥国际枢纽海港作用”重任。2021年9月,青岛口岸被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列为环渤海4大主要口岸,航空口岸被列为全国29个区域枢纽之一。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其中多次提及青岛和青岛港,我市国际门户枢纽地位得到确认,港口作用更加凸显,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2021年,青岛还不断强化枢纽地位,充分发挥“陆海空铁地”资源优势,搞好各种交通设施的并联,拓展多式联运应用。青岛港水水中转量达到493万标准箱,“水水中转智能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海铁联运量达到182万标准箱,连续七年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中欧班列(齐鲁号)全年开行621列,同比增加54.9%。

外贸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市全力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外贸进出口展现出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贸易方式稳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出口商品更趋高附加值。

2021年全年,我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8498.4亿元,同比增长32.4%,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5位,比2020年提升1位。一年时间完成从6000亿元到8000亿元的跃迁,在青岛外贸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的突破,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

贸易“朋友圈”更加紧密。2021年我市对前三大贸易市场东盟、美国和欧盟分别进出口1353.7亿元、998亿元和988.7亿元,分别增长43.1%、28.4%和19.1%。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640亿元,增长44.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1.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196.5亿元,增长35.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7.6%;对上合组织成员国进出口499.9亿元,增长34.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9%。

贸易模式加快创新。在规模创新高的同时,我市外贸还呈现贸易方式稳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出口商品更趋高附加值的特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大宗商品等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业务创新,实现跨境电商六种通关模式全覆盖。开展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推出跨境电商保险产品,帮助企业降低出口风险。跨境电商实现“垂直崛起”,全年进出口突破300亿元关口,是2020年的5.5倍,实现连续翻番。2021年我市先后开通了青岛至大阪、东京、莫斯科、河内、阿拉木图全货运包机航线,成为外贸市场绝对“黑马”。

金融产业升级

2021年,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银行业贷款规模再创新高,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4万亿元,全年新增3000亿元,同比增幅14%,存贷比连续27个月超过100%。银行机构积极围绕全市重点项目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余额增速,“项目落地年”资金保障显著增强。

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落户青岛,我市实现优质金融资源跨越式聚合。2021年,山东港信期货、联储证券、新沃基金、恒丰理财等4家法人金融机构落地,填补了我市法人期货、全牌照法人证券两项业态空白,青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拥有3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城市。广发银行、亚太财险、交银人寿等相继落户,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86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38家。我市聚齐七大类金融牌照,金融组织体系实现量质齐升。服务航运的新金融产业蓬勃兴起,全省首家飞机租赁SPV公司和两家船舶租赁SPV公司完成落户,首单飞机和船舶融资租赁业务成功落地。

2021年,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捷报频传,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新态势。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2家,新增数量和总数均稳居全省首位,覆盖了30个国民经济行业领域,资本市场“青岛军团”强势崛起。全年企业通过股债等各种方式共实现直接融资近3500亿元,全市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

资本高地地位凸显。创投风投多项指标飘红,私募基金再创新高,青岛高质量资本聚集高地地位日益凸显。至2021年末,全市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41家,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位,增速(21.2%)居全国第2位;备案私募基金1732只,居全国第9位,增速(95.3%)居全国第2位;管理基金规模1639亿元,居全国第14位,增速(57.7%)居全国第9位。

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100%

2021年以来,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各作战单位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导向,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有力促进了我市航运贸易金融产业发展。纳入全市“项目落地年”重点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223亿元,截至2021年底已全面开工建设,开工在建率100%,2021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9亿元,已完成35.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15.52%,超计划完成投资。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是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提速的重要原因。2021年以来,我市不断提升口岸服务效能,持续优化通关物流流程,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加大对企业“提前申报”引导力度。实施“先放后检”“边装边检”“即卸即检”等模式,助力打造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推进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改革,量身打造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新通道,指导企业用好“直接出口”和“出口海外仓”等新政策。

2021年,青岛成为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城市之一,还荣获2021十大海运口岸营商环境测评“最优等次”四星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