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麦收季节,6月20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平度市西万家自然村的一户人家,因为担心在田间工作的收麦机会弄坏邻居家的包菜,举起塑料薄膜做围挡,跟随收麦机前行近200米。视频播出几个小时,点赞、留言过万。 “厚道人,实在人,中国人。 ”“都知道农民不容易,播种一年都是血汗钱,惺惺相惜。为好邻居点赞! ”在点赞邻里情深的同时,不少网友回忆起儿时收麦的往事:“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也是这样,院子里晒着玉米粒、谷子,一下雨,也是大家一起收!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平度市西万家自然村村支部委员万奔德,了解了事情经过。
5亩麦田遇上5亩包菜
近日,平度市西万家自然村冬小麦陆续开始收割,夏种也全面展开,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一台台收割机、拖拉机在农田里穿梭。
6月20日,万家自然村村支部委员万奔德正看着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忙碌,不远处,58岁的村民万俊利一脸无奈,引起了他的注意。万奔德上前询问,了解了事情原委。“万俊利家5亩小麦田旁边就是邻居家种植的5亩包菜,收割机经过时会卷起地上的泥土,同时剥落的小麦碎屑也会被收割机带得到处乱飞。 ”万奔德说道,当时万俊利正在和妻子商议着怎么办,言语中透露着不知所措,“可不能为了收咱家的麦子把人家的包菜搞烂。”“收割机一经过全是土,拿出去也不好卖。 ”
村民们举着塑料薄膜跟着收割机前进。视频截图
“距离包菜成熟还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也不能提前采摘。 ”所有的顾虑担心都摆在眼前,万奔德和麦客商量后,决定第二天一早再来收割。“下午麦子比较干燥,飞溅的残渣也比较多,早起麦子会湿润些,飞溅情况能有所改善。 ”万奔德对记者解释道,因为包菜是从里往外长,一旦被溅进麦尖,它就会包裹住麦尖继续生长,从而影响品质,让农户半年的收成遭受损失。
6月20日一大早,万俊利和妻子来到地头,与万奔德和邻居家夫妻俩碰头,准备收麦,但另一个困难不期而至——风大。 “当天早上风非常大,而且风向正好是由麦子地往包菜地刮,让我们当场犯了难。 ”万奔德告诉记者,如果强行收割麦子,包菜地估计要损失近半包菜。最终经过商量,大家决定找些东西挡住飞溅的小麦碎屑。
5人到处搜索想要找到合适的家伙什,最后想到了家里的塑料膜。 “那是家家户户都常备的,正好能派上用场。 ”万奔德说道。
众人自发举起“挡风墙”
麦客开上收割机,万奔德等5人手里拽着塑料膜的一头,脚下踩着另一头,做出着遮挡的姿势。但是由于收割机经过带来强大的风力,5人手里的塑料膜被掀飞,极难控制。
“实在不行,就把这半边地留出来,用镰刀割吧。 ”就在万俊利想放弃时,几位邻居突然出现,帮着几人解了燃眉之急。 “一年当中,农民最苦最累的就是夏收时节。过去收割麦子的主要工具是镰刀,一天下来只能收两亩地,还累得腰酸腿疼。万俊利夫妻俩都年近60岁了,用镰刀收麦,肯定会累得够呛。 ”短短几分钟,闻讯赶来的村民一个接一个填补上了中间的空隙,让风力不再扰动塑料膜,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挡风墙”。
“可以了!前进! ”随着一声令下,这个5米多长的透明“挡风墙”随着收割机不停地向前移动,几人不顾小麦壳的碎屑在风力的作用下刮到脸上、身上。 “后来的几名村民没想到会遇到这事,都穿着单薄的短衣短裤,有的甚至没戴帽子。”万奔德回忆,几人举着塑料膜走完了近200米的收割路程。
“结束的时候,过来帮忙的几人满身都是碎屑。 ”万奔德说道,但几人说笑了几句,就转身回到自家田里,继续忙碌。直到今天,万奔德脖子上还留下了坚硬的麦尖刺过的痕迹,如同一片红疹。 “当时也没有多想,看着需要帮忙,就直接上去了。 ”现场帮忙的一位邻居笑着说道,“我们不觉得这是个大事,谁家都会遇到点事,遇到事解决事,解决了就是好事。 ”
邻里互助已成为常态
“我们村一直是邻里互助,谁也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万奔德说道,最近杏子、黄瓜、扁豆等农作物纷纷成熟,邻里间都会互相送,“你家有杏,我家没有,你送点过来,我也给你送点我自家种的黄瓜,大家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相处的。 ”
就在视频发布的前两天,村里一户人家刚刚收割完17亩麦子,还在地里为麦子装袋。下午4点,突然开始打雷,几分钟后,就有村民陆续赶来,大家合力帮忙收麦子。经过近30分钟的努力,27名村民将17亩麦子转移到3个场地并盖好雨布,在大雨来临之前,终于将全部麦子收好。“大家收拾好之后,各自离开了,连招呼都没打。 ”万奔德说道,“这就是远亲赶不上近邻,我们村一直是这样的,在下雨的时候,谁的粮食没收完,就赶快帮忙去抢收。 ”
“村里每年到了收获时节,最能体现邻里情。”万奔德说道,村里家家户户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留守的多是些老年人、妇女。在村里,邻里之间遇到难事的时候,都能快速地融合成一个有力的整体,而维系这种淳朴乡情的纽带往往就是几条丝瓜、几个茄子,或是收麦子、晒谷子时搭过一把手,而这些是不能拿金钱来衡量的。
炙热的太阳拥抱着麦田,一阵阵风掀起层层麦浪。金色的麦浪里机声隆隆,农机手们熟练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奏响了麦收曲,也诠释了邻里情。(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徐小钦)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