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7月14日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11℃/26℃ 晴
今天,由青岛市第九批援藏组投资7300万元建设的西藏首座青少年科学院——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正式揭牌,同时,中小学生生态保护主题研学活动同步启动。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内同步一体建设了西藏首座少年军校、西藏首座黑颈鹤保护馆、西藏首座海洋科普馆。这是青岛援藏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援藏项目,也是青岛援藏组在日喀则市集中资源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义务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方面一次有效的实践探索。
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正式揭牌。
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占地29735.12平方米,建筑面积12683.07平方米,于2021年6月开工。校园内划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区区相通,楼楼相连,浑然一体,可同时容纳600名学生上课、食宿。这是日喀则市乃至西藏首所集科技、国防、研学、思政、劳动、生涯规划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育和综合素养教育中心,依托江当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农业、工业、手工业、科技、生态、文化、旅游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计划安排全桑珠孜区中小学每学期在此进行为期一周的寄宿学习。桑珠孜区乃至日喀则市的中小学生将在这里开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课程,包括科学技术、科创竞赛、劳动实践、思政、国防教育、生涯规划等课程。
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外景。
孩子们在海洋科普馆参观。
“哇,还有这样的珊瑚啊。”本次揭牌同步启动的日喀则市中小学生“生态保护主题研学活动”中,来自桑珠孜区的中小学生们在青岛援藏组联系青岛海洋科技馆支援建设的海洋科普馆中,第一次见到了稀有的海洋生物标本,大开眼界。此次研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培养生态保护习惯,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暑期生活。青少年科学院内的海洋科普馆、黑颈鹤保护馆和生态保护图片展,同步开展了高原特色生态教育、黑颈鹤保护教育、海洋文化普及,为青少年打造全新的生态保护课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当好西藏生态保护卫士,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青少年科学院内部东侧是黑颈鹤保护馆。
藏族同胞在黑颈鹤保护馆参观。
“这是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这是拉萨舰,这是青岛舰……”在与青少年科学院一体建设的日喀则市少年军校中,讲解员给前来研学的孩子们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史、陆海空三军主要装备等,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关注国防的种子。日喀则市少年军校是在青岛第九批援藏组积极联系下,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当地驻军、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科协的大力帮助下,依托西藏自治区国防教育、驻军和青岛海洋文化与“海军城”的国防教育资源而建成,将定期协调日喀则驻军单位为青少年开展陆海空一体国防教育,打造日喀则市青少年强边、固边教育阵地。
日喀则市少年军校。
孩子们在少年军校参观。
以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为中心,加之校内的少年军校、黑颈鹤保护馆、海洋科普馆,联合周边的西藏首座青稞博物馆、西藏首座县区级乡村振兴学院、光伏产业园、现代农业大棚、养殖基地、日喀则和平机场等,桑珠孜区和青岛援藏组将在江当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内打造一处功能完备的青少年教育研学基地。桑珠孜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普琼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日喀则市青少年科学院的建成填补了桑珠孜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空白,使得桑珠孜区乃至日喀则市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综合实践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感谢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组三年来对桑珠孜区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做出的开创性、系统性、实效性的工作。下一步,桑珠孜区将切实增强提升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依托青岛援藏优势,充分用好、用活援藏资金,切实把青少年科学院越办越好,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建亮)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