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产教融合谱新篇,青岛电影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再上新台阶!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5日讯  6月24日上午,青岛电影学院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青岛市博物馆产教融合战略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在青岛电影学院举行。

青岛电影学院视觉艺术系于2018年获批“文物保护与修复”本科专业代码(130409T),是国内第二批次两家获批改代码的本科院校之一。文修专业师生在2021年曾负责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全程影像记录及信息采集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教学已取得行业专家的认可。

此次四方通过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将共同在田野考古、水下考古以及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合作办学、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与行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模式,为适应新时代文化产业和文博事业的新要求,发挥双方的优势及特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校行合作,更好地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将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打造一个新的专业群,该专业群将以现有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为依托,再添数字化技术、虚拟影像技术、水下摄影三个新成员。”青岛电影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教研室主任王少博说,依托海发集团优势,青岛电影学院在该专业群的建设上已具备丰实的师资力量,未来可期。

观海新闻记者了解到,青岛电影学院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早已获得业界的高度认可。2018年10月,王少博曾带领6名学生前往参加了“南海一号”部分文物的修复工作。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从泉州港驶出 ,沉没地点位于中国广东省,1987年在阳江海域发现,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2019年8月6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工作会,发布了“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成果。沉船中共出土18万余件文物精品,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重要意义。

王少博带领6名学生参与修复了“南海一号”被打捞上来的54件瓷器,并入馆展出。“文物修复工作体量大,难度更大,我们修复的是一个网兜(一个单元格)里的瓷器碎片,其中一个盘子碎成了40片。我们首先要去除有害物质,然后根据专业知识进行一点点比对、拼接、修复……最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丰硕的修复成果。”王少博说,他还带领学生参加了其他一系列出土、出水文物的修复工作,均顺利完成了所承接的整理或修复任务。

据介绍,此次四方签约开展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并非偶然。此前,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刘延常曾给青岛电影学院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学生上过课,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 的学生也曾多次前往青岛市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及其他相关实习实践。

此次签约后,四方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学科优势,在产教融合上深入发力。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刘延常、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穆长清、青岛市博物馆馆长邱玉胜、青岛市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赵好、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工程规划设计部副主任张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主任彭峪出席签约仪式。

青岛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孔祥华、常务副校长苏文洁、副校长卢斌出席,党政办主任刘腾飞、影视创作中心主任陈亮、视觉艺术系主任余麦多、摄影艺术与技术系主任秦竞红、文物保护与修复教研室主任王少博、水下摄影方向负责人丁硕、文物修复专业全体学生参加了仪式。(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武嘉璇)

责任编辑:杨海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