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智能产业是提升城市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市政协委员魏名君建议,加快青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步伐——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技术科学,它促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全面、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引领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近年来,面对这场科技革命兴起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青岛谋定而动,政策先行,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有13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未来,想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我市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因此,建议青岛在智能制造方面发挥产业优势,形成示范模式。首先,总结试点示范工厂经验,继续聚焦“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建设,以数据驱动助力制造效能提升,以产品数字化为核心,推进数字化研发、数字营销、智能制造和智慧园区等四大业务体系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同时,支持基础条件好、技术模式领先的优势企业率先推行智能制造,分行业建设成一批示范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然后再低成本化进行同行业方案垂直推广,探索形成一批成熟、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
2、 鉴于目前部分农村水利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市人大代表鞠炳锦建议,加大农村塘坝、水渠等水利设施的整修力度——
近年来,我市持续维修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村塘坝、水渠具有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尤其是一些塘坝建成时间长,塘坝淤塞严重、塘坝埂岸坍塌问题依然存在,蓄水功能相对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
为此,建议一是要增加对农村塘坝等设施的投入,确保每年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塘坝的清淤整治。梳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塘坝,优先整治,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二是加大对水库下游河道的整治和管护,加大对小型水库下游河道的管护资金投入,确保水系畅通;三是加快对农田支渠建设步伐,对原有年久失修的水利沟渠,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清淤、疏浚和修整;四是加强后续管理责任,建立管护补贴到村的长效机制。对建成的塘坝、水利等设施,由各镇水利站负责后续管护和修复,落实到村或由村代管的水利设施,保障整修工程长效。
3、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是岗位胜任力的基石。为此,市政协委员于典科建议,须全面提升驻青高校大学生身体、心理素养——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专业能力是岗位胜任力的基石。如何开展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养和岗位胜任力成为当下青岛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议全面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鼓励大学生集体或个人利用课余、周末和假期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去”,建立大学生校外运动登记制度。设立专项基金,为每位登记学生免费提供意外保险,免除学校和学生的后顾之忧。其次,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须切实落实宪法“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规定,高校不再开“家长会”,不设“家委会”,除学生发生意外、心理问题和严重疾病外,不得联系家长,切断家长干预正常教学秩序的机会。此外,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力度,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明确人生不同阶段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定期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专业设置的原因和社会价值,为未来城市发展储备合格的人才。
4、 社区厨余堆肥处理是一种低投入、低碳排的资源化处置方式,为此,市政协委员王镝建议,开展社区厨余堆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基本单位,是“无废城市”建设的细胞载体。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青岛应积极探索社区厨余堆肥处理,广泛推广低投入、低碳排的资源化处置方式。
为此,建议将社区堆肥模式纳入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扶持推广社区厨余堆肥利用模式。首先,综合考虑社区堆肥硬件设施、管理运营成本的投入需要及堆肥带来垃圾减量、减碳效益,建立综合奖励补偿机制。每年选取一定数量住宅社区(小区),打造社区堆肥和社区共建花园项目;其次,建立社区堆肥培训指导中心,通过培训赋能管理操作人员,指导社区推广厨余堆肥技术;第三,通过建立社区厨余堆肥相关数据收集监督考核体系,探索规范管理和循环利用机制,高质量推动社区厨余堆肥提供保障;第四,赋能生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构建低成本、高效能的社区绿色低碳循环模式。将社区厨余和绿化垃圾堆肥纳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园林绿化管理范畴,优化垃圾分类堆肥服务人员配置和管理流程,形成开展厨余堆肥利用长效机制,全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