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东西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它们穿越时光,回溯历史,走到我们面前。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除文明古迹与秀丽山河的第三种绝色,它所承载的不只是浓墨重彩的历史,还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创艺大赛 手造“乘风”
同非遗共振,与创意同频。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观海新闻、智慧青岛、青岛市自媒体协会承办,烟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威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潍坊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日照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的2023年青岛市第二届手造节创艺大赛(胶东经济圈)火热进行中。
大赛自7月21日开启报名通道以来,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大众参赛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已收到来自文旅、手工艺协会、高校、文创工作室、手造文化爱好者等不同行业手造者的近200件作品,涵盖非遗、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等多个领域。
齐鲁大地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民间工艺、传统产业资源,胶东地区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手造沃土,青岛贝雕、烟台银壶、潍坊风筝、威海大花饽饽、日照黑陶……胶东手造蕴藏大量中华传统文明的瑰宝,孕育着无限广阔的产业“蓝海”。一场大赛,点燃了胶东地区手造人的热情,一件件匠心手造接连不断,在这个酣畅淋漓的盛夏,激起了一朵朵璀璨夺目的艺术浪花。
绝色胶东 向“潮”而生
当传统与现代的隔膜得以打破,人们会用怎样的口吻在新时代讲述沉淀了千百年的匠心故事?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大赛征集到了近200件作品,其中还涌现了《二十四节气精灵》剪纸、《五谷丰登》花饽饽、《生命·里院》齐绣、《彩绘木雕-门神》木雕、《鹅卵石趣》手工雕刻等一大批独具胶东特色的手造佳作。以创新思维挖掘传统文化,用现代技术演绎传统文化,技艺的风骨永不凋落,匠心的手造向“潮”而生,传统手工艺正以各种创新方式重放光芒,展现着绝色胶东的独特魅力与人文内涵。
《二十四节气精灵》剪纸
《五谷丰登》花饽饽
《观海》这件作品灵感来源于胶东地区神秘、幽静、华丽,又充满力量的海洋。作品运用传统手造的印染技术,此外还使用了宣纸、锡纸等材料,构成简单利落。蓝色颜料和黑色颜料的碰撞、融合,描绘了深海的神秘。底部的锡纸托起球体又使作品充满了科技、未来和现代感。
《深海之章》石画作品利用石头本身的独特造型进行创新,使它变成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让这街边随处可见的石头可以作为家居装饰走进千家万户。
《生命·里院》这幅作品历时7个月完成,采用了乱针、套针、抢针等十多种针法,特别是恢复了齐绣中传的“齐针绣”,使得这幅作品既有齐针绣的精工细作,又有现代创新的轻巧灵动。最具挑战的除了栩栩如生的狸猫,还有绣品背景中那些木头的斑驳沧桑感,被表现地淋漓尽致。
手造的灵魂是技艺,而技艺的载体是人,在报名参赛的手造匠人中,有位老师已经连续参加两届手造大赛,去年的参赛作品《蓝孔雀-木雕装饰画》展现了手造技艺的精彩绝妙,今年的作品《彩绘木雕-门神》,运用了传统手工木雕技法表现人物立体画面,彩绘上色画面对比鲜明,衣饰华丽,色彩鲜艳,寓意吉祥。
《彩绘木雕-门神》
《鹅卵石趣》是来自威海的一件作品,以手工进行雕琢创作,以物达意、适景、寄思、励志,随着匠人的文化审美随“型”所欲来添加艺术价值,雕刻而成文房四宝系列,茶具系列,花瓶花盆等系列工艺品。
手艺,也是“守艺”,它们在创新发展中不断迭代新生,充满了弄潮市场经济的生命力,也在齐鲁大地的滋养下,描绘着绝色胶东最美的模样。真诚期待热爱手造、热爱创新和设计的你,关注2023年青岛市第二届手造节创艺大赛(胶东经济圈),见证胶东地区手造的发展。(智慧青岛 杨旭彤)
关注微信公众号,发送“手造大赛”进行线上报名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