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产业说⑤|老字号追“潮”创新,四代匠心传承续写“不老传说”

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手造产业,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传统手工艺宝库。山东的岱青海蓝间沉淀着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着故事,胶东手造更是山东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岛贝雕、烟台银壶、潍坊风筝、威海大花饽饽、日照黑陶……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胶东地区拥有33家“山东手造·优选100”首批“山东手造”优质单位,一针一线、一钉一铆都写满了胶东文化的传承,为手造产业注入独特的灵魂……“胶东手造”从岁月沉淀走来,串联起文化传承的针脚,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今天起,为您带来““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产业说”系列主题报道,一起来看胶东手造产业化发展之路。

“山东手造·青岛有礼”-产业说|老沧口糕点

浆亮不粘,一口流蜜的“蜜三刀”、一咬就掉渣的“大虾酥”、Q弹麻薯……从一个小推车、一口小油锅和无缝钢管做的“烘箱”到如今百年传承的老店,老沧口糕点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藏着老青岛人儿时的味道。

在李沧区四流中路上,有一家良心传承四代的老字号糕点。走进店铺,空气中弥漫着满是中式糕点的香气,大虾酥、鸭尾酥、经典老面包等一系列特色糕点,是很多老街坊戒不掉的早餐,是外地游客争先抢后的特产,是在外游子对家乡思念的情感寄托,也是一代代老青岛人家乡味道的传承。作为青岛糕点老字号之一,老沧口糕点是记忆中传统糕点的“老”味道,其制作技艺已经申报非遗。

四代传承,留住青岛记忆

一双巧手,一门手艺;一种味道,百年传承。每个老字号都有自己的一段故事,老沧口糕点也不例外。

旧社会时,王忠强的祖父就做得一手好炸货,家中孩子爱吃的江米条、琵琶梗和蜜三刀等小点,经济并不宽裕的他也会亲手料理,尽力满足孩子们,解放后,王忠强和父亲两代人凭借家传的手艺,征服了无数青岛人的味蕾……从一开始的一辆小推车、一口小油锅和无缝钢管做的“烘箱”,王忠强一步步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由他主导改进、研发的多款糕点,全城飘香。

后来,做点心的手艺传到王晓毅两口子手里,传承守正的同时也在积极创新,无论是承载着老一辈回忆的老式鸡蛋糕和传统的花生油桃酥,还是为糖尿病人探索创新研发出的木糖醇鸡蛋糕、木糖醇桃酥……凭着一块块糕点,挖掘传统工艺,彰显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魂,传承了老一辈的手造精神,从选材、研发到品控等方面努力探索传统美味与新式健康之间的平衡,时刻将“老沧口糕点“手艺上的“规矩”——面点手工揉制、“蜜三刀”浆亮不粘,一口下去要会“流蜜”、“大虾酥”要酥到一咬就掉渣……融入老沧口糕点制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道工艺中,用料扎实,用料精细,庞大的市场基础也让老青岛的味道代代相传,进一步叫响了老沧口糕点的名号。

正是这百年如一日的匠心坚守和一点一滴追求极致的精进,造就了正宗“老沧口糕点”独特的市场魅力与文化内涵。

守正创新,擦亮老字号

再好的技艺也要守得住。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加速推进,如何让传统糕点品牌焕发新生,也成为老字号品牌不得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排队”在老沧口糕点店铺门前已是常态,供不应求的局面带来了“老沧口糕点”新发展的契机——建立自有中央工厂,部分手工生产环境实现了机器替代,用现代化手段最大程度改进传统技艺,产量大大提升,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份甜蜜的味道愈发醇香。

面对消费升级新趋势,老沧口糕点通过电商平台很好地抓住了时代脉搏,如今老沧口糕点传统点心仍以手工为主,面包以自动化生产为主,面包生产线规模已达3000平,年产值200万公斤,促进产业延伸、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在产品端、供应链端发力之外,老沧口糕点也在时刻把握烘焙行业潮流趋势,复兴中式糕点,迎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需求,全线覆盖,牢牢抓住消费者,唤起新生代对老字号的记忆和认同,既守住了经典,又当上了“网红”。

行业诚信影响力品牌、3.15放心满意诚信品牌、行业影响力放心品牌、优秀传统技艺匠人奖……其背后文化内涵与历史荣光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老沧口糕点”品牌能在时光流转中经久不衰离不开传统手艺的传承,产业化创新让传统手艺艺生机勃勃,守住根脉,我们期待更多老字号的“不老传说”,用匠心延续这股甜蜜的烟火味道。(智慧青岛记者 徐琳倩)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