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和父亲都是花灯手艺人,我眼瞅着他们把一堆原材料一点点 ‘变’成一盏漂亮的花灯,觉得非常自豪。每当夜晚看到花灯里温暖的光,我感觉特别幸福!” 2月19日,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约访孙志芳,聆听这位73岁的非遗传承人讲述与手工花灯的故事。
/结缘 /
3岁埋下光芒“种子”
“你好邹记者,家里有些乱,可不要介意。 ”记者初见孙志芳,就被这个声如洪钟的老人打动。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身上散发着“学术”气质,时不时露出满脸笑容。 如果不是一进门,被孙志芳客厅窗前一对双层六角飞檐造型大花灯和挂在墙上的市级非遗证书吸引住了,记者完全看不出他是与手工花灯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说起自己钟情花灯的缘由,孙志芳笑着说:“3岁的时候父亲给我做了小白兔、小金鱼的花灯,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花灯。”虽然烛光被花灯造型包裹得不算明亮,但是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光芒的“种子”。“那时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我拿着父亲给我扎的小花灯走街串巷地玩,看到别的孩子羡慕不已,自己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你觉得我做一对花灯需要多久? ”孙志芳反问记者。记者想了想说:“15天? ”孙志芳笑着伸出3根手指表示,“至少要3个月。”他望着记者惊讶的表情说,因为工艺繁琐,这些年自己陆陆续续也就做了几十对花灯,价格高了别人嫌贵不买,价格低了自己心疼又不舍得卖。亲朋好友对他做的花灯都是爱不释手,索性都送给大家当礼物了。
/严谨 /
道道工序讲究“内外皆修”
“性子急躁的人是做不了花灯的。一天中,我会坐在那里七八个小时专门研究和制作花灯。在制作关键时刻,哪怕是家人和我说话都不行,要不然很可能这一天的努力就白费了。 ”孙志芳说,自己常会忘记吃饭,甚至半夜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都会立刻穿衣爬起来继续制作。
孙志芳耗时三个月制作的手工花灯。
“花灯漂亮吸引眼球,制作起来并不容易,前后工序很是繁琐。 ”孙志芳说,客厅窗户前悬挂的花灯是以皇家六角飞檐建筑为灵感而创作的。首先按照古建筑的形式勾勒草图,然后等比例画出实际设计图稿,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就像建楼房之前需要打好地基一样。接着用铁丝搭建花灯的整体框架,进行焊接固定。再用打底布进行包裹,这样是避免后期铁丝生锈把绸布弄脏。这时候用绸子布沿着铁架的结构,从外部把整个花灯蒙起来,由于后期还要在绸子布上画画进行装饰,所以要用不会晕色的绢等特殊布料。
孙志芳透露,在已经支撑起来的绢上作画,也是一门“内外皆修”的手艺活。随后还要再使用竹子等材料支撑六角,并粘上手工剪纸。到了这一步,花灯的雏形算是做好了。而接下来添加各种装饰物,才能体验出制作人的审美水平。缝排须、镶边、雕龙刻凤、剪祥云、挂穗头……孙志芳指着花灯顶部说:“这个龙朝向是往四周延伸,为什么不让它朝上走?这都是要根据每个花灯形体决定的。 ”同时他表示,中国古建筑的美,给了自己很多创作灵感,也让他的花灯有着各式各样的味道。为了让画功更加进步,他特意系统地学习了绘画。 “花灯上绸面的山水,都是我一笔笔画的。 ”
/回忆 /
外宾出价1万美元都没卖
说着说着,孙志芳或许想到了往事,他看着窗上贴的窗花,沉思一会说道:“上世纪70年代我去了内蒙古支边,很长时间没有做过花灯。那边过年不像咱们又贴春联、又挂灯笼。有一年春节,我和几个山东老乡聚在一起,就提议怎么过个有山东味儿的年。 ”“那就做个花灯吧! ”孙志芳想到就开始动手,利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做了两对简易的花灯,“送给老乡们一对,我自己留了一对。收到花灯时,老乡们都很高兴。 ”
1979年孙志芳回到青岛,在医院当了一名普通的锅炉工,但是依旧没有放下做花灯的热情。 “1992年的时候,我参加了青岛‘环保杯’花灯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 ”说罢,孙志芳拿出一个做工精致的花瓶。记者看到,花瓶上的红色绸布上写着“九二年‘环保杯’灯赛二等奖”字样。“四方环保局跟文化局举办的花灯大赛,这可是青岛最大的一次花灯比赛呢。”孙志芳说,当时,他做花灯已经在单位里小有名气,很自然地承担了参赛任务,做出了一个高达两米的宫灯参赛。可就是没有电子音乐,所以给了个二等奖。“当时有个外国嘉宾很喜欢我这个参赛宫灯,并提出要用1万美元买下来,但因为不舍得被我回绝了。 ”
/纪录 /
历时12年造出彩绘“龙舟”
孙志芳的匠心不只体现在花灯上,还有他那历时12年精心雕琢并获得世界纪录的“龙舟”。这座“龙舟”就摆在孙志芳卧室中,由于生怕损坏一点儿地方,还特意定做了一个玻璃罩遮盖着。打开电源,“龙舟”顿时被点亮,楼阁亭台、雕栏玉砌、细节精妙、精彩绝伦。
孙志芳历时12年精心雕琢并获得世界纪录的“龙舟”。(受访者供图)
记者看到,“龙舟”上面共有3座大型亭楼,每一座堪称精雕细琢。亭楼内不仅有可上下楼的楼梯,每个亭楼都造有走廊相连通,所有门窗都可自由开关,不同墙壁上有不同的壁画,房间内有舞台,就连楼内厅中的吊灯坠都有龙头衔接,亭楼楼檐四角都刻有各种坐兽。
记者问他做“龙舟”的初衷,孙志芳说:“我从1986年就有这个想法,一个是总结自己几十年的手艺;另外就是想为这个社会留下些东西。 ”“这座‘龙舟’使用了25485件木件、长2米、宽0.45米、高0.95米、重达300多斤。 ”孙志芳说。他先按比例把木块雕刻成柱子、屋梁、门窗等样式,再组成一个缩微版的宫殿。当时没有任何资料供他查阅和借鉴,为了制作“龙舟”,他曾多次跑到北京和山西观察古建筑,花上几十天的时间记录每个角落。
世界纪录协会在2010年12月16日为孙志芳颁发证书,认定孙志芳制作的这座龙舟木雕模型,创下“世界上部件最多的手工彩绘龙舟木雕模型”世界纪录。
/心声 /
将花灯制作技艺传下去
记者等待孙志芳兴奋地介绍完,轻声问道:“孙老师,您收徒了吗? ”“现在有很多人联系我,让我教他们怎么做花灯。我很开心,也很欣慰!让花灯传承下去,是我最盼望的事情。 ”孙志芳透露,随着政府部门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手工花灯这门手艺背后的故事。在今年1月份市北区举办的首届花灯制作比赛,他为学员们介绍了花灯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了花灯的制作过程。同时他还受邀参加中国第七届工艺美术展、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就在要结束采访时,孙志芳拍了拍记者肩膀说:“年轻人学起来其实也很快,几天就会掌握基本技法。不过,这个手艺制作难度较高,当下很多人心浮气躁,很难沉下心钻研。我希望能找到一位真正喜欢这门手艺的人,将花灯制作技艺传下去。 ”(撰稿摄影(除署名外)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邹忠昊)
责任编辑:刘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