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科技界人士热议“十四五”规划:提升创新引领力,为创业城市建设加码

青岛日报2020年11月6日2版

青报访谈②

提升创新引领力,为创业城市建设加码 

青岛科技领域人士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15个部分、60条、约2万字,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这份新时代新征程的逐梦蓝图把“创新”放在了更为醒目的位置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在全市科技系统工作者中引起了热烈讨论,他们纷纷表示,《建议》为“十四五”时期青岛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描绘了更加清晰的实现路径。

抓好科技创新系统谋划,加快建设科技引领城

市科技局局长吕鹏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为青岛“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四个面向’,抓好科技创新系统谋划,加快建设科技引领城,着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为此,吕鹏表示要强化“三大支撑”:一是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和大科学装置,打造一批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面向战略需求与重大场景的关键技术,培育高科技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争取在若干领域形成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三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实施孵化器提升行动,推动科创母基金健康运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并通过举办2020青岛创新节这样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品牌活动,打造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的平台,让创新资源互动耦合,为青岛建设创业城市提供更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布局前沿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最前沿的科技向来是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建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认可。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战略规划部部长尹希刚表示,《建议》把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表明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更加重要。 

尹希刚介绍,一直以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通过积极承接国家战略研究任务工作等方式,推动“透明海洋”“海底发现”“蓝色开发”等实验室重大战略任务纳入国家规划,发挥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十四五”期间,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经略海洋的系列决策部署,在深海多圈层相互作用、极端环境下生命过程等重大基础前沿领域重点部署,在深海探测技术装备、海洋立体观测系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着力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科技创新支撑我国海洋强国建设。  

青岛“量子科技研究第一人”、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副院长顾永建表示,《建议》将量子信息作为前沿领域加以强调,意味着量子科技迎来了新的发展“风口”。因此,青岛应该抓住量子科技的发展机遇,提高意识、超前布局,通过市科技计划给予量子科技研究以必要支持,同时以更大的诚意和力度引进量子科技人才、产业,并对引进的研发型量子科技企业给予相应扶持,以免错失产业变革的良机。

顾永建说:“我们要扎实推进量子科技基础研究,同时也要做好量子与海洋交叉融合这篇文章,这是作为拥有量子和海洋双重研究背景的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十四五”期间,顾永建团队将深度参与国家量子科技计划,致力于水下和跨介质量子通信、海洋动力过程和海洋药物筛选的智能化量子算法、海洋量子传感器等实用化海洋量子技术的研发。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也表示,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智能产业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青岛引进的“大院大所”之一,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青岛落地的新型科研机构代表,在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与规划、智能测试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众多原创性成果,孵化了以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国知名企业。

王晓表示,下一步,青岛智能院将担当青岛人工智能及智能产业排头兵,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高校以及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企业的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心,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围绕智能制造中的关键设备开展研发,打造AI+场景的行业级解决方案,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贡献力量。

拥抱创新思维,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

在《建议》中,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引领发展的“重头戏”,得到了青岛企业家的响应。

深耕橡胶轮胎行业20年,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拥抱智能化,为轮胎生产全流程提供了80%以上的核心智能装备,是当之无愧的创新型企业。《建议》明确提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正是软控股份坚持多年的发展之路。软控总裁官炳政表示,《建议》把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是对企业创新发展的莫大鼓励。因此,大企业更应该通过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方式发挥引领作用。

“目前,软控已承建了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搭建了多个行业级综合研发平台,聚集了行业各类优秀人才。下一步,软控将继续发力,以创新推动橡胶行业智能化发展。”官炳政说,“一方面,要坚持产品为基,通过将产品模块化、标准化作为软控智能装备提升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标准引领,不断研发创新,对标行业最高水平,探索制定行业标准。”

山东三迪时空集团董事长李培学认为,创新的难点在于它是一个“打破”的过程,需要摆脱传统行业或者传统企业里固有的思维逻辑,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思考发展。《建议》中明确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李培学认为,单从政府层面以各项政策来推动企业创新是不够的,更多的是要让创新思维成为企业的内驱动力。

对此,李培学总结了三个发展之“变”。他说:“企业思维逻辑要‘变’,尤其是企业的直接决策者和直接业务承载的团队,要有主动创新的思维意识,要瞄准国家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创新;发展理念要‘变’,要有拥抱平台的合作精神,通过各类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企业的战略眼光要‘变’,拒绝闭门造车式的创新,要用开放与交流的心态去审视创新,防止把自主创新异化为自我封闭,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激发人才活力,找准创新发展的关键穴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建议》提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就是找到了创新引领发展的关键穴位之一。

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建表示,《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创新引领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更为市科协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

王建说,《建议》对全市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殷切的期望,下一步,市科协将结合正在开展的“抗疫有我岗位建功科创青岛”主题活动,动员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深入开展“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凝聚“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科技力量,在青岛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进程中,贡献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科研工作者,青年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教授蒋文春表示,《建议》向科研人员传递了更为积极的信号,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以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向世界诠释中国的实力与担当。

“《建议》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就是要我们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断取得科技发展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蒋文春说。

蒋文春表示,他和团队将围绕重大承压装备制造与安全领域的发展,以助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不断完善可靠性制造的关键理论与技术,解决大型石化和能源装备的设计与制造难题,为重大装备国产化和创新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突破关键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枷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