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脱贫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距离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已经一年时间了,一年来,青岛市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好压实动态监测防返贫、精准帮扶解难题、创新举措兜底线三个关键工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我市11433户、21135人脱贫享受政策户动态监测帮扶户成果持续巩固,没有发生返贫致贫问题;脱贫人口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590元,比2020年增长19.4%;全市800多个存量产业扶贫项目管理规范,持续稳定发挥效益,扶贫产业项目累计收益2.66亿元,其中2021年收益达7000万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动态监测防返贫
青岛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决巩固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实行市抓推进、区(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130个脱贫村共安排驻村干部397人,其中“第一书记”136人,继续开展驻村帮扶,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在稳住脱贫成果上取得新成效。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11354户、20972人脱贫享受政策户和79户、163人动态监测帮扶户成果持续巩固,没有发生返贫致贫问题。建立“三个一”(利用好一个数据网络平台,建立一套预警机制,密织一张监测网络)动态监测体系,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案例】
2021年6月,平度市明村镇在开展防止返贫监测活动中发现,该镇范家集村村民林德军家庭困难,该镇迅速启动防返贫险,及时为其一家三口赔付24480元。将林德军家庭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及时为其在大学上学的女儿办理了“雨露计划”,并在毕业后帮助她就业。还为这个家庭修缮了房屋,帮助林德军办理了大病救助,从根本上消除了因病返贫的风险。
精准帮扶解难题
政策扶上马、送一程。市委市政府出台衔接意见,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有关行业部门优化出台了衔接帮扶政策,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养老、产业、就业、金融、保险、兜底救助、残疾人帮扶等各项政策措施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继续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进行帮扶。
全市选择20个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各级各部门集成政策支持。组织4个经济强区和23家市属企业,结对帮扶平度、莱西1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按照不低于脱贫攻坚的投入标准加大帮扶力度。
精准帮扶解难题,持续提升脱贫质效。持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一手抓精神脱贫和榜样引领,一手抓技能培训和就业扶持,引导脱贫群众靠勤劳双手过上好日子。坚持精准施策,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帮扶,通过公益岗位、教育资助、发展产业、就业帮扶、兜底保障等,持续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水平,脱贫人口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590元,比2020年增长19.4%。
【案例】
2013年,莱西市夏格庄镇索兰自然村的于华一家因其父母患病,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夏格庄镇政府和索兰自然村进行精准帮扶,帮他们按期缴纳医疗、养老保险,落实特惠保险住院报销政策,还给老人安排了公益岗位。顺利脱贫后,在与帮扶干部商量后,于华夫妇俩又凑钱购买了蒸馍机器,镇里又拿出一万元专项资金,帮他们修缮了地面、墙面和顶棚,就这样,以于华小女儿名字命名的“多多馒头店”顺利开张了。为帮助馒头店打开销路,镇政府动员工作人员一起帮馒头店在亲朋好友中进行宣传,并联系爱心企业团购,如今馒头店的生意越来越兴旺。
创新举措兜底线
规范提升产业项目。持续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全面落实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监督权“四权分置”管理措施,全市800多个存量产业扶贫项目管理规范,持续稳定发挥效益。扶贫产业项目累计收益2.66亿元,其中2021年收益0.697亿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实施扶贫特惠保险,落实 “一站式”结算,完成理赔15164笔、赔付金额565万元,脱贫人口住院和大病门诊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不高于5%,极大减轻了脱贫群众医疗负担。创新实施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累计为重点帮扶人群等赔付803件、1087万元,运用金融手段构建市场化防贫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更有“民生温度”的保障路径。
加大衔接资金投入。财政将原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2021年各级新增衔接资金4.26亿元,其中市级安排衔接资金2.7亿元,把60%以上的市级衔接资金用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政策帮扶等各类项目183个。
【案例】
平度市崔家集镇集中使用6个青岛市经济薄弱村扶贫资金540万元建起了“扶贫农创体”,建成樱桃西红柿种植大棚36个,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一管理,引领全镇西红柿种植特色产业迅速壮大,目前全镇樱桃西红柿大棚达到2400多个,带动起周边农民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每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多元。他们的产业帮扶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广泛报道,还成为全省产业扶贫的先进典型。
人物故事:王淑婷
石磨碾实“幸福路”面粉蒸出“香饽饽”

“石磨面粉原汁原味,口感还好。 ”“选面粉,以后就认‘王大姐’。 ”借助互联网东风,“王大姐”石磨面粉在网上悄然走红,实现了一波圈粉。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原味的石磨面粉出自“王大姐”之手,但鲜有人知道这位“王大姐”叫王淑婷,曾经是来自即墨区移风店镇的贫困户。
 “石磨面粉做出‘香饽饽’,多亏了它,我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了!”今年59岁的王淑婷一脸笑意地告诉记者,这个“王大姐”石磨面粉的生意,起初是靠镇党委政府扶贫干部和父老乡亲的帮助才干起来的。后来,王淑婷因为不满足于镇电商服务中心帮忙售卖,还去找了电商服务中心,要求学习如何进行网络销售。在工作人员的培训下,如今王淑婷开办了自家的淘宝店铺,当老板、当工人、当客服,每天忙得不亦乐乎。靠着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石磨面粉”这一项,每年能为王淑婷一家增收1.5万元左右。(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孙晶通讯员 冯志)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