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钢铁驼队”重构中欧供应链,身处“双节点”,青岛的陆向大通道要延伸再延伸

2020-10-22 05:40 青报观象山  

世界关上了一扇门的同时,往往会打开了一扇窗。受疫情影响,既有的全球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但同时,新的供应链正在加快构建。

其中,中欧班列作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在跨境贸易中大放异彩。10月16日,今年第1200列“齐鲁号”欧亚班列从济南董家货运集结中心驶出。至此,“齐鲁号”欧亚班列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年度开行目标,同比增长46.3%。

商务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共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运送货物46.1万标箱,同比增长41%,连续4个月屡创新高。7月和8月,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单月新高,分别开行1232列和1247列,全年有望突破1万列开行目标。眼下的中欧班列不仅成为各国抗疫的“命运纽带”,更是稳定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的“钢铁驼队”。

放在城市层面,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向通道或将重塑城市竞争力。

对内陆城市而言,想成为物流枢纽,除了机场货运能力的建设和争夺,时间短、成本低的铁路物流更值得依仗。目前,打通了陆向跨境大通道的中欧班列,让内陆城市晋升开放高地成为可能。

对沿海城市来说,陆向通道是能令海运长板更长的关键。拥有北方地区最大港口的青岛,在海向通道上资源禀赋优渥,航运物流有着突出优势,与东北亚的辐射连接关系较强。但在陆向通道上,由于铁路交通基建相对薄弱,青岛对腹地的辐射连接反而不足,中欧班列仍处于起步阶段。

当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城市有了更多崛起的机遇,沿海港口城市想要保持领先,必须在海向通道的优势基础上,寻找伸向腹地的新通道。

作为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青岛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作为“一带一路”上的双节点城市,青岛被赋予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的国之重任。

手握一把好牌,关键是怎么出牌。青岛要当好“双节点”,必须补齐陆向通道的短板,让海向通道的长板更长,让青岛与沿黄九省区城市的联系合作更紧密,与上合组织国家的联通的渠道更多元更便利。

联则通,通则兴。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已在西安、郑州、兰州、临汾等黄河流域城市设立内陆港,由海向陆、瞄向广阔的内陆腹地,逐步构建起辐射沿黄、国际互联互通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

一场关于陆向通道的破圈运动在青岛席卷而来……

1、对城市的价值

中欧班列,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开行量逆势上扬,今年前7个月共开行6354列,同比增长41%,累计运送近万吨抗疫物资,成为欧亚大陆之间的“生命之路”。

作为铁路运输,中欧班列比航空成本低,比海运效率更高,而且安全、准时、受自然环境影响也小。所以,与其说它是疫情之下的替代方案,不如说疫情让它的价值被重新发现。

早有城市率先发现并享受到了中欧班列的价值。

2017年6月,中欧(青岛)国际班列在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首发,班列共载有41个集装箱,货源主要包括胶州当地的机械装备、轮胎橡胶、家电等产品,以及烟台地区的日用品、河南的建材、耐火材料等。22天后,它抵达目的地莫斯科,运行时间比海运节省约30天。

不止于此。

十几年前,当时的IT巨头惠普经历了漫长的犹豫和考量:要不要把生产基地放在非沿海城市重庆?

面对机遇,重庆极力争取。于是,重庆官员和惠普高层一起举着地图,大致画了条从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线路,我国首条中欧班列——“渝新欧”呼之欲出。

在当时的铁道部(今天的国铁集团),以及多部委的支持下,2011年春天,首趟运载着惠普电子产品的“渝新欧”班列,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后来的重庆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再后来,重庆逐渐形成5000亿元级别的电子信息产业,超过该市传统的汽摩和机械制造产业,成为其第一大支柱产业,至今依旧是。

这一成就,显示了一条稳定、便捷、不算太贵的出口物流路径,对于产业集聚、发展的作用,以及对于一个城市的价值。

9年间,中欧班列开行得到国内城市的持续推动。目前,我国已有62个城市和欧洲15个国家的51个城市联通,累计开行中欧班列2.4万列,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骆驼”。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看到了这条经济走廊带来的机遇,企业依据中欧班列布局生产,更是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

2、城市之争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欧班列的意义更加凸显。它是陆向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实现“双循环”的重要通道,也是枢纽节点城市辐射周边、集聚发展的重要工具。

于是,中欧班列成为城市竞争的新着力点。2019年,西安开行2133列,成都开行1551列,重庆超1500列,乌鲁木齐、齐鲁号(山东多地)、郑州的开行列数都超过了1000列。

目前,西安仍在提速。从7月1日起,中欧班列“长安号”推出了每天开行4班的“公共班列”;重庆市政府加强与四川省口岸物流主管部门的联系,推动两地中欧班列政策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事项;2020年郑州要初步确立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地位,中欧班列(郑州)年开行1100班次,本地货物占比达到18%。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2亿虽然不多,却将城市间关于中欧班列的竞争推向了新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欧班列开行过千列的城市排名中,亦有青岛的贡献。2017年开始,包括青岛在内的山东多个城市陆续开通中欧班列。次年10月,山东实现了济南、青岛、淄博、临沂等全省中欧班列资源整合,统一命名为“齐鲁号”。2019年,整合后的中欧班列全面发威,全省开行数量跃居全国第四,占全国开行总量的12%。今年以来,“齐鲁号”欧亚班列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已开行1200列,同比增长46.3%。

目前,“齐鲁号”城市间线路已增至36条,可直达14个国家42个城市,构建起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青岛是“齐鲁号”的主力军:今年前9个月,“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276列,同比增长8.2%,其中中亚班列去程246列,返程18列,中欧班列(白俄)去程12列,占全省的24%。

作为拥有优良港口、海向通道畅达的城市,青岛在国际物流贸易的陆向通道构建上如此卖力,用意十分清楚。

3、打通出境的陆向通道

道路相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青岛孜孜以求。

作为港口城市,青岛在海向通道拥有绝对优势:青岛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与日韩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面向太平洋的区位战略优势,和北方地区最大的港口。全市176条集装箱航线、54条海铁集装箱班列通达世界700多个港口。

但是,青岛并不甘心“一条腿”走路。多年来,青岛陆续开通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蒙班列、中韩快线、东盟专列等多条国际班列,着力打通出境的陆向通道。

青岛还借助海向通道优势,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有效延长自己的物流大通道。目前,青岛已经搭建起连接日韩、东南亚、中亚、中欧和中蒙的过境物流通道,基本形成了“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成为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面向日韩亚太市场的“出海口”,日韩商品进入中亚内陆市场的国际海铁联运贸易物流综合枢纽。

事实上,青岛作为东亚太平洋西岸海陆衔接条件最好的城市,不仅具有构建 “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主通道的优势,更握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显然,青岛不是普通的沿海城市,而是资源禀赋优渥、承载国之重任的“双节点”城市。境外,青岛要贯通东西、连接陆海,那么就必须补齐陆向通道的短板。青岛只有向西把黄河流域的通道打通,才能从陆上连接上合组织国家、中亚、欧洲,真正让东西互济起来、陆海联动起来。

4、辐射内陆腹地

境内,陆向通道对青岛的价值和意义更甚。

当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城市有了更多崛起的机遇,沿海城市要融入新发展格局,势必要与更多内陆城市协同合作,陆向通道至关重要。

中国的国内大循环,必然是跨越南北、东西互济的循环。青岛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又是北方第三大城市,既是内外循环的“双节点”城市,又是国内东西、南北大循环的“双节点”城市,在推动国内大循环中,必将也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充当龙头,而青岛是龙头的龙头。但一直以来,青岛这个龙头昂得并不是那么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对广袤的内陆腹地辐射还不够。

意识到这一点的青岛正在破圈。

随着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规划和建设,以青岛为起点向北连通东北、向南连通长三角的新一代高速列车通道,已经纳入山东省综合交通布局优化提升方案。

通过铁路基建的布局,青岛的雄心展露无疑——对内要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形成发展互动;对外要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成为面向世界开放、整合全球资源要素的新高地。

除了基建,青岛与内陆城市的分工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在“大循环”“双循环”的新格局下,由海向陆、瞄向广阔的内陆腹地,已成为当下港口布局的重要动向。青岛的176条集装箱航线、54条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和19个内陆港实现了航运物流网与陆域物流网的有效衔接。其中,国际班列有6条,国内班列通达西安、郑州、洛阳、成都、库尔勒、宁夏等地,基本形成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

受益于国际互联互通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青岛更是把“出海口”搬到了沿黄内陆城市“家门口”。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已在西安、郑州、兰州、临汾等黄河流域城市设立内陆港。

未来,还将有更多班列和内陆港开通。在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上,青岛携手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与胶东经济圈五市共同签署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相约共建海港和内陆港联动合作体系,共筑东西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共建共享,推动沿黄九省(区)城市共享开放发展红利。

正如沿黄九省(区)所达成的共识,黄河流域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是国内循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包括产业链的重构、各地的优势互补,未来大有作为。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青岛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 | 长亭   策划 | 沈默    编辑 | 长亭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