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文学社“记忆·中秋”诗文云沙龙丨亲情如月(王溱)

亲情如月

文/王溱

中秋十五前后的月亮是一年中看上去最圆的。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皎洁的月光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令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是如此伟大,如此神圣,又如此神奇。

当人们诵吟着苏轼脍炙人口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醉心赏月时,一面感叹时光流逝如水,一面期盼亲人平安健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世间最幸福莫过于亲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这种期望、情怀、夙愿何以表达?聪明的古人把这些寄于大自然吉祥的“天象”之中。从唐朝初年开始,华夏大地上便有了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一切都围绕着“月”,但这是特殊的“月”:圆而亮。象征着团圆,寄托着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诗人李白以“月光”唤起阵阵思念之情,引发无数人的共鸣,使其诗句流芳百世。还有那些美丽的传说也不例外,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哪个离得开“月”?“月”已成为丰富多彩、意味深长、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人回味无穷。

说起来挺有趣,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真应了俪食其的那句名言:“民以食为天”。实际想想也是正常,但凡传统节日开始都是“祭神”。“神”也有“七情六欲”,需要填饱肚子。只不过“供奉”的都是“美食”而已,不但味道鲜美,还寄存寓意。月饼就是其一。圆圆的,甜甜的,尽管后来有了其他味道,但开始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还有什么能比一家人团圆在一起更甜蜜的?所以中秋之日尽管有些人并不喜欢吃月饼,但还是要“坚持”吃上一个,哪怕是尝上一口,也是意思到家,心理上有种特殊的宽慰。

现在传统节日对人们而言早已不再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那种简单、原始的概念了,人们更多的是把节日当成了一种情感平台,尽情表达着自己的渴望和心愿。亲情是最大也是最主要的主题,只有亲人在身边才会有滋有味,才会充满节日气氛。

(作者简介:王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北京文学》《中国作家》《青年作家》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400余万字。己出版《无人接听》《千字世界》《大院那些事》《原色生活》《猜不透是好事》等作品集十部。)

扫码了解观海文学社“记忆·中秋”有奖征文详情

摄影:王建亮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