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经过自动化清洗机。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苹果红了,品牌亮了。
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达到145亿元。蓬莱、栖霞、招远成功入选国家级山东烟台苹果产业集群,成为全国50个产业集群中仅有的两个苹果产业集群之一。
烟台苹果,一个承载着烟台农业光荣和梦想的传统优势产业,正焕发出新时代的产业发展新优势,向着高质量发展坚定前行。
硕果飘香,又是一年苹果收获季。10日召开的烟台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与会人员走进现代苹果园看丰收,来到会场内部话发展,全力助推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创新优势、再攀新高峰。
2020年,注定是百年烟台苹果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烟台市委、市政府把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市三重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改革攻坚的重点任务,以加快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苹果产业改良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苹果品牌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品牌带动,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市苹果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老旧果园改造开局良好,已超过47万亩。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召开在即。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达到145亿元,连续十二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蓬莱、栖霞、招远成功入选国家级山东烟台苹果产业集群,成为全国50个产业集群中仅有的两个苹果产业集群之一。
苹果红了
现代果园里“风光好”
“我们拿出免套袋有机果,让观摩人员品一品、评一评,品质就是不一样。”10日10日上午,烟台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观摩首站来到位于蓬莱刘家沟镇的昊林果品合作社示范基地项目。
说这话的是昊林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回得建,从1985年就从事烟台苹果种植的他有些激动。“我们坚定发展现代果园,过去一家一户的乔化种植模式不行了,采用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发展规模经营,这是必然趋势。”回得建深有感触地说。
昊林果品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订单”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1500多亩,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订单式销售”,建立有机土壤改良技术和无农药使用示范基地,生产高档免套袋有机苹果。2017—2020年,合作社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成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苹果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园1400亩。种植模式的改变,带来管理效率的提升。果园除草、施肥、浇水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可节水60%以上、节肥50%以上,果园管理人员加上工人才25人左右。矮砧集约栽培,透风透光好,果色果品都高。
又是一个果香四溢的金秋。还有10天左右时间,昊林果品合作社果园基地的500亩苹果就要成熟了。合作社与深圳百果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深圳百果园的高档果品生产基地。观摩人员感慨道,这里的苹果还没采摘,一只脚就已经踏上市场了。
一处果园,一方产业。蓬莱昊林果品合作社示范基地呈现出的产业新气象,恰是烟台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体现。
今年以来,烟台全市苹果主产区以老龄果园改造、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改革传统乔化栽培模式,集成创新省工省力、优质高效的现代集约轻简化栽培模式,以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带动产业涅槃升级。全市更新改造老龄果园47.2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的18%;其中成方连片30亩以上的15万亩,占总改造面积的31.8%。建设市、县、镇、村四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70处;其中千亩以上的市级示范园区9处。
发力高质量
再启“果业革命”的大幕
苹果产业之于烟台,意义不同一般。它是烟台农业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去年以来,有着140多年种植历史,连续12年创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的烟台苹果,又一次拉开“果业革命”的大幕。
直面产业发展“人老、树老、品种老”“用工高、消耗高、成本高”“国际、国内、其他水果市场挤压”等“三老”“三高”“三压”等问题,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是烟台苹果继上世纪80年末完成品种革命后,又一次刨根换种的品质革命,方向直指高质量发展。
重视力度实为空前。2019年9月,省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我省苹果要改良、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山东品牌”。烟台市成立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术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飞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吴承丙和副市长崔宗涛任副组长,四位市领导齐抓共管。
推进举措雷霆万钧。烟台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召开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列为2020年“三重”工作重中之重事项来全力推进。
顶层设计引领产业未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2022年)》和《烟台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通过丰富政策供给,推动产业从总量的扩张向质量的提升、效益的增加转变,坚持市场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烟台打造成世界一流苹果生产基地、中国苹果产业的科技创新引领者,叫响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实现果业强、果香美、果农富,巩固扩大烟台苹果的品牌效应和竞争优势。
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新引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一体化推进烟台苹果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和苹果文化博物馆“三中心一场馆”建设。7月29日,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烟台市政府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签约。苹果产研院与蚂蚁集团等单位和企业相继签约。苹果产研院以集聚苹果·果业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助推传统果业转型升级为宗旨,组织开展苹果及果业产业技术研究和集成攻关,建成苹果·果业创新创业共同体,辐射带动果树产业特色化、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
多元投入让产业升级“不差钱”。产业要发展,资金是动力。积极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创新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整合安排涉农资金,对苹果产业实施精准扶持,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苹果产业聚集。目前,国家、省、市、县四级财政支持苹果产业专项资金累计达到2.7亿元,烟台市政府与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政银担”合作,推出“鲁担惠农贷-果树贷”产品,落实贷款资金超过1.77亿元。上半年吸引各类社会工商资本投入资金超过4.4亿元。
久久为功
办好苹果节建设“中国苹果谷”
“要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明年市县两级示范园区都要争取打造成数字果园”“加快做好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的相关筹备工作”……10日召开的烟台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对今后一个时期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持续推进老旧果园改造。抓住今冬明春农作物倒茬、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及早抓好老龄果园更新改造,推进成方连片规模化改造和多品种改造,力争今冬明春全市新改造规模不少于40万亩,成方连片30亩以上规模化改造面积达到50%以上,新品种栽培面积达到25%左右。着力抓好市县镇村四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广肥水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病虫防控生态化等先进栽培技术,明年市县两级示范园区都要争取打造成数字果园。
高水平办好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节会是产业交流提升、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桥梁和平台。现在离今年苹果节开幕还有不到20天的时间,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加强与省内外其他产区的联系,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深加工的产业项目,力争更多企业来烟台参展。
加快“三中心一场馆”建设。以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共同体为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融合发展,争取用2—3年的时间,建成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中国苹果谷”。目前, 大数据中心围绕建设国家苹果大数据重要节点,项目功能模块基本开发完毕,正与烟台大学合作,完成区块链溯源平台对接。展示交易中心和苹果文化博物馆有关展陈内容、文史资料征集等工作基本完成。10月中旬前“三中心一场馆”将全部建成运营。
苹果红了,品牌亮了。烟台苹果,一个承载着烟台农业光荣和梦想的传统优势产业,正焕发出新时代的产业发展新优势,向着高质量发展坚定前行。(YMG全媒体记者 侯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