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在青开展!带你看“青岛手造”迸发与众不同的勃勃生机

原创 2022-07-15 17:0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在青开展!

带你看“青岛手造”迸发与众不同的勃勃生机

上世纪80年代,手工编织一度风靡一时,但随着经济发展,手工编织作为一门实用技艺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由毛线编织的“冬奥之花”让编织艺术再度回到大众视野,这些手工编织栩栩如生的“花朵”又被称为“永不凋零的非遗之花”。

一个钩针一捆毛线,就能编织出绚丽多彩的世界。近日,“永不凋零的非遗之花”再次出现在青岛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上,还有宫崎骏童话、充满神秘色彩的美人鱼家园、神奇动物园......等一系列展品,细细的线在编织艺人手里变成了多彩绚烂的艺术品,呈现出梦幻般的模样。时光奔流不息,编织巡回交替,这场青岛市首届全国编织艺术展正把这项精巧的手工艺用传统与时尚碰撞的方式,展示给世人。

辐射全国,打造全新艺术展平台

本次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以庞大的全国手工艺人为基础,面向全国范围征集作品,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500多名编织艺人的3000余件编织作品。

走进展区内部,区别于陈旧的静态展示,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内采用的是具有创造力的有序空间展陈方式,根据不同作品的大小和制式,调动整个空间中能够配合的因素,作品不单单是一件作品,它更是结合了色彩、光影和别出心裁的综合材料的大型装置。

谈到展览建立的初衷,发起人王晴说:“我们做的不仅是一个展览,更是想要打造一个集展示、售卖、研学为一体的编织艺术平台,向大家展示编织拥有的无限可能,这个展览既是面向群众展示宣传编织手工艺术的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编织艺术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也是面向更多的手工艺人,给她们一个可以展示、交流、售卖的平台,解决手工艺人的产品产业化难题,建立起市场、手工艺人、群众的沟通载体。”

以展带销,手工艺产业化新思路

艺术展正在充斥大众生活,不仅成为当下年轻人文化休闲娱乐的新方式,也逐渐成为品牌呼应消费者文化需求的新方式。在编织艺术展里有一面“材料墙”,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毛线团排列整齐,“材料墙”旁边是专门的手工艺体验区,作为研学+售卖板块,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王晴发起的艺术展里。

在王晴发起的第三届全国衍纸艺术展,她们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余件展品,实现了15万人次的参观数量,为500多位衍纸手艺人联通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最初我们只是想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手造艺术,但是完全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举办衍纸艺术展的时候我的员工给我打电话说‘老板,材料包卖没了,快再上点’我当时心里特别激动,手工艺产品产业化是一条非常难走的路,但是当时我感觉我找到出路了。”王晴说。

王晴在她发起的艺术展上找到了手工艺产品产业化的新思路——艺术展带销,利用手艺人+作品+展览的方式打造属于“织女”们的新品牌,以艺术展作为平台,衍生出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平台连接全国“织女”与市场的对接渠道,真正实现以展带销。

聚焦青岛,打造编织品牌创造无限可能

连续三届全国衍纸艺术展和本次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王晴和她的团队都选择在青岛举办,这个青岛大嫚儿说:“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打造属于青岛自己的编织艺术品牌,一个带动全国‘织女’走向世界的独具特色的品牌,希望提到编织艺术大家就能想到青岛,让青岛成为编织艺术的地标城市,让编织艺术成为青岛手造文化的新名片。”

编织艺术作为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有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每个编织产品都是匠人们独一无二的作品,一纹一路,皆是艺术。在这场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上,正是像王晴这样的一群人,让我们看见了手艺人的坚守、艺术文化的传承,更看见了她们带给手造艺术的无限可能,她们拨开旺盛生长的当代文化,让传统精粹也能绽放在大众视野之中。

在青岛的青山碧海之间,流淌的不仅是灿烂的琴岛文化,还有泊里红席、平度草编、孙氏沉香、莱阳木偶戏等这些不断传承的手造文化,青岛手造“乘风”文旅经济,“破浪”疫情危机,它的发展有生命力、有创造力,在全国走出了独一无二的步伐。

2022年7月17日上午10点,将在青岛纺织博物馆大厅举行第一届全国编织艺术展&回归艺术展开幕仪式,展览将持续半年,欢迎大家到场参观。(智慧青岛记者  刘爽 赵振宇  摄像/赵安邦)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