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保持古朴韵味,融入现代技法——鸭尾酥非遗工坊

2024-02-08 16:18 青岛市南区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见证

市南区41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

是这方水土上

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让我们走进市南区的非遗工坊

一同感受小工坊、大世界的非遗魅力

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本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

非遗工坊的认定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依托本地区一项或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或者富有特色、具备一定群众基础和市场前景的传统手工艺开展生产;二是具备能够开展生产的场地、水电暖、工具设备等条件;三是以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为重点,吸纳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数量较多、成效较好。

鸭尾酥非遗工坊

清宣统年间(1906年),在中山路上有个专门卖中式点心的手工匠人英达昌,制做的鸭尾酥酥皮薄如蝉翼,一块鸭尾酥可分为68层,很多达官贵人前来光顾,后其成立英记社,民国六年(1917年),英记社改名英记楼。英记楼自产自销各类精致茶点,许多来青岛的中外名人都会慕名前往英记楼。

英记楼(原名为“英记社”),是当时青岛港最大的中餐馆之一。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此时英记楼因鸭尾酥等32个品种特色茶点而持续火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青岛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时期,英记楼所在的中山路北段商贸繁荣,聚集了很多名商号,如谦祥益、盛惜福、亨得利等。老青岛顺口溜”身穿谦祥益,头戴盛惜福,买表亨得利,诊病宏仁堂,吃碟点心喝清茶就去英记楼…….“。

英记楼的鸭尾酥制作技艺经手工68层折叠擀制,涂蜜后再涂刷每年初夏出产的鸭蛋黄,每块鸭尾酥均匀抛洒一钱芝麻,此时的鸭尾酥不但香味浓郁,酥而不散,皮薄如蝉翼,层层叠加,入口即化,且造型如同鸭尾。秉承“制作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英记楼”鸭尾酥”在1997年被评为山东名小吃,同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与此同时,“鸭尾酥制作技艺”2021年被评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鸭尾酥”是用优质粮食,经过传统工艺制作而成,传统“鸭尾酥”需要经过好几道工序纯手工制作,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深受岛成人民的喜爱,而经过漫长的演变,如今的“鸭尾酥”除保持古朴韵味外,更融入现代民族工艺技法,更现代、更时尚、更有味。

作为“老青岛味道古法糕点的传播者”,英记楼人始终把传承中国非遗糕点技艺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以自有传承的古法糕点配方和技艺为基础,传承并发扬鸭尾酥制作技艺,成立鸭尾酥非遗项目传习基地,目前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3名,鸭尾酥制作从业人员45名。

近几年,凭借独具特色的糕点制作技法、经营模式以及运营体系, 英记楼先后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领军牌”、“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