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婚姻常常讲究门当户对,不对等的外在经济条件,会成为难以逾越的婚姻阻碍。
而如今,每个人都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婚姻看起来也不再是一件必须拼家底的事情。
然而,当家底的比较不再奏效,有些差异看起来似乎更难以理解了。
比如:有的人条件一般,却可以找到包容又有耐心的好伴侣;
也有的人本身条件不错,又努力又上进,在婚姻里却总是被挑剔、否定。
有的人在婚姻里从不主动付出,却可以活得心安理得,还能被关心和照顾;
也有的人在婚姻里付出无数,却仍然十分忐忑,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种婚姻里所呈现出来的巨大差异,显然不是由外在物质条件决定的,那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待关系时,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内在的心理结构。
也就是说,表面上大家都不再需要拼家底了,实际上,却是在拼一种隐形的“家底”。
01 “家底”薄弱的人,在婚姻里会极其被动
来访者小伦,她在婚姻里总是感到很委屈,抱着找解决办法的期待前来咨询。
在咨询中,她最习惯问的几句话是:我这样做是对的吗?是不是我不该这样想,不该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问她:如果我说是,你的感觉会怎样?如果我说不是,你的感觉又会怎样?
她说:如果你说是,我就觉得自己有问题,应该改变;如果你说不是,我就觉得我没有错,是对方应该改变。
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常常既想做某件事情,又觉得不该那么去做。”
这种总是感觉自己不够好、不应该的感觉,一直伴随着她的整个成长经历。
当她进入婚姻时,她也常常感觉受到丈夫的指责、挑剔和不理解。
每当这些时候,她总是一边在内心里翻江倒海,另一边默默承受着委屈。
她几乎没有任何力量去扭转他人对她的错误理解,反而会不自觉地把别人的评价都内化成了对自己的怀疑和攻击,把所有的自然涌现的自我感受都当成了不应该或不理智。
那么,是什么让她在关系里变得如此被动,并一天天忍受着日益增多的委屈呢?
02 婚姻里最重要的“家底”,是你能否接纳真实的自己
我以前听别人讲过一个现实的规律。
一位女性,如果能获得娘家无条件的支持和接纳,那她在婚姻里就可以刚柔兼备、温柔得体;相反,如果她获得的不是支持和接纳,而是更多的否定或打击,那么她将不得不在婚姻里变得小心翼翼,亦或者总想要努力控制。
在我们的内心感觉里,也是一样的。
当我们失去了一个可以进退自由的空间时,我们就只能要么把自己躲起来,用讨好和迎合来避开所有可能的冲突或矛盾;
要么就像一个麻木的斗士一样,不顾一切地想要去获得关系里的正义,哪怕让自己遍体鳞伤。
因为没有退路,在战场上,就只能要么战死,要么躲藏。
到关系里,就只能要么委屈自己,要么像个失去理智的“疯子”。
如果在客观的现实生活里,我们是无路可退的话,那在内心世界里,我们也不能允许自己后退。
我们总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太糟糕,所以我们要咬牙挺住,好让自己可以看起来显得好一点。
实际上,为了向别人展现一个“好”的自己,我们承受了太多的代价。
看起来努力做“好”,让别人对自己的感觉好一点,实际上我们只是在不断试图取悦一个根本无法取悦的自己。
那个自己,对自己就是非常挑剔,就是不接纳,就是觉得自己很差劲、很糟糕,一无是处。
所以,在关系里,重要的不是别人有多么挑剔你,而是你有多么不能接纳自己。
许多时候,我们在婚姻里发生的无解冲突,归根到底,都是我们跟自己的冲突。
那些在婚姻里“家底”弱的人,往往在关系里付出最多,也可能表达得最多、说得最用力,却总是被忽略和被伤害,那是因为我们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失去了一张“自我接纳”的保护膜。
03 结实自己的“家底”,是好婚姻一辈子的需要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家底”不差的人,可以把一手的烂牌打成王炸;
相反,一个“家底”亏空厉害的人,可能白白错失很多好的机会。
这其中有一种很重要的因素,叫做掌控感。
当你有掌控感时,你的力量就会内收,你就可以有空间来思考和觉察,你就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做一些更好的选择,别人自然就会更加尊重你。
当你失去掌控感时,你就会非常想要回避,亦或者非常用力,内心会被很多的情绪所占据,没有空间去觉察和思考,任由自己被感觉推着往前走。
这种掌控感,不是我们真的要去掌控关系,或者是掌控某一个人,而是我们感觉到内心的结实所带来的稳定感,是我们相信自己可以面对一些不确定问题的能力。
能够直接带来这种掌控感的,就是结实自己的“家底”,就是学习自我接纳,就是让自己的内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永不动摇的安全基地。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在关系里,苦苦追求他人的理解、看见、肯定和认可?
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不理解、不看见、不肯定和不认可。
当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意识和觉察,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关系里最委屈的受害者;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脆弱和伤痛,我们可能就会明白:是自己亏欠自己太多,是我们对自己的粗暴和没有耐心的评判,阻挡了让自己变得更结实的可能,也阻挡了关系向阳光处生长的可能。
所以,当你发现周围的关系总是很糟糕时,你不需要去责怪自己,而是更需要好好的来理解和接纳自己,因为真正打开关系谜题的那把锁,可能就藏在你心里。
本质上,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走在充实自己“家底”的路上。
重要的是,当你的“家底”变得薄弱,或者内心伤痕累累时,你有没有看见这种变化如何影响着自己在关系里试图去逃避、控制以及失去自我的过程。
如果看见了,你就可能放弃自责,从内心里升起一种慈悲,给自己足够的空间去平复伤痛,重新结实自己的“家底”。
当你内在的掌控感得到修复,它才能护送着你穿越关系里坚硬的摩擦和碰撞,到达相互理解和彼此滋养的柔软殿堂。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你觉得自己的“家底”如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